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歷史上強大的匈奴突然在歷史消失,到底去哪里了

      大河行走 2023-09-21 15:13:38

      據(jù)《史記》《漢書》《后漢書》等歷史記載

      ,匈奴興起于公元前3世紀(jì)(bai戰(zhàn)國時期)
      ,衰落于公元1世紀(jì)(東漢時期),在歷史上活躍了300年
      。它在古代華北各族中
      ,最先統(tǒng)一了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區(qū),并建立“匈奴單于國” 政權(quán)

      據(jù)《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份d:“匈奴,中國古族名

      ,亦稱胡
      。戰(zhàn)國時活動于燕、趙
      、秦以北地區(qū)
      。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tǒng)一各部,勢力強盛
      ,統(tǒng)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qū)
      。漢初,不斷南下攻擾
      ,漢朝基本上采取防御政策
      。漢武帝時,對匈奴轉(zhuǎn)而采取攻勢
      ,多次進(jìn)軍漠北
      ,匈奴受到很大的打擊,勢力漸衰
      。漢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于附漢
      ,次年來朝。其后六七十年間
      ,漢朝與匈奴之間經(jīng)濟(jì)文化交流頻繁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為二部:南下歸附漢朝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
      、五原、云中(在今內(nèi)蒙古境內(nèi))等郡
      ,東漢末分為五部
      。西晉時,南匈奴曾先后建立趙
      、夏
      、北涼等國。其后
      ,華北的鮮卑族強大起來
      ,逐步占有原匈奴故地,50萬南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
      ,都成為鮮卑人而被融合
      。北匈奴于漢和帝時被東漢與南匈奴所擊敗,部分西遷
      。” 公元89至91年
      ,北匈奴主力遠(yuǎn)走伊犁河流域
      、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
      。中國學(xué)術(shù)界也長期以來不知匈奴人西遷后的下落
      ,直到清末元史學(xué)家洪鈞于19世紀(jì)末出使俄國時瀏覽了西方史籍,才明白了歐洲歷史上的匈人即中國歷史上失蹤的匈奴人
      。洪鈞后來在他所著的《元史譯文補正》中向中國學(xué)術(shù)界介紹了匈奴人攻入歐洲的整個過程

      最初的歐洲人對匈人的來源也茫無所知

      ,直到18世紀(jì)后期,法國人馮秉正將朱熹的《通鑒綱目》翻譯成法文《中國通史》后
      ,西文中才有了較為詳細(xì)的中國歷史
      ,法國人德.揆尼根據(jù)《通鑒綱目》等書,寫成了《匈奴
      、突厥
      、蒙古及其西部韃靼各族通史》,敘述了匈奴人早期的歷史
      ,并論證了歐洲的“匈人”即中國歷史上的“匈奴”

      有人還專門梳理了一下匈奴人西遷的經(jīng)過和在歐洲的活動

      。據(jù)說
      ,大概過程是下面這樣子的。為保持完整
      ,下面最開始有些內(nèi)容可能會和以前的稍有重復(fù)
      。算是加深印象吧。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

      ,大傷了匈奴的元氣
      。到西漢晚期,匈奴發(fā)生了分裂
      ,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
      ,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
      ,雖遠(yuǎn)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
      ,漢匈關(guān)系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
      ,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
      ,導(dǎo)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
      ,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
      ,經(jīng)常發(fā)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

      而當(dāng)時東漢剛剛建立

      ,國力還屬于恢復(fù)期
      ,因此,直到漢明帝時
      ,才發(fā)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zhàn)
      。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
      、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
      ,并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漢和帝時
      ,又發(fā)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zhàn)
      ,公元89年,竇憲
      、耿秉率領(lǐng)漢軍大敗北匈奴
      ,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
      ,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
      ,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
      。至此
      ,東漢對北匈奴的戰(zhàn)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
      ,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
      ,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與其說是西遷

      ,還不如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單于戰(zhàn)敗后
      ,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
      ,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
      ,實施掠奪
      。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
      ,殺死了漢將索班
      。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
      ,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
      ,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
      ,西域的局勢開始穩(wěn)定
      。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
      ,漢將斐岑于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
      ,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dá)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
      ,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
      ,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nèi)陸河

      ,流經(jīng)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
      ,注入咸海
      。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
      。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
      ,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
      ,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
      ,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
      ,因為缺乏史料記載
      ,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

