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叾妥臃佑陂T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佑螁栔T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禮記·檀弓》
這段文字看起來可能有點復雜,咱們簡單解釋:一個叫公儀仲子的人家里辦喪事。公儀仲子沒立嫡出孫子為喪主,反而立了庶出的兒子為喪主。去吊喪的檀弓覺得奇怪,問別人這咋回事?這不符合自己所知道的禮法?。?/p>
然后伯子給解釋一通,說公儀仲子這么做也無可厚非,以前是有例子的。沒想到孔子聽說之后,堅決反對,表示錯了錯了,庶出的怎么能壓嫡出的一頭呢?有嫡出的孫子在,就沒有庶出的兒子什么事!
為啥孔子會這么說呢?很簡單呀!孔子是“周禮”的頭號粉絲,一生講究“克己復禮”,周朝禮法嚴格,不管爵位財產(chǎn),繼承者都必須是嫡長子。這就是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粗略算下,從商朝后期直到清朝,這個制度少說也影響了中國歷史3000年!
這還沒完,千萬別以為嫡長子繼承制是“古代的玩意”。想想看我們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家庭:非要生兒子,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延續(xù)香火,讓家族發(fā)揚光大(雖然很多時候只是想得美而已);日本、韓國,許多意識文化都受古代中國文明影響,他們的家族企業(yè),繼承者都是嫡長子。
你看劉邦,劉邦娶呂雉之前已經(jīng)有了個兒子劉肥,劉肥是劉邦庶長子,而呂雉生的劉盈是嫡長子,所以劉肥撐死封王,皇帝的寶座只能給劉盈;你再看朱元璋,朱元璋的嫡子朱標英年早逝了,他明明知道朱允炆能力不如朱棣,還是傳位給他,為啥?因為朱允炆是嫡長孫啊。
李世民為啥要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李建成?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就算他能力和功勞都不如李世民,這層身份就把李世民壓得死死,李世民不采取最激烈的方式,到頭來李建成登基了,哪里能容得下他!
乾隆皇帝為啥那么盼望富察皇后生子,生一個就默認立他當太子?因為清朝之前的皇帝全是庶出,乾隆渴望能迎來嫡子繼位,打破這種尷尬。
所以,古代嫡長子繼承制相當穩(wěn)固,除非出現(xiàn)父親特別偏愛庶子、或者其他什么情況,才可能遭到小范圍破壞,但大體上還是不變的。那有人就要問,古人到底咋想的,這樣對其他子女豈不是很不公平嗎?要是嫡長子無能,凈瞎搞,豈不是害了整個家族?
其實呢,這和古代社會形態(tài)有很大關(guān)系,甭管奴隸制王朝(夏商周)還是封建王朝(漢唐明清),嫡長子繼承制都能讓整個社會保持穩(wěn)定。這么說可能有點書面化了,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解釋吧。
把嫡長子的地位擺高,不許其他庶子挑戰(zhàn),起碼有三大作用。
第一,可以避免家族因為分財產(chǎn)越來越散,力量越來越弱。不然漢武帝為啥要頒布《推恩令》讓諸侯王其他兒子都享受繼承權(quán),打破嫡長子獨霸的模式?諸侯財產(chǎn)越分越少,對朝廷的威脅就越來越小,沒法謀逆搞事,漢武帝就能高枕無憂,牢牢掌握獨家大權(quán)。
第二,可以維護正妻地位,避免“寵妾滅妻”,讓結(jié)親的兩個家族和諧相處。要是隨便一個妾室都能挑戰(zhàn)正妻,那光家族內(nèi)部就能生出多少矛盾?正妻的家族也不會答應(yīng)的。正妻的兒子地位穩(wěn)定,家族傳承就能順利進行,但凡有腦子的皇帝都會希望家家戶戶多生孩子,免得打起仗來缺人,要是那些兒子為了財產(chǎn)爭得你死我活的話,得制造出多少人口流失慘禍啊。
第三其實就是前面兩點的總結(jié),嫡長子占了家庭財產(chǎn)(可能是全部,也可能是大部分),財產(chǎn)繼承明確了,減少是非,家穩(wěn)則國穩(wěn),宗法制這個維護封建統(tǒng)治穩(wěn)定的東西,就能繼續(xù)保持下去。這嫡長子繼承制在現(xiàn)代人看來不公平,有很多缺點,但在古代已經(jīng)是最優(yōu)模式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9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