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王莽政權(quán)滅亡后
      ,馬援為何不投奔好友公孫述,而投奔劉秀

      肖邦老師的課堂 2023-09-21 20:26:50

      說到馬援

      ,大家想到的是“馬革裹尸”
      ,馬援確實是劉秀的得力干將
      ,官至伏波將軍
      ,劉秀對他也很器重。

      然而馬援開始時并不是跟隨劉秀的

      ,他原是隴右軍閥隗囂的部下,劉秀建立東漢后
      ,他才投靠了劉秀

      那么馬援為什么要投靠劉秀呢

      ?劉秀又為什么接納了馬援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
      ,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而投奔劉秀.png" />

      1、公孫述過于高調(diào)

      馬援在王莽執(zhí)政的末年

      ,被王林推薦給了王莽
      ,可是不久
      ,王莽政權(quán)滅亡了
      ,馬援就逃到了涼州。劉秀建立東漢后
      ,馬援并沒有投靠劉秀
      ,而是被隗囂重用了。

      不久

      ,公孫述也稱帝了
      ,這樣當時天下就有公孫述和劉秀兩個皇帝了,這讓隗囂有些為難了
      ,他應該歸附誰呢

      考慮再三以后

      ,他讓馬援先去探聽公孫述的情況
      ,因為公孫述在蜀地
      ,與西涼比較近
      。馬援見到公孫述后
      ,發(fā)現(xiàn)公孫述擺皇帝的架子,用皇帝的威儀來接見并招待馬援

      馬援認為公孫述裝腔作勢,留不住人才

      ,于是返回隴右
      ,對隗囂說
      ,公孫述妄自尊大
      ,并勸隗囂投靠劉秀。

      當時王莽敗亡

      ,天下紛爭割據(jù),誰能統(tǒng)一天下
      ,還沒有定論
      ,公孫述卻擺出一副他已掌握天下的態(tài)勢
      ,讓馬援覺得公孫述胸無大志
      ,不是明主。

      由于公孫述行為過于高調(diào)

      ,使得馬援放棄了投靠公孫述。

      2

      、馬援和劉秀兩人互相欣賞

      四年后

      ,馬援又帶著隗囂的信到洛陽
      ,來見劉秀
      。而劉秀并不像公孫述那樣擺譜,而是很親切地接見了馬援

      這時馬援就問劉秀,為什么不懷疑他是刺客

      ,劉秀卻說馬援不是刺客而是說客
      。這讓馬援覺得劉秀寬宏大量
      ,與劉邦一樣
      ,有帝王的形象

      而劉秀也很佩服馬援的膽識

      ,能夠在他和公孫述兩人之間周旋
      ,并能妥善應對不同的局面,有大將的風范

      兩人的這次對話

      ,可以看出來
      ,他們彼此之間都是很欣賞佩服對方的為人。馬援回去后
      ,和隗囂說,劉秀才能勇略
      ,無人能敵
      ,學識淵博,處理事務是前無古人

      聽到馬援如此夸贊劉秀,于是隗囂決定歸附劉秀了

      。馬援和劉秀互相欣賞
      ,使得馬援覺得跟著劉秀
      ,能成大器
      ,能夠統(tǒng)一天下,復興漢室

      3、隗囂叛變

      隗囂同意歸附劉秀后

      ,馬援就跟隨隗囂來到了洛陽
      。幾個月后,隗囂受到王元的挑撥
      ,于是想占據(jù)隴西稱王。

      馬援察覺了

      ,勸隗囂放棄這種想法
      ,可是隗囂卻認為
      ,馬援背叛了他
      。因為
      ,隗囂雖然歸順了劉秀
      ,可是馬援還是他的部下
      ,不受劉秀直接管轄。

      這樣一來

      ,隗囂怕消息泄露,就起兵對抗劉秀
      。馬援立即上書劉秀
      ,提出消滅隗囂的計策
      ,于是劉秀派馬援去分化瓦解隗囂的內(nèi)部勢力
      ,同時他還親征隗囂,最后將隗囂的主力軍消滅

      馬援就此也就直接歸順了劉秀,成了劉秀手下的大將

      。隗囂叛變直接讓馬援選擇了劉秀
      ,也證明劉秀比隗囂更有能力
      ,個人魅力比隗囂更強
      ,也說明馬援是個有眼光的人。

      馬援選擇劉秀

      ,也是經(jīng)過考察選擇后,做出的決定
      。西漢末年
      ,天下大亂,誰都想過穩(wěn)定的生活
      ,然而跟隨誰能夠統(tǒng)一天下,穩(wěn)定局勢呢

      原本馬援是打算投奔同鄉(xiāng)好友公孫述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公孫述與自己志向不同
      ,于是去見劉秀
      ,這才發(fā)現(xiàn)劉秀是一個低調(diào)、有作為
      、胸有大志的人

      劉秀同樣也很敬佩馬援,于是馬援決定投靠劉秀

      。后來,馬援的上級隗囂
      ,反叛劉秀
      ,這就讓馬援直接成為了劉秀的大將。

      我們從馬援投靠劉秀的過程可以看出來

      ,馬援和劉秀他們兩人是互相欣賞
      ,互相選擇的結(jié)果,按現(xiàn)在的說法
      ,就是雙向選擇

      因此我們認識到

      ,雙向選擇并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
      ,從古至今一直都有

      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時,能夠選到一個勞資雙方都滿意的工作

      ,才能達到最優(yōu)的工作效率。當然這種一拍即合的事情不常有
      ,需要時機和能力都匹配時
      ,才能實現(xiàn)。

      因此

      ,雙向選擇對我們來說,耐心是必備的
      ,等待時機的到來
      ,是我們的必經(jīng)之路,成功的人應該具備馬援這樣的堅持

      參考文獻:

      《后漢書·列傳十四》

      《東觀漢記·馬援傳》

      作者介紹:

      肖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

      、事件有獨到見解
      。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
      。了解歷史
      ,掌握現(xiàn)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往期文章鏈接: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5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到底什么意思" rel="prev">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娶妻不娶顴骨高

      ,···

      下一篇: ,呂布都忌憚

      ,堪稱三國第二張飛" rel="prev"> 此人單挑關(guān)羽不敗,若逼急他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也沒加入八路軍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