      、里海以北

      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

      ,北匈奴出現(xiàn)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
      ,都有過記載
      。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

      北匈奴西遷的第四站:頓河以西

      、多瑙河以東

      憑借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fù)了元氣

      ,掠奪
      、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
      ,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lǐng)下
      ,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fā)動了進(jìn)攻
      ,東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對手
      ,經(jīng)過奮戰(zhàn),依然慘敗
      ,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
      ,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
      ,匈奴尾隨其后,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jīng)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
      ,準(zhǔn)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
      ,然后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后
      ,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
      。后經(jīng)羅馬帝國皇帝的批準(zhǔn)
      ,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
      ,進(jìn)入到羅馬帝國避難
      。此后,由于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
      ,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
      ,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
      ,結(jié)果被哥特人殺死
      ,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
      ,由于占據(jù)了南俄羅斯大草原
      ,暫時穩(wěn)定了下來。

      占據(jù)南俄羅斯草原后

      ,匈奴人的活動

      在打敗哥特人

      ,占據(jù)南俄羅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
      ,人口開始急劇增加
      ,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臨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
      ,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
      ;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進(jìn)攻美索不達(dá)米亞
      ,攻占了愛德沙城
      ;還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
      。整體而言
      ,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
      ,為下一步的大規(guī)模入侵積蓄力量

      匈奴烏爾丁大單于的活動

      395年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于烏爾丁大單于的統(tǒng)治
      。烏爾丁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
      ,他曾對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總督說過,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
      ,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
      。公元400年
      ,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lǐng)導(dǎo)下,又開始向西大規(guī)模入侵
      ,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
      ,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yīng)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
      ,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jìn)軍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
      ,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然而烏爾丁大單于的宏圖大志還未實現(xiàn)就一命嗚呼了,公元408年
      ,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
      ,在搶得大量財物準(zhǔn)備撤退時,遭羅馬人的襲擊
      ,烏爾丁大單于就這樣戰(zhàn)死在沙場匈奴帝國的建立

      在疆土不斷擴(kuò)大的情況下

      ,以匈牙利平原為統(tǒng)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在奧克塔爾大單于時已基本建立起來
      ,單于王庭穩(wěn)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達(dá)佩斯附近
      ,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最嚴(yán)重的威脅
      。烏爾丁大單于死后
      ,匈奴帝國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在奧克塔爾大單于率領(lǐng)下
      ,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
      ,奧克塔爾死后,他的兄弟盧加繼承了王位
      。盧加大單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
      ,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后
      ,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
      ,來確保邊境的安寧
      ,匈奴人的榮耀終于在西方找了回來。

      阿提拉大單于統(tǒng)治的確立

      434年

      ,盧加單于去世
      ,他的兩個侄兒阿提拉和布列達(dá)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lǐng)土
      。兩位單于即位不久
      ,便發(fā)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zhàn)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
      ,還要年貢翻番
      ,由350磅黃金上漲到700磅黃金,東羅馬皇帝受武力脅迫
      ,只得答應(yīng)
      。445年,布列達(dá)單于神秘的遇刺身亡
      ,阿提拉成為匈奴帝國唯一的大單于
      。阿提拉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領(lǐng)下
      ,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匈奴的恐懼之中
      ,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來到了鼎盛時期的匈奴帝國

      阿提拉大單于獨自掌權(quán)后,馬上就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不過戰(zhàn)爭的矛頭卻指向了北歐和東歐
      。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躲避匈奴人
      ,逃亡到英倫三島
      ,而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戰(zhàn)敗,紛紛向匈奴投降
      。在鞏固了東方和北方后
      ,阿提拉大單于在447年大舉進(jìn)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zhàn)敗
      ,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dá)達(dá)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guān)
      ,嚴(yán)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
      ,雙方在448年簽定和約
      ,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
      。至此
      ,匈奴帝國的疆域東到里海,北到北海
      ,西到萊茵河
      ,南到阿爾卑斯山
      ,盛極一時。而東羅馬帝國經(jīng)過匈奴的長期劫掠和年貢的沉重負(fù)擔(dān)
      ,財富已基本耗盡
      ,于是,阿提拉大單于又將目光投向了西羅馬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8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直到官渡之戰(zhàn)才現(xiàn)身" rel="prev"> 曹操收降的30萬黃巾軍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jìn)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jìn)入北京城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王薄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