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是魏國人,是戰(zhàn)國時期的兵家代表人物。他主要活動在秦王嬴政時期,魏國派他去秦國游說,結(jié)果是一去不回了,被嬴政任命為了國尉,成為了秦國的大臣。
那么尉繚為什么會留在了秦國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1、尉繚懂軍事
尉繚是戰(zhàn)國的兵家代表人物,因此他是很懂軍事的。他編寫的《尉繚子》受到歷代帝王和軍事家的重視。秦國當時的將領(lǐng)也不少,那么嬴政是看上了尉繚哪方面的優(yōu)勢呢?
秦國雖然不缺將領(lǐng),但是缺少軍事理論家去指揮作戰(zhàn),沒有把握全局,制定軍事計劃的人。這樣尉繚的到來,可以填補秦國在這方面的空白。
所以秦始皇重用他也是考慮到他有軍事理論方面的才華,尉繚的軍事才華吸引了秦始皇的注意。
2、尉繚獻計秦始皇
尉繚到秦國是準備去游說秦國,卻向嬴政獻了一計。尉繚建議嬴政去賄賂各諸侯國的權(quán)臣,來擾亂他們的謀略,這樣就能實現(xiàn)嬴政統(tǒng)一六國的愿望。
這正是嬴政想要的結(jié)果,因此嬴政認為尉繚不是一般人,而秦國正需要這樣的人才。嬴政為了能讓尉繚留在秦國,對尉繚是非常的恩寵,給尉繚很多高規(guī)格的生活用品,而且對他是非常的恭敬。
尉繚就是因為獻了這一計,使得嬴政決定要重用他,因為尉繚對秦國統(tǒng)一中原有決定性的作用。
3、李斯的建議
尉繚到秦國游說,結(jié)果意外被嬴政看中,要重用他??墒俏究澱J為嬴政性格剛烈,不能容忍被人冒犯,對敵人毫不手軟,缺乏仁德。
因此尉繚多次拒絕嬴政的求教,并逃離秦國。這使得嬴政非常憤怒,要殺尉繚。這時李斯為尉繚求情了,他向嬴政提議,讓他追回尉繚,并建議嬴政授予尉繚國尉的官職。
在李斯的勸說下,尉繚最后答應幫助秦國,成為了秦國的大臣。李斯的建議既幫了秦國,也幫了尉繚。
尉繚能被嬴政重用,以上三個條件要同時具備才行,否則尉繚是不可能被嬴政重用。
尉繚不懂軍事,嬴政也不會在意有這么一個人;如果尉繚不獻計嬴政,那么嬴政也不會想到重用他;李斯如果不阻止嬴政殺尉繚,那么尉繚就會被嬴政殺了,尉繚被重用的事也就沒有了。
所以尉繚能夠在秦國為官,既要感謝李斯,也要感謝他自己,再加上時機的出現(xiàn),那么尉繚被重用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因為秦國沒有像尉繚這樣的軍事理論家,所以他才被嬴政重用。如果秦國有一個像尉繚這樣的人,嬴政也不會那么重視他了。
所以從尉繚被嬴政重用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想要被某家企業(yè)重用,要同時具備三個方面:
首先,自身要有所才華,一個沒有才華的人,是不可能受到重用的。
其次,要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如果沒有機會展示才華,誰也不知道此人有才華。
最后,還要有人幫忙,一個人展示了才華,也不一定能受到重用,還得有人幫忙說話,沒人推薦,這個人也不會受到重視,比如龐統(tǒng),在見劉備時,沒有提到諸葛亮等人的推薦,劉備開始也沒重用龐統(tǒng)。
這樣看來,一個人要想有出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才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但是機會就需要等待了,得到某人的推薦,那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的學習,同時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等待時機的到來。這也說明才華和時機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那么是不是每一個有才華的人,都能遇到合適的機會呢?當然不是。沒有遇到機會,那么我們的才華是不是就浪費了呢?其實也不會。
因為生活中還是需要有才華的人,我們學到的知識,能夠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也是一件自得其樂的事。
參考文獻:
《史記·秦始皇本紀》
作者介紹:
肖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歷史,掌握現(xiàn)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往期文章鏈接: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湖南省造雙旗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