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縣位于山西省晉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東與左權,和順為鄰,北方跟太古、榆次接壤,最低海拔987米,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榆社縣人杰地靈,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商有箕子(帝辛叔父)開辟邑境,戰(zhàn)國時期的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更千古留名……抗日戰(zhàn)爭期間,榆社是太行山老根據(jù)地,紅色思想遍布榆社。
為了紀念這些英雄,榆社在化石博物館建立了一個紅色展廳,里面懸掛的照片,都是抗日先輩,在其中一面墻上,掛著獨立團營長郝三成和警衛(wèi)員的合照,若不是這張照片,恐怕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這位老兵的故事。
2018年,一位90歲的老人,神色匆匆的來到榆社化石博物館,看到這張合照,指著其中的一個人痛哭說:這就是我啊!這位老人到底是誰,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1928年,榆社縣一個小山村誕生了一個男孩,父母讀過一點點書,算是文化人,就給給孩子取名郝志全,希望孩子未來胸懷大志,郝志全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3歲那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和平的生活被瞬間打破。
榆社縣深居山西腹地,有大山作為屏障,但是聽說日本鬼子的暴行,哪怕是年幼的郝志全也是咬牙切齒,1935年,紅軍為抗日,在太行山一帶建立了抗日根據(jù)地,紅色思想也傳到了榆社縣。
聽說紅軍來了,百姓都非常開心,當?shù)卮迕襁€逐漸拉起一支紅軍隊伍,也就是后來的獨立營,郝志全年齡小,就跟著紅軍后面跑,小時候家里窮,沒什么吃的,紅軍們就將窩窩頭、小米粥分給郝志全。
自那時起,郝志全就向往著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zhàn)士,他就跟戰(zhàn)斗英雄王小二一樣,先是當起了送信人,1937年日軍進入山西,中國軍隊也是進入了山區(qū),不斷的消耗日本有生力量,在數(shù)次的戰(zhàn)爭當中,榆社的獨立營立了不少的功勞。
榆社縣的人都以紅軍和獨立團為榮,1944年,16歲的郝志全懷著滿腔熱血加入了抗日隊伍,他本就是榆社縣的人,所以就被編入了榆社獨立營,營長郝三成看他年齡小就讓作了自己的警衛(wèi)員。
郝志全跟著營長參加過不少的抗日戰(zhàn)爭,也參加了后期的“太原戰(zhàn)役”,戰(zhàn)爭勝利之后,郝志全回到了家鄉(xiāng)務農,娶妻生子,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足,但也安定,不過這幾十年來,郝志全搬了好幾次家,一些身份證件都丟失了。
兒女們長大之后,也都去了外地工作,兩口子依舊在榆社縣生活著,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生活各方面開銷也多了起來,花銷最多的是醫(yī)藥費,兩口子又不想去麻煩兒女,后來當?shù)叵嚓P部門給老兵發(fā)放生活補貼。
由于郝志全的身份證件都丟失了,所以一直都沒有辦理,2018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來到了化石博物館的紅色展廳,看著當年的自己十分激動,就指著照片說:這就是我??!
最終,在調查取證下,身份得以證實,相關部門也給他補辦了證件,這位老兵的故事又為榆社縣增添了一份彩墨。
在當今社會處處都需要能夠表明身份的證明,這是從出生開始就無法避免的,為了不成為黑戶必須在出生就著手辦出生證明,之后就是身份證。國家發(fā)展迅速,為了更好地管理這種政策也已經持續(xù)很多年了。而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那些為新中國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在槍彈雨林中活下來后,雖然隱姓埋名了,但是國家為了給予他們該有的榮譽,因此他們會有著軍人獨屬一份的軍人證。但是如果丟失了,又該如何去證明自己軍人身份呢?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位遺失掉了軍人證明的老人,他又該如何向眾人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往事隨風,老來想要國家認可
老人的名字叫郝志全。16歲的年紀,和許多人一樣有著報效祖國的決心,于是毅然加入到了抗日團隊當中,奔赴前線。不怕死不怕累的那股子沖勁很快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表現(xiàn)突出的他被調入到獨立營,并且期間參加過多次重要戰(zhàn)役,上黨戰(zhàn)役中以少勝多,太原戰(zhàn)役中在炮火中存活,之后成為了郝三成營長的警衛(wèi)兵。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郝志全也重回故鄉(xiāng),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2018年,已經90歲高齡的郝志全找到了縣政府,想要重獲自己是一名軍人的國家認可,但是在聽完郝志全的抗戰(zhàn)經歷后卻因為苦于沒有證明提供而無法證明,村里的人認為郝志全此舉就是為了能夠得到特殊照顧,并不相信他所說的話。這讓郝志全很是無可奈何,雖然在戰(zhàn)場上活下來已然是最好的結果了,但是那段抗日的艱苦歲月就因為缺少一張證明而說不存在就不存在了嗎?
