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帝上千位,但能獲古今中外史學家稱贊的卻不多,大部分學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價有褒有貶。
但是,清朝的這位皇帝卻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他就是康熙皇帝。
法國學者萊布尼茨將康熙皇帝稱作“空前偉大的君主”,梁啟超認為康熙大帝“是廓達大度的人,不獨政治上常采寬仁之義,對于學問,亦有宏納眾流氣象”。
但就是這樣一位頗具美名的皇帝,面對平反叛亂有功的姐夫,為何果斷的選擇處死,他并讓他死無全尸呢?難不成,自古帝王都心狠手辣?
其實不然,只能說康熙的這位姐夫野心膨脹,自食惡果。
要說康熙八歲即位,十六歲智擒鰲拜,他的睿智果決在這一時期已然顯露。實際上作為清廷統(tǒng)治者,他也有其自己的難處。
作為外族,該如何能讓清軍入關后拉攏漢人的人心,這著實是一道難題。而當時的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更快的統(tǒng)一中國,建立政權,埋下了一?!暗湻N”。
清朝統(tǒng)治者先后冊立了五位立下汗馬功勞的漢族將領為藩王,并允許子弟世襲。這一歷史背景逐漸沿襲至康熙時期,形成三藩軍隊,并割據(jù)一方。
他們分別是云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而我們今天講述的主人公,便是康熙帝的姐夫,也就是三藩之一的靖南王耿精忠。
我們發(fā)現(xiàn),三藩王被分布在云南,廣東,福建等地區(qū),康熙皇帝這么做的原因,當時是為了對付隱匿在西南部的明朝殘余勢力。
但由于這三個地方距離首都太過遙遠,皇權在這里便顯得不那么重要。而三藩王的權力則更大,他們甚至可以管轄當?shù)氐墓賳T,并影響官員的選拔,以及決策地方的賦稅。
除此之外,更讓人忌憚的是,藩王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這直接表明他們可以培育自己的軍事勢力,活生生的地方皇帝。
耿精忠在繼承靖南王爵位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盡管他出身于將門世家,但他對軍隊以及兵力絲毫不感興趣。
相反,耿精忠是一個紈绔子弟。耿精忠后來迎娶了肅親王豪格的女兒,也就是說,耿精忠是康熙的堂姐夫。當然,這樣的婚姻大多都是屬于政治聯(lián)姻。
他也自認為與皇室沾親帶故,于是行事愈發(fā)肆無忌憚。
耿精忠生活奢侈,貪圖享樂,為了擴大自己的豪宅,他不惜將住在自己宅府附近的百姓都趕走,圈占他們的土地。
除此之外,耿精忠出行的車馬,住宅的規(guī)格都遠遠超過了藩王的標準。而其他兩位藩王更是如此,此時的“三藩”,在康熙的眼中,已經(jīng)對他的政權構成了一種威脅。
康熙帝在親政之后,親筆書寫了三項“當務之急”,并貼在宮中的柱子上。
“三藩”名列其中,康熙帝說:“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yǎng)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fā)?!?/p>
在一個恰當?shù)臅r機下,康熙帝果斷地發(fā)出了撤藩令。
撤藩令一出,這三位藩王當即便坐不住了,這相當于康熙直接把他們的權力剝奪了。因此吳三桂在云南首先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在吳三桂的拉攏利誘之下,耿精忠也隨之舉兵反叛。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州響應,并誅殺福建總督范承謨及幕僚等50余人,坐擁十萬精兵,一時兵勢甚盛。
他的存在,的確給康熙皇帝平反的路上帶來了許多阻礙。
因此,康熙皇帝放棄了硬碰硬的做法,他將耿精忠的家人軟禁在京城,并出言力勸耿精忠改過自新,投降于清廷。
然而此時的耿精忠并不理睬,繼續(xù)舉兵反叛,隊伍一曾擴大到十萬之眾。
“三藩”雖然實力不容小覷,但他們之間矛盾重重,再加上與臺灣的鄭經(jīng)反清勢力發(fā)生猜忌,耿精忠軍餉匱乏,導致軍中士氣低落。沿途暴虐,又不得民心 ,給了清軍逐個擊破的機會。
最終,耿精忠孤立無援,在面臨清軍包圍的困境下,耿精忠選擇了投降。
康熙皇帝念及他是自己的親姐夫,于是對耿精忠承諾,讓他拿戰(zhàn)功來贖自己的反叛之罪。之后,耿精忠挫敗鄭經(jīng),又打敗尚之信。
雖然耿精忠后來又降清了,但仍有謀逆之心,最終被部下暗中告發(fā)。清廷以這為由,詔他覲見,以負恩謀反罪革去王爵,并交由司法會審。
兩年后,當時的“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大學士明珠上奏說:“耿精忠負恩謀反,罪過大于尚之信?!?/p>
于是康熙下令將耿精忠以及一幫心腹凌遲處死,但家屬卻在耿精忠死后得到了妥善安置,被“編五佐領,隸漢軍正黃旗”。
除此之外,耿精忠死后,被他誅殺的福建總督范承謨之子,割了他一部分肉,拿來祭奠亡父。
耿精忠是清朝的最后一位漢族藩王,他本能闔家歡樂,平安的度過余生,但卻為了所謂的欲望與權力,最終迷失了自己,以至于結局悲慘至極。
而康熙皇帝在第一次也給了耿精忠回頭的機會,但是耿精忠并沒有珍惜。
回顧現(xiàn)如今,如果我們有錯誤,更應該學會立刻知錯就改,切勿錯的更多,以至于無法回頭。
參考資料《清史稿》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1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