中國歷史事件科普!
光緒的日子不多了,慈禧決定再扶一個兒皇帝。
“去宣載灃?!贝褥蚨酥饕猓愿朗窒氯?。
請點擊圖片輸入描述
很快,載灃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jìn)中南海,看到了這個讓人敬畏的女人。
慈禧看了一眼載灃,說“光緒的身子挺不了多久了,我也要走了,國家遭此大難,我決定立你的長子溥儀為嗣,你為攝政王!”
載灃當(dāng)時就傻眼了,大清帝國現(xiàn)在四處漏風(fēng),搖搖欲墜。
載灃沒辦法,只好說“他才三歲。”
慈禧的聲音有些不滿的味道“就這么定了,入宮?!?/p>
請點擊圖片輸入描述
消息傳到醇親王府,府中一片大亂!
載灃的老媽直接昏倒,光緒的遭遇,看在所有人的眼中。
1908年11月14日,溥儀進(jìn)宮。
慈禧并不喜歡這個3歲的娃娃,她需要一個垂簾聽政的理由。
可是,沒有想到,第二天,自己掛了。
所有看載灃熱鬧的人,都瞬間糾正了心態(tài)。
12月2日!
溥儀的登基大禮,如期舉行。
3歲的溥儀坐在龍椅上,下面的百官對倒在地,匍匐磕頭,口中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p>
溥儀被嚇得大哭!
載灃怎么都哄不好,那也得哄。
心里一著急,說“就快完了,馬上 回家了?!?/p>
溥儀馬上就不哭了。
沒想到,這句話一語成讖!
3年后,隆裕太后宣布大清帝國退市!
在歷史上,有很多事情就怕琢磨,越琢磨,越有味道。
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保著6歲順治入關(guān),成為大清帝國第一任皇帝。268年后,攝政王載灃沒有護(hù)住6歲的溥儀,清朝成了歷史。
在一般人印象中,中國官位最高的大概就是宰相了,中國有句俗話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是指宰相;然而明朝朱元璋廢除了宰相職位后,到了清朝又是什么官位最高呢?或許有些人會想到軍機(jī)大臣,但其實有一個職位權(quán)利比皇帝還大,這一職位在清朝296年的歷史中,只有兩個人擔(dān)任過。
到底什么職位權(quán)利這么大?連皇帝都要忌憚三分,答案就是「攝政王」;所謂攝政王就是代替或代表暫時不具備執(zhí)政能力(比如年紀(jì)太?。┑木餍惺箛翌I(lǐng)導(dǎo)權(quán)的人,通常是由君主的親族或戚族擔(dān)任;而清朝歷史上一共只有兩位攝政王,他們分別是清初的睿親王
清朝第一位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第二位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是宣統(tǒng)帝 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tǒng),載灃任監(jiān)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醇親王載灃可說是中國實際的統(tǒng)治者。
然而清朝這兩位攝政王,清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多爾袞居功至偉,是個雄才大略的攝政王,但在 宣統(tǒng)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fā),他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清代對「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王爵的稱謂。
乾隆皇帝詔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
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
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jì)爾哈朗
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
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
和碩承澤親王(后改為莊親王):愛新覺羅碩塞
多羅克勤郡王:愛新覺羅岳托
多羅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克德渾
其中,愛新覺羅岳托和愛新覺羅勒克德渾是愛新覺羅代善的兒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幾個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
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欣
和碩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
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
滿清封爵從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禮親王、睿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豫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八個家族,因為其祖有大功勛,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即俗稱所謂“鐵帽子王”。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每逢節(jié)慶大典王公上表慶賀或各王集議大事上表列銜,均以禮親王居守。滿清時,另外還有四家世襲親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
以下八位為“軍功封”鐵帽子王:
禮親王
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爾哈赤次子,他隨清太祖征戰(zhàn)四方作戰(zhàn)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后,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進(jìn)封和碩禮親王?;侍珮O死后,代善又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其后代襲爵有名的子孫,如嘉慶十年襲爵的禮親王昭璉是皇族中著名學(xué)者,著有《嘯亭雜錄》等傳世,昭璉后因凌辱大臣被奪爵。末代禮親王叫世鐸,清帝退位后去世。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睿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奴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多爾袞以作戰(zhàn)勇敢賜號“墨爾根代青”,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侍珮O死后,他顧全大局和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順治元年多爾袞進(jìn)入北京,安撫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實際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多爾袞先后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僅39歲,靈柩回京時,順治親自在東直門迎接。多爾袞死后被尊為“義皇帝”,廟號 “成宗”,神主附太廟。后來蘇克薩哈等攻奸他種種不法,被廢掉尊號,黜出宗室,毀陵墓,家產(chǎn)人員入官,此后百余年無人感議論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歷下令修葺東直門外睿王墳,乾隆四十三年為其平反復(fù)其王爵,其爵世襲罔替,追謚曰“忠”,配享太廟。其身后無子,以同母弟多鐸之后繼承爵位。睿親王世襲共傳 11世,不算追封的,共8王。