丟失證明,只好指認照片
因為老人的斬釘截鐵,工作人員只好將事情上報,而這件事情也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得到了很多社會關注,很多人都是信任郝志全,因為他們認為在對方這個年紀了已經沒必要再說謊騙人來獲得什么好的福利了,應該只是為了在有生之年得到認可。
他回憶起了自己曾經和郝三成營長拍過一張照片,于是委托了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讓自己親自前往指認。原來當年郝志全在一次和日軍的戰(zhàn)斗之中勇敢地和敵人搏斗,并且擊斃了許多日本人,出于對郝志全的滿意,郝三成營長就和他合照,留下了一張照片。在博物館中,郝志全指著墻上一張早已發(fā)舊的照片說:這就是我。這張照片中一人坐在椅子上,另一個在一旁站立著,而這位站在一邊的人就是郝志全。雖然已經不是當初的那般模樣了,但是卻也是兩相對比之下非常相像的。后來又在老戰(zhàn)友的佐證下,郝志全軍人的身份終于得到了認可,遺憾也得到了圓滿。
總結
郝志全現(xiàn)在常說自己是替那些戰(zhàn)死的戰(zhàn)友們看新中國的發(fā)展,回憶起過往的他仍舊帶著對戰(zhàn)友們的懷念和感傷。有些人年紀輕輕的就戰(zhàn)死沙場,同樣也有和郝志全一樣苦于沒有身份證明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一張照片可以證明,同時也會因為時間久遠而遺失證明,但是卻是實實在在浴血沙場和敵人廝殺過的,在和平之下的我們對這些老兵必須致敬。
并不是想要得到特殊待遇,并沒有麻煩國家的想法,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認可。這個愿望如此的微不足道,不為名不為利,這是一種特有的歸屬感作祟。工作人員可以在老人沒有相關證明,等同于大口說白話的情況下將事情重視對待應該也是出于對老兵的敬畏吧?而能夠得到公眾關注,應該也是想要這些老兵們可以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吧?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中國軍人將熱血揮灑在了戰(zhàn)場上,他們一些人成為了烈士,一些人成為了將領,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戰(zhàn)爭結束后,便功成身退,繼續(xù)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對于這些曾經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的軍人們,國家都是給予了優(yōu)厚待遇的,如今還在世的,大多幸福地過著晚年生活。然而經過時間沖刷,很多老兵的資料都已經遺失,本期介紹的就是一位90歲的老兵,他當兵時的證據(jù)就被弄丟了,他又該怎樣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郝志全是山西省晉中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他才16歲,看到滿目瘡痍的祖國,他的一腔熱血被點燃,毅然決然地參軍奔赴戰(zhàn)場。郝志全雖然年輕,但是身強體壯,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得十分勇猛,立下了不少軍功。郝志全稱,自己還因為戰(zhàn)功被調入榆社縣獨立營,在這里他當上了營長的警衛(wèi)員,而且還跟隨營長參加過很多場大戰(zhàn)役,之后還和營長合了影??箲?zhàn)結束后,郝志全便回到了老家工作,隨著幾次搬遷,能證明他身份的相關證件卻遺失了。
郝志全丟失證件后,便無法證明身份,他對此十分焦急,畢竟那是他曾經浴血殺敵的見證。后來在參觀抗日紀念博物館時,他意外發(fā)現(xiàn)了當年他和營長的合照,老人激動地指著博物館的一張照片說:這就是我。
在照片中,郝志全穿著軍裝筆挺地站在營長的后面,雖然如今的郝志全老人,已經滿臉歲月的痕跡,但是依稀可以辨認出照片中的人正是他,那么他的照片又怎么會跑到博物館呢?原來郝志全退役回老家的時候,這張合照也就被他帶了回來,因為特別有紀念價值,他就上交給了當?shù)夭┪镳^,沒想到這張照片最后卻成了唯一可以證明他身份的物件。
