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諸葛亮,后有劉伯溫,這二位都是杰出的軍事家,但要說劉伯溫跟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似乎也不大準確。
諸葛亮并非神機妙算,劉伯溫也不是百曉生:諸葛亮隆中對策能預(yù)判天下三分,卻沒料到孫劉聯(lián)盟就是紙糊的;劉伯溫知道朱元璋能夠一統(tǒng)山河,卻沒算計到自己會死于這位英主的借刀殺人之計。
我們翻閱明朝正史和相關(guān)人物筆記,就會發(fā)現(xiàn)劉伯溫至少算錯了三件事,這三件事都產(chǎn)生了嚴重后果:第一件事讓他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跟朱元璋的關(guān)系日漸疏遠,第二件事讓他丟官罷職;第三件事則直接導(dǎo)致了他死因不明,無論如何,劉伯溫的結(jié)局都算不上善終。
劉伯溫不是朱元璋第一謀士,而且從來都不是,因為這倆人一開始就不是一條道兒上的人:劉基劉伯溫曾經(jīng)是元朝高級官員,而朱元璋只是不知道明天早餐在哪里的游方僧人。
面對朱元璋的邀請,元統(tǒng)元年考中元朝進士,歷任元朝江西高安縣丞、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江浙省元帥府都事的劉伯溫是十分抵觸的:“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及宋濂等名,以幣聘?;磻?yīng),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strong>
雖然知道劉伯溫不大瞧得起自己,但朱元璋還是對劉伯溫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信任與尊重,還一度達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但是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算錯了兩件事,讓朱元璋對他產(chǎn)生了反感甚至猜忌。
按照劉伯溫的推算,朱元璋是想除掉小明王韓林兒這個累贅的,于是率先表示不把韓林兒放在眼里,期望在朱元璋軍中產(chǎn)生連鎖反應(yīng),以達到幫朱元璋樹立絕對權(quán)威的目的。
但是劉伯溫千算萬算,算錯了一點:曹操一開始是忠于大漢的,朱元璋一開始也是對韓林兒比較忠誠的,他的雄心壯志也是一點一點膨脹起來的,劉伯溫在這件事上有點操之過急了。
當(dāng)年朱元璋每到重大節(jié)日,都會設(shè)下小明王韓林兒的寶座,帶著手下文臣武將行禮如儀,只有劉伯溫立而不跪,冷冷地從牙縫里蹦出幾個字:“牧豎(牧童)爾,拜何為(有版本說是‘彼牧豎爾,奉之何為’)?”
這就是當(dāng)這和尚罵賊禿了——朱元璋不但在生活所迫之下曾出家為僧,而且也當(dāng)過“牧豎”!
在宋朝之后的幾乎所有朝代,文人都很驕傲,瞧不起武將,更瞧不起平民百姓,劉伯溫曾經(jīng)做過元朝中高級官員,對牧童自然是不屑一顧的。為了幫朱元璋掃除稱帝的障礙,劉伯溫操之過急,有點口不擇言的——這給朱元璋留下了很壞的印象,以至于后來小明王韓林兒溺死,朱元璋也認為幕后主使是劉伯溫:“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廖)永忠迎歸應(yīng)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永忠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strong>”
朱元璋后來當(dāng)了大明天子,自然對“不尊敬皇帝(小明王)”的劉伯溫耿耿于懷:你能對牧童韓林兒不屑一顧,同樣也可以瞧不起牧童出身的游方僧人朱重八!
朱元璋大封功臣,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劉伯溫連個侯爵都沒撈著,“誠意伯”的年俸只有二百四十石,而韓國公李善長的年俸是四千石,這是朱元璋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劉伯溫:你十五個老劉也趕不上一個老李——老李比你忠實!
朱元璋后來雖然殺了李善長,但他對李善長有沒有謀反之心是清楚的,而對于劉伯溫,朱元璋一直不敢給予完全的信任,兩人說話也總是互相試探甚至暗藏機鋒。
劉伯溫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自己也很苦惱,于是他想方設(shè)法表現(xiàn)自己的過人之處,而劉伯溫的過人之處,就是他會天氣預(yù)報。
常在河邊走,總有一天會濕鞋,幾乎次次準確的天氣預(yù)報也有失靈的時候,這就是劉伯溫算錯的第二件事:“殺李彬,天必雨!”
劉伯溫的天氣預(yù)報一向很準,據(jù)《明史·列傳第十六》記載,劉伯溫的天氣預(yù)報和夢之解析曾經(jīng)是百試百靈的:“吳元年大旱,(劉基)請決滯獄(清理積壓案件)。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笕?,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strong>
曾經(jīng)百試百靈的天氣預(yù)報在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殺了李善長的親信李彬之后,居然沒有下雨,劉伯溫丟了面子,朱元璋起了疑心。接下來再一次天氣預(yù)報失誤,則徹底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以旱求言,基奏(大意是做好事積德天就會下雨),帝納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會基有妻喪,遂請告歸?!?/p>
我們可以理解劉伯溫此時的心情:天氣預(yù)報接二連三失靈,實在是沒臉在朱元璋面前呆下去了。
劉伯溫雖然走了,但是朱元璋并沒有放下猜忌之心(期間發(fā)生了很多令劉伯溫膽戰(zhàn)心驚的變故,篇幅所限,略過),于是劉伯溫算錯了第三件事——他不知道朱元璋的心里有多想殺他。
為了證明自己沒有二心,劉伯溫回到了朱元璋眼皮底下,但是有一點劉伯溫沒有算計到:那些被朱元璋殺掉的功臣,有幾個人的“謀反”有真憑實據(jù)?
朱元璋要除掉棘杖之刺,而劉伯溫可能是最大最尖銳的那一根——跑調(diào)的范蠡成了富翁,留下的文種被勾踐賜了一把寶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strong>
劉伯溫屢出奇計幫助朱元璋奪取天下,他會滅元之術(shù),當(dāng)然也會滅明之術(shù),這讓朱元璋怎么能安心閉上眼睛?于是朱元璋“很體貼”地派遣劉伯溫的政敵胡惟庸去給劉伯溫送了一些藥,劉伯溫吃了藥之后,朱元璋就放心了:“基病,帝遣惟庸挾醫(yī)視,遂以毒中之。《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y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明史·列傳第十六》”
胡惟庸被族誅之后,謀殺劉伯溫的罪名當(dāng)然要安在他的頭上,可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來:朱元璋明知道胡惟庸一心要弄死劉伯溫,為什么偏偏派他去送藥?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5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