豫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奴爾哈赤15子多鐸。多鐸在太宗時于大凌河大破明軍祖大壽之師,從此明朝沒有成規(guī)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guān)后,他率領(lǐng)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以痘癥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肅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肅親王。清軍入關(guān)后率領(lǐng)大軍西征川陜,剿擊李自成、張獻(xiàn)忠余部。豪格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因語侵多爾袞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fù)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末代肅親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書。清帝退位后,避居大連與日本人過從甚密,死于1922年。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莊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皇太極第5子承澤裕親王碩塞。碩塞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莊親王。莊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奪爵。
鄭親王
始封祖為鄭親王濟(jì)爾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奴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濟(jì)爾哈朗從征蒙古、朝鮮,崇德元年進(jìn)封和碩鄭親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道光二十六年端華襲封,咸豐十一年文宗死,端華與其異母弟肅順等八人受遺詔為贊襄政務(wù)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發(fā)動辛酉政變殺肅順,端華賜自盡。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五人奪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長子岳托。岳托自幼隨父祖征戰(zhàn),功勞卓,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岳托作戰(zhàn)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屢屢被申斥,封爵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清兵入關(guān)后,岳托率部攻山東克濟(jì)南,崇德三年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饲诳ね跏谰艄矀?3世17王,其中3人奪爵。
順承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其父為代善第三子薩哈轔,薩哈轔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zhàn)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元年他被任命為平南大將軍,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奪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襲親王:
怡親王
始封祖是怡賢親王允祥。允祥是圣祖玄燁第13子。雍親王允縝即位后,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謚為“賢”,又特別在謚前加“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廟,乾隆時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道光時載恒襲爵,同治初立時與端華、肅順等同為八位顧命大臣之一。辛酉政變后與鄭親王端華同被賜死。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恭親王
始封祖是恭忠親王奕忻。奕忻為道光第6子。道光遺詔中遺命皇四子奕濘入繼大統(tǒng)的同時封奕忻為親王。咸豐即位后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fā)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后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忻病逝,詔謚曰“忠”,配享太廟。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
醇親王
始封祖為醇賢親王奕儇,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進(jìn)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后無嗣,其子載恬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廟,“稱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其子載灃襲爵。光緒三十四年德宗死,載灃子溥儀入繼大統(tǒng),載灃為監(jiān)國攝政王。1951年載灃病逝于北京。
慶親王
始封祖是奕匡。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孫,光緒十年命其管理總理衙門,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深得慈禧信任,曾與李鴻章共同主持辛丑議和。慈禧死后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奏啟用袁世凱,清廷退位后被清朝親貴遺老目為“賊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沒有來得及世襲。
中國最后一位帝王是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乳名午格,字曜之,號浩然。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最后一位帝王,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之侄,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王朝,從多爾袞入關(guān)算起,清朝一共歷經(jīng)了268年,而溥儀,就是大清最后的帝王。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溥儀才真正成了一名普通人,一名可以擁有自主人生的普通人。
新覺羅·溥儀簡介
溥儀三歲登基,六歲退位,在清朝當(dāng)皇帝時為宣統(tǒng)皇帝,后來在滿洲國當(dāng)皇帝時,年號康德。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他作為清朝末代皇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君主。一生總共有兩次在位。辛亥革命爆發(fā),他退位一次,標(biāo)志清朝滅亡。九一八事變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偽滿洲國的傀儡皇上。之后日本投降,他二度退位。
新中國成立后,溥儀第一次被命運眷顧,他擔(dān)任過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務(wù)。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癥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于八寶山,1995年遷于清西陵內(nèi)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以上內(nèi)容參考:-愛新覺羅·溥儀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