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只要是能力高且又是忠誠于君主的人,大部分都可以獲得很高的評價。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他能力很強,又盡忠職守,才高且忠,這在歷史上是很高的評價。像關羽,岳飛等,他們的才能并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卻被人抬到那么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忠義精神。像關羽如此勇猛,但是卻只效忠相對較弱的劉備,他有好幾次都可以背叛劉備投奔更強的勢力,他都放棄了,返回到劉備身邊。
諸葛亮的能力被很多人贊譽,包括他的敵人也對他評價很高,這不是后人吹捧出來的。司馬懿對他的評價是''天下奇才'',后來的司馬炎也成了他的粉絲。從諸葛孔明出山后,他一直都是劉備的堅實的后背,為他出謀劃策。不管劉備有沒有猜忌過他,都在臨死之前托孤與他。后來他六出祁山,南平孟獲,擔任丞相多年,事事親為。曾經看過一句話,孔明在時沒什么,他去世后蜀國就不行了,從側面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從出師表中,可以看出,孔明發(fā)起北伐,是要完成劉備的遺志。為啥必須完成他的遺愿呢?這就要說一下他們兩個的身世了。他們兩個皆非平民出身,同時少年喪父,同樣擁有遠大的志向??酌髟谖闯錾街熬捅M收天下大勢,對劉備這等青年才俊也早有耳聞,相見后很是惺惺相惜,而后并肩作戰(zhàn)多年,這幾十年間,劉備對他的器重和信任,讓他始終把興復漢室,北定中原當做自己的目標,所以平定南方之后,他選擇了北伐。
從戰(zhàn)略上來看,他是按照他當年的部署計劃執(zhí)行。他當年在隆中對中已經分析了天下的形式,先得荊州,再取益州,最后取得中原的戰(zhàn)略。北伐之前,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一點在出師表中也有講到。他認為,蜀國已經從劉備的殂亡的震動之中恢復過來了,他認為已經有能力恢復中原。
再一個原因是利用戰(zhàn)爭來獲取財力兵力物力。要知道,蜀國在三國中是最弱的國家,地域面積最小。為了保持強大的兵力,是需要很多資源才行,所以他們必須要奪取更多的領土,北伐獲取土地和人口可以獲取很多資源。當然后期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雙方爭奪,消耗本國的資源也不少。
最后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認為盡管他盡心盡力輔佐阿斗,阿斗能力還是不足,他怕他去世之后蜀國很快被魏國吞并,那還不如他現(xiàn)在把魏國吃掉,給他鋪好路,讓阿斗做個太平皇帝。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5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