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器
中山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國家,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第五代國王厝的陵墓中出土了三件青銅器,分別是中山王厝鐵足銅鼎、夔龍飾刻銘銅方壺、胤嗣刻銘銅圓壺,合稱“中山三器”。中山三器的出土為研究中山國的歷史文化、工藝水平、民族精神等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1
歷史文獻價值高
中山三器的歷史文獻價值之所以高,是因為在其刻銘中傳達有多種重要歷史文化信息,例如銘文中有“惟十四年,中山王……”它直接讓考古工作者能推斷出王墓以及器物制作的準確年代。又如銘文中有“惟朕皇祖文武,桓祖成考……”“昔者我先祖桓公、昭考成王……”由此使我們明確得知,中山國君共有文公、武公、桓公、成公等共七代。中山三器銘文中所載史料,填補了史書文獻之不足。40多年前,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對中山國城址、王陵墓地的勘察和發(fā)掘所獲資料異常豐富,中山三器的出土,其中長篇銘文的釋出,就像一把鑰匙,為了解古中山國開啟了一扇大門,進而可以探求其中的諸多奧秘。
2
銘文之篇長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屬西周時期多見長銘,其中西周宣王的毛公鼎銘文多達497字,為金文篇長之最。到東周晚期進入戰(zhàn)國時代,銅器銘文多為短篇,字多者十幾個字,少者幾個字,而中山三器打破了這一舊說,中山三器銘文總和為1101字,其中大鼎銘文有469字,僅次于毛公鼎,創(chuàng)下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長銘之最。中山方壺銘文450字,在眾多青銅器刻銘中亦鶴立雞群。
3
器物制作之精美
我們說中山三器制作之精,除了它的造型優(yōu)美,鑄造精良之外,其銘文刻制技法之純熟亦足令今人嘆為觀止。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高英先生觀看了中山三器刻銘,曾異常激動地說:“真不知古人當初是怎樣刻制的?!备哂⑾壬杂椎妹麕焸魉嚕簧鷱氖虑嚆~器修復業(yè),數十年中所見青銅珍品無數,而在中山三器面前,高先生有如此感嘆,這絕非偶然。中山三器銘文字形修長,橫平豎直,筆畫挺秀,字中曲線之委婉柔麗更楚楚動人,堪稱青銅器刻銘之絕品。
4
承載民族之精神
“納禮與器,器以載道”,器物表達人的價值和人生哲學,承載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觀念。中山王厝鐵足銅鼎和夔龍飾刻銘銅方壺表達了中山國人天圓地方的處世哲學和豁達的精神追求,一言九鼎則蘊含著中山先民忠勇穩(wěn)定、厚德包容的價值理念。
器物是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發(fā)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山三器”是中山先民揮灑自己的氣韻和才情,融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創(chuàng)造出的屬于自己的超凡藝術。為了更好的研究和傳承文化,要注重挖掘器物的文化內涵,發(fā)揮器物跨越時空的優(yōu)勢,以器物為載體去探索那些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秘王國。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4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