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所以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開始全面、辯證的去看待、分析各種問題,就比如我們很愛國,但我們并不會刻意抹去中國歷史上灰暗的時刻,只有勇于接受不完美的過去,才能開創(chuàng)更完美的未來。而提及歷史灰暗時刻,最繞不開的便是清末民初那一段時期,那一段時期的中國,用“山河破碎、國弊民窮”來形容都不為過。
因為在晚清末期,清朝沒有出現(xiàn)能掌舵的君主,所以國家大事全部由慈禧太后一人主管決斷,她掌權時間長達48年之久,奈何她又是一個沉迷享受、主張講和的人,所以在她掌權期間,中國面對列強毫無還手之力,甚至被逼著簽下了各種不平等條約。
但從某種角度來說,那段時期的中國也并非全是不堪的景象,畢竟不少有志之士意識到中國存在的問題后,虛心學習外國先進的工業(yè)以及是思想,力求能改變中國的現(xiàn)狀,所以總的來說,那不僅是中國屈辱的時刻,也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國人民開始改進前行的時刻。愛因斯坦也曾在上世紀20年代來過中國,那在他的眼中,當時的中國又是什么樣的呢?
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處在混亂之中,愛因斯坦之所以會來到中國,主要是因為他去日本講學必須途經(jīng)中國,他在中國短暫的停留了兩次,一次是去日本的途中,也就是1922年11月3日,首次到中國的他在中國吃了午餐,聽了昆曲,還逛了豫園、城隍廟等景點。
而第二次途經(jīng)中國則是從日本回國,這次在中國停留的時間是從1922年12月31日到1923年1月2日,只有短短的2天。愛因斯坦當時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有名的科學家,所以他到中國的時候,很多青年才俊紛紛前去圍觀,而愛因斯坦也很客氣的對中國青年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然而2018年,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公開出版以后,他在日記中對中國人的評價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在日記中,他毫不客氣的用“勤勞、骯臟、愚鈍”這三個詞語來形容中國人,即使在多數(shù)人看來“勤勞”是一個褒義詞,但在后面兩個詞語的襯托了,這個褒義詞似乎充滿了諷刺。
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對中國人的態(tài)度多是批判,他說中國人吃飯蹲在地上,姿態(tài)神情跟歐洲在叢林中大小便的人如出一轍,而且中國絕大多數(shù)人神情呆滯,看起來像是不會思考的動物,在此處他特意提到了勤勞,他認為中國人確實勤勞能吃苦,但麻木得像是一個機器人,實在讓人難以同情......
這些言論瞬間激怒了大多數(shù)網(wǎng)友,他們氣憤的表示,沒想到世界名人也會有這么嚴重的種族歧視,這簡直是對中國人莫大的侮辱,就連BBC中文網(wǎng)也對這一言論表示震驚。不得不承認,看到有人這樣評價我們的祖國同胞,心中絕對是氣憤難當?shù)?,但靜下心來細細思考后,其實也不用急著全盤否認。
有部分網(wǎng)友對此問題進行辯證看待,認為當時的中國一片混亂,各地軍閥割據(jù),壓根沒人能有精力有規(guī)劃的去關注底層百姓,再加上那時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對他們來說活著已屬不易,哪里還有條件去關注思想發(fā)展,所以愛因斯坦在那段時期游過中國之后,有這番評價也無可厚非。
但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今非昔比,相較百年前簡直是脫胎換骨般的改變,中國作為世界強國之一,其發(fā)展已經(jīng)讓別的國家不敢小覷,正是因為有了百年前的對比,所以我們才更加自豪,而百年前的歷史和負面評價也再一次警醒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作為中華民族接班人,我們應該奮力向前,將祖國發(fā)揚光大!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8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第一批!遼寧七段入選,包括建平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