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德經(jīng)》之中說:“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堅強的東西都是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都是屬于有生命的一類,所以說兵強則敗,木強則會被砍伐,被燃燒,強大處于下位,柔弱處于上位。
人生皆是如此,人以強為敗,物以硬為傷。
萬事物極必反,月盈必虧,強硬是走向衰老的主要過程,當你到達一個圓滿的位置時,下一刻必然是溢出或者傾覆。
除非是在特定情況下需要你展示自己的強硬姿態(tài),否則,所有的強硬都是人生的減分項。喜歡以“強姿態(tài)”自居是人的本性,但是這樣的本性觸碰的同樣也是人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嫉妒”與“虛榮”。
嫉妒心態(tài)是人之本性,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你的強硬在很多時候都是凌駕于對方的自尊之上,觸碰了別人的嫉妒心,還傷害了別人的自尊。
人活一生,歸到極致,不過是一為利,二為臉,你讓別人臉上不好看的時候,這一份屈辱必然會演化成仇恨。
《素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凌下取勝者侵。意思就是說:欺凌下屬而獲得勝利的,自己也一定會受到下屬的侵犯。
清朝名將年羹堯,是雍正時期人,進士出身,是一個有智謀的人,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了西藏叛亂,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且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特殊待遇,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甚至在平定了青海叛亂之后,雍正皇帝還把年羹堯當做自己的“恩人”,但是年羹堯身居高位時不僅沒有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反而恃才傲物,耀武揚威,常有驕縱之色,行狂妄之舉。
從不把其他王公大臣放在眼里,最后在雍正面前,態(tài)度甚至也變得十分蠻橫,這一切舉動大大傷害了雍正帝的自尊心,最后惹禍上身,雍正皇帝定下了九十二項罪名,逼死了年羹堯。
即便身居高位,有官大一級的權(quán)威,也不可恃才傲物,恃強凌弱,更何況還是身居低位的年羹堯呢,他在雍正皇帝面前行使的狂妄之舉,都成了讓自己覆滅的根本。
權(quán)力的性質(zhì)是為了讓自己塑造功業(yè),很多人卻拿權(quán)力當做滿足自己優(yōu)越感和控制權(quán)的手段,企圖用權(quán)力來滿足自己虛榮的劣根性,這樣的心態(tài)不但不能讓自己得逞,最后反而會讓自己自食惡果。
2
《菜根譚》之中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不管一個人是對待上級、下級或者自己的平級都是如此,以“上善若水”的姿態(tài)自居,才是最合理的處事方式,能夠忍讓一些是高明的辦法,能夠退讓一步是更進一步的階梯。
如果凡事錙銖必較,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喜歡把壞的一面推給別人,自己保留好的一面,或者總以高的姿態(tài)將自己的尊嚴凌駕在別人頭上,以此獲得優(yōu)越感,這樣愚蠢的行為都不會讓自己有好的結(jié)果。
真正的厚福之人就是懂得謙讓,以上善若水的姿態(tài)修養(yǎng)自己的人生,否則自己無意之間的行為也會觸碰別人的自尊。
不管是為人處事,還是面對自己的下屬等等,都要保持“上善若水”的寬懷心態(tài),除了不以強凌弱之外,還要做到包容他人的錯誤,包括自己的下屬。
劉邦在平定了天下之后,就宴請群臣,眾人飲酒到興高采烈之時,劉邦就說出了自己能夠平定天下的根本。
劉邦說道:“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安撫百姓,運送糧草,我不如蕭何;論用兵打仗,戰(zhàn)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但是自己卻能平定天下,就是因為比項羽能夠容納人才,使用人才,而項羽太過于孤立?!?/p>
劉邦所說的就是他取勝的根本,也是項羽最大的缺陷。
劉邦之所以能有所成就,就是因為他具備容納下屬錯誤的胸懷。善于用人者,除了能夠有效發(fā)揮下屬的特長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容納下屬的錯誤。而項羽常犯自高自大的錯誤,在很多時候,這樣另類的“高姿態(tài)”都會以犧牲下屬的自尊作為代價。
項羽雖然能憑著自己的精明才干,取得和劉邦交戰(zhàn)七十二次勝利的歷史,但是最終卻敗在了韓信的埋伏之下,除了項羽不信任下屬之外,更多的是因為他的自大。
很多時候,一個人太強,他的鋒芒必然會遮蓋別人的光,甚至給別人直接帶來屈辱,即便不是主觀所犯的錯誤,也是無形之中存在的潛在影響。
《道德經(jīng)》之中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思就是隱藏自己的鋒芒,消解糾紛,含斂光耀,混同于塵世之中。
所以和光同塵,以上善若水的姿態(tài)自居,才是處理這個問題最恰當?shù)姆绞健?/p>
放低一些,才是人生應(yīng)該有的姿態(tài)。
END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5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