郝志全一輩子最驕傲的事就是上過戰(zhàn)場,現(xiàn)在卻連能證明的材料都沒有,這也讓大家十分痛心,當然也有不少人都在為尋找老人的證明材料而努力。曾有一位志愿者說,已經在另一位戰(zhàn)友的手上找到了資料,能夠證明郝志全的身份,這位老人的心愿也總算可以實現(xiàn)。
郝志全說自己不想給社會添麻煩,他只是想證明曾經是個兵,看著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再想想他曾經在戰(zhàn)場上的英姿,大家都十分動容,也希望老人能毫無遺憾地度過晚年。
“我不愿意給祖國添麻煩,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證明自己曾經是個兵”,這句話出自一位90多歲的抗戰(zhàn)老兵,他飽含著熱淚說道。沒有其他的要求,就是想證明過去是個兵,90歲的老人為什么這么說,這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山西抗戰(zhàn)老兵郝志全的故事。
他叫郝志全,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楊桃村人。
1931年,日本發(fā)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在此之后,戰(zhàn)火逐漸蔓延到大半個中國,有血性的中華兒女發(fā)揚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自發(fā)參軍到前線,為維護祖國的山河拋頭顱灑熱血。1944年,郝志全16歲,這一年他他懷著滿腔熱血入伍,被編入當時的129師的385旅。
在戰(zhàn)場上,小小年紀的郝志全表現(xiàn)十分英勇,后來因為突出的表現(xiàn)被調遣至當時很有名的部隊榆社獨立營,擔任營長郝三成的警衛(wèi)員。在榆社獨立營,郝志全跟隨郝三成營長參加過不少的戰(zhàn)役,如上黨戰(zhàn)役,太原戰(zhàn)役等等,立下赫赫戰(zhàn)功。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的取得勝利后,又發(fā)生解放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勝利后,有人選擇留在城市,有人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郝志全也選擇了回鄉(xiāng)?;氐郊亦l(xiāng)的他,變回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生活中郝志全非常低調,很少和別人提起他在部隊的戰(zhàn)功,粗茶淡飯平平淡淡過著自己的日子。
后來,縣里要修建博物館,在榆社縣化石博物館里設立了一間“紅色”展廳。抗戰(zhàn)時期的榆社獨立團的影響力很大,可惜的是,博物館方沒有找到團長郝三成的照片,郝志全知道后,馬上把自己和郝營長的唯一的一張合影捐獻了出去,他卻全然不知,后來這張照片成了唯一能證明自己身份的重要物件。
因為多次搬家,輾轉多年后,90高齡的郝志全不知不覺中把當年的榮譽證書和相關材料全部遺失。政府在統(tǒng)計老兵信息時,他拿不出任何可以證明的資料,“我不想給國家添麻煩,我只想證明曾經是個兵“,自證身份,對郝志全來說意義非同一般。
于是博物館里的照片成了唯一的證明材料。郝志全老人在兒女的陪同下,來到榆社縣化石博物館,他指著展柜里陳列的那張老照片中的一個八路軍戰(zhàn)士說:“這就是我?!?/p>
可是沒有其他證明資料,即使有照片,也一時無法證明照片中的人就是年輕時的自己,后來民政部分還有志愿者,積極參與協(xié)調,他們力求幫助老人再找到一些輔助證明的材料,最終他們找到了另外一位也參加過獨立營的老兵,兩個老兵相見,這才如愿證實了郝志全老人抗戰(zhàn)老兵的稱號。
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戰(zhàn)事結束選擇解甲歸田,這正是中國英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神的體現(xiàn),不求別的,只求一個證明,讓我們向郝志全老人致敬。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