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期名將輩出,其中白起兇名赫赫,其于長平之戰(zhàn)坑殺趙卒四十五萬,可以說在當時中外戰(zhàn)爭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秦國一時間風頭無兩。然而后來李牧對秦卻屢戰(zhàn)屢勝,在此時李牧對秦國的勝利我們可以從秦趙兩國當時的情況來看。
首先從當時的時間來看,李牧與秦國交戰(zhàn)的時期,已經(jīng)處于戰(zhàn)國末期,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野心早已路人皆知,因此對于其他國家來說,秦國是有亡國滅種威脅的敵人,所以自然會竭盡全力的抵抗。試問如果有人想要殺你,難道你不會竭盡全力的抵抗嗎?
東方六國的國君們在面對秦國威脅的時候,國君們自然會鼓起最大的勇氣,做最大的動員來抵抗秦國,這也為李牧能夠抵抗秦軍做了前期準備,使得趙王能夠與李牧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合作,不得不給予李牧獨立性和便宜行事權,使李牧能夠大展手腳,不必處處受限。畢竟不怕豬一般的隊友,就怕豬一般的教練,蔣介石同志堅持處處微操,結果硬是把順風局打成了逆風局。如果趙王對于李牧沒有一定的信任,那李牧就算是姜子牙再世也無能為力。
其次秦國的行事作風導致了李牧能夠最大限度的團結下層民眾。商鞅變法建立的一個重要的制度是軍功爵制度,在這個制度里,你殺的敵人越多,收獲越多,帶來的一個影響是秦國的軍隊手段往往十分殘忍,經(jīng)常不留活口,對于俘虜大肆屠殺。
比較有名的有白起長平之戰(zhàn)坑殺四十五萬趙軍,而距離李牧比較近的有秦大將桓齮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臨漳縣西)、武城(今山東武城縣西),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是想如果一支軍隊對待俘虜?shù)奈ㄒ皇侄尉褪谴笏镣罋?,像德國對待投降的蘇軍一樣,全部送進集中營,我想投降也不會是比戰(zhàn)死更好的選項??梢哉f秦國對趙國有著血海深仇,而且秦軍的殘忍作風更是使得趙軍士卒知道投降是沒有活路的,只有奮力一戰(zhàn)方能求生,使得趙軍的斗志高昂,而雙方的仇怨也使得李牧能夠得到下層士兵的支持。
再次是由于當時李牧能夠調動的國內資源與之前的趙國所能調動的資源是有著明顯區(qū)別的。據(jù)史記記載,李牧于北方消滅了十余萬匈奴軍隊,接連又滅掉蟾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后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李牧在北方取得了勝利,有效地解除了游牧民族對于趙國北方邊境的邊防壓力,使得趙國能夠全力以赴的應對秦國的攻擊。
這一點對于趙國的國防具有重要的意義,畢竟我們都看到了雙線作戰(zhàn),往往難以取得勝利,就好像一、二戰(zhàn)的德國單挑無敵,但是耐不住被群毆。對于趙國來說也一樣,在解除了北方的邊防壓力后,就變成了趙國與秦國的單挑。在此之前趙國就需要大量的物資來維持北方的防線,防止被匈奴偷了家,現(xiàn)在不必擔心匈奴的偷家以后,趙國則表示限制我發(fā)揮的因素已經(jīng)消失了,爾等是否準備好迎接挑戰(zhàn)?
最后是李牧本人擅長練兵,并且盡力爭取民眾對于軍事活動的支持與配合。軍隊作戰(zhàn),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支持、配合。而欲達此目的,必須禁絕搶掠民財、奸人妻女、毀民田苗、亂占民間房舍等擾民行為,切實保護民眾利益。史書中對此雖沒有專門論述,但其駐守過的地區(qū)的民眾在其遇害后紛紛建祠祭奠,足以表明其沒有擾民,保護了民眾利益,深受民眾愛戴。
而他本人也不急于求戰(zhàn),急于求勝,而是認為守是攻的前提,先守而后能攻,雖然最終目的是擊敗敵軍,但是在一開始往往里目專注防守,不輕易出戰(zhàn),當準備就緒后方才出擊,以確保勝利與效率最大化。在官兵關系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關系。
作戰(zhàn)中,軍官是指揮者,士兵則是直接沖鋒陷陣者,二者相互配合,指揮正確,將士用命,士卒勇搏,方能戰(zhàn)勝強敵;否則就會兵將離心,士不用命,導致作戰(zhàn)失敗。李牧對此有深刻認識,故厚待戰(zhàn)士,每天宰殺數(shù)頭牛犒勞士卒,結果贏得了士兵的深情愛戴,甘為自己沖鋒陷陣。
因此李牧從整體實力來說無愧于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地位,可以說若不是后來趙王聽信讒言,中了秦國的離間計,殺害了李牧,否則秦國要統(tǒng)一天下,不知還要再流多少血。
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平之戰(zhàn)是規(guī)模最大,最徹底的殲滅戰(zhàn)。趙國經(jīng)過此戰(zhàn)后元氣大傷,損失了數(shù)10萬的大軍。但是一直堅持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國所滅。為什么趙國還能堅持38年之久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長平之戰(zhàn)中,秦軍先后殲敵45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趙國的實力,也給其他諸侯國帶來了震撼。但是趙國全軍覆沒,秦國也死傷過半。為取得勝利秦國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秦國在進攻趙國上再也沒有辦法拿出軍隊了,這也成為趙國得以堅持30多年的原因之一。
