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下象棋的朋友都知道,對戰(zhàn)雙方有一條楚河漢界,其實這是從歷史上的楚漢之爭演化而來的,也急速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的戰(zhàn)爭,最終項羽烏江自刎而死,以劉邦獲勝告終。
公元前202年,項羽打敗之后逃到烏江,因沒臉面見江東父老,所以選擇自刎而死,這主要是項羽太年輕,當時他才30歲,人生經(jīng)歷的挫折太少,所以敗一次就讓心理防線奔潰了。
反觀劉邦則不同,劉邦比項羽大24歲,所謂姜還是老的辣,劉邦在雙方交戰(zhàn)中,敗得次數(shù)很多,甚至逃命時連兒子都得扔掉,盡管一敗涂地,但劉邦依舊挺立不倒。
可見在楚漢之爭中,項羽之所以失敗,恰恰是敗在了年齡差距上,如果項羽再老20歲,人生閱歷再豐富些,心里素質(zhì)自然也就強得多,回到江東重整旗鼓,最終鹿死誰手也不一定呢。
當然,關(guān)于項羽的失敗,很多認為是性格問題,項羽比較自大,目空一切,他看不起劉邦這個小混混,更不屑于與他爭天下,可結(jié)果恰恰是被這個小混混打敗了。
項羽心中更多的不是恨,而是對自己的失望,所以最終他也沒反抗了,據(jù)說當時劉邦麾下五個人來到烏江邊,項羽自動被首級割下獻給王翳,因為王翳是他老鄉(xiāng),以便讓他拿回去向劉邦討賞。
由此可知,在烏江邊上,項羽根本就放棄反抗了,如果他真要跟五人拼殺,誰輸誰贏還不一定,據(jù)說劉邦頒布懸賞令后,上百人追殺項羽,這些為爭功互砍,最終只剩下這五個人。
這五人分別是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王翳,他們也經(jīng)過一場廝殺,也是筋疲力盡,項羽力大無窮,他要反撲的話,這五個人定然不是對手。
何況這五個人根本不齊心,人人都想爭奪功勞,就像《神雕俠侶》中郭靖跟楊過闖入忽必烈的答應,金輪法王等人個個想殺郭靖立功,結(jié)果水也殺不了,反而讓郭靖和楊過逃走了。
項羽的心灰意冷,在于他抗挫能力差,更在于人生閱歷過少,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其實在項羽之前,那些成就帝王偉業(yè)的人,哪個不是經(jīng)受無數(shù)磨難,甚至被別人踩到泥土中間呢?
比如齊桓公當年奔回國搶奪王位,被管仲射了一大腿,只能裝死避難;又比如孫臏為了報復同學龐涓,不惜裝瘋賣傻逃到齊國;類似的例子很多,可惜項羽他腦子轉(zhuǎn)不過彎來。
項羽烏江自刎,雖然成就了他萬世的霸氣名聲,但卻突出他性格上的短板,還有心理年齡的不成熟,所謂英雄自古多磨難,項羽承受磨難的心理素質(zhì)還是不夠強啊。
說白了,項羽的失敗在于他還太年輕,其實他是敗給了年齡的差距,劉邦比他早出生24年,畢竟24年的時間差距,不是那么容易拉平的。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8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