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線條是一種巨型的地上繪,有著廣大寬闊的直線
,看起來就像機場跑道一樣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上
,是存在了2000年的謎局:究竟是誰創(chuàng)造了它們并且為了什么而創(chuàng)造1939年保羅博士乘坐飛機沿著納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統(tǒng)飛行
對于這些奇異的遺跡
,我們心里涌起千百個疑問,突然我們發(fā)現(xiàn)夕陽的降落位置幾乎正好位于其中一條長線的尾端!過了一會,我們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經(jīng)過專家們將鑲嵌在線條上的陶器碎片作詳細研究后
,證實「納斯卡線條」已存在兩千多年。他們推測這些「圖案」是分為兩個階段完成的,當中最短的也至少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這些巨型圖案能夠保存千年而沒遭受到大自然的破壞,其實是和納斯卡平原的氣候有關。納斯卡平原是一個氣候干旱而貧瘠的高原
,由于遍布高原的碎石,將陽光的熱能吸收及保留,從而散發(fā)出一股溫暖的空氣,在空中形成一個具有保護作用的屏障,令到高原上的風不像平地般強勁。納斯卡線條是干嘛用的呢
,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古納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標志,而那些圖案是不同家族的族徽。人們發(fā)現(xiàn),在那些的圖案覆蓋的地下,分布著大量的水渠。這一說法較易為人接受,因為納斯卡平原是一片很荒涼的平原自1926年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圖案后
后來,艾克斯比認為這些小徑與印加帝國的“神圣之路”相似
,那些圓椎形石堆是“聚焦”(即這些線條的聚合相交點),也可能是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德國學者瑪麗亞·萊因切在經(jīng)過30余年潛心研究之后
,提出相同的理論。她解釋道,這些直線與螺線代表星球的運動,而那些動物圖形則代表星座。在所有的理論中,最出名卻又最牽強附會的要數(shù)埃里克·馮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戰(zhàn)車》一書中所作的解釋:這些是為外星人來參觀而留下的入口處標記
。另一種同樣異想天開的妙說是
,古代時,這里的人乘坐在熱氣球上留下這樣的殘跡。這一猜度的依據(jù)是
,這些圖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還稱圖案中有許多看上去很可能是當時為使氣球飛離地面時那些燃燒物留下的痕跡。不過,喬奇艾·馮布魯寧又聲稱這是賽跑比賽時留下的軌跡。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4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績溪《程里程敘倫堂世譜》編修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