第二,秦國錯失了消滅趙國的最佳時機。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受到重創(chuàng),其他諸侯國也被秦國實力所震懾。
在此背景下,按照白起的計謀,應該拿著長平之戰(zhàn)的威力,以雷霆之勢一舉滅趙。但是當時的秦國丞相卻因為種種原因,提出了不宜連續(xù)進攻,而應該休養(yǎng)生息的戰(zhàn)略,并得到了采納。由此錯過了消滅趙國的最佳時期,當然這一點也和上面的因素有關,當時的秦國的確需要休養(yǎng)生息。
第三,長平之戰(zhàn)后,由于李牧將領還在,也是趙國存活30多年的支撐。李牧畢竟是戰(zhàn)國四大名將,李牧是維持趙國茍延殘喘的唯一依靠。所以有著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長平之戰(zhàn)后,李牧率軍抵抗秦國的大軍,但是因為秦國使用了反間計,李牧最終慘遭殺害。在李牧被殺后的第7年,秦始皇嬴政最終消滅了趙國。
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損失了45萬大軍。秦軍包圍了邯鄲城,就在即將破城的時候,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帶著一幫人馬前來救援,加上秦昭襄王此刻聽信了范睢的讒言,所以趙國得以撿回一條命。
這個時候的趙國再也不具備跟秦國進行一場生死大戰(zhàn)的資本,所以接下來的幾十年,面對秦國都是以防守為主。其實秦國在長平之戰(zhàn)也沒有討到多少好處,很多人認為白起之所以坑殺40萬降卒,是因為秦軍損失也在數(shù)十萬之多,白起這么做是為了給那些死去的秦軍將士們報仇。
那么趙國是如何重新崛起的呢?我認為有這么幾件事,促使趙國有了短暫的崛起跡象,當然只是短暫的。
第一,趙國對趁火打劫的燕國,進行了毀滅性的報復。
燕國真的是無恥啊,在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燕國就打算前來分一杯羹。長平之戰(zhàn)結束后,燕國大軍便長驅直入,打算占領趙國的領土,這分明就是想要趁火打劫。趙國當時雖然缺兵少將,但是每個人都是斗志昂揚,他們認為燕國是打算滅亡趙國來的,所以戰(zhàn)斗力當然爆表。
而且?guī)ьI士卒進攻燕國的是趙國名將廉頗。廉頗的作戰(zhàn)能力自然是非常出色的,被公認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所以廉頗帶著趙軍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了燕國國都。不過趙國當時并不具備滅亡燕國的能力,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趙軍選擇退兵。
但是這場滅燕之戰(zhàn),打出了長平戰(zhàn)敗后趙國的士氣,也讓各路諸侯國都不敢小瞧趙國。而且打下的燕國城池,都將成為趙軍重要的補給站,這是趙國短暫強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趙國派李牧和龐煖連續(xù)進攻燕國,燕國成了趙國的續(xù)命池。
趙國要想重新強盛起來,必須要等待至少二十年時間,等到少年們長大成人了,他們才能拿起武器保衛(wèi)家國。可是趙國當時四面都是敵人,壓根就等不了那么久。這個時候前來找死的燕國被廉頗擊敗以后,趙國嘗到了甜頭。
趙王認為雖然不能滅亡燕國,但是可以利用燕國的資源,不斷壯大自己。所以趙王先后派遣了名將李牧和老將軍龐煖對燕國發(fā)起了掠奪之戰(zhàn)。趙國對燕國的戰(zhàn)爭,直接消耗了燕國的整體國力,搶掠來的男子可以充當士兵,財寶可以充做軍糧,燕國的衰敗使得趙國不斷充血。
此外趙王還命令廉頗進攻魏國,奪取了魏國一些城池,這也是幫助趙國強盛的部分原因。當時的趙國想要自己造血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所以他們必須要通過侵略戰(zhàn)爭才能讓自己恢復元氣,在戰(zhàn)略上趙國做得對。
第三,李牧痛擊秦軍,戰(zhàn)敗齊國,打出了趙國的聲威。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趙國到了即將滅亡之前,居然還出現(xiàn)了一位曠世名將,那便是李牧了。李牧過去一直在北方抗擊匈奴,以少量的步兵,全殲了大量的匈奴騎兵,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步兵戰(zhàn)勝騎兵的奇跡。
等到廉頗擊敗樂乘逃到魏國以后,李牧便成為了趙國的核心戰(zhàn)將。他帶領軍隊兩次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強大秦國,為趙國長平之戰(zhàn)后雪恥。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以后,一直不敢觸碰秦國這個老對手,因為內心都被打怕了,就連廉頗都不敢跟秦軍正面交鋒。
所以李牧這個時候能夠跟秦軍正面交鋒并且擊敗秦軍,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也讓趙國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此外李牧與此同時,也擊敗了東邊的齊國,占領了齊國不少土地,為趙國帶來了重振聲威的大好機會。
總結:奈何趙悼王不信廉頗,趙王遷懷疑李牧,趙國終究滅亡。
趙國到了末期,連續(xù)出現(xiàn)了兩個昏君,這才是趙國真正滅亡的原因。其實通過廉頗、李牧這些將領們在戰(zhàn)場上的卓越表現(xiàn),足以將危亡的趙國重新拯救回來。
可是趙悼王不相信廉頗,想要用樂乘代替廉頗,結果導致廉頗帶兵逃往魏國。隨后趙王遷更是聽信讒言,認為連年為趙國立下戰(zhàn)功的李牧,會帶兵反叛,結果殺掉了李牧,真的是自毀長城。從此趙國一蹶不振,李牧死后三個月,趙國滅亡。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