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絕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唐宋元明清”這五代,即便可能不熟悉,但知道個大概應(yīng)該也是有的
。那么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對“南明”這個朝代感到陌生
?南明不會是五代十國的那個時候的吧
?什么前蜀
、后蜀
、南唐
、南漢
、北漢的,反正那段歷史也亂
,多一個南明也不奇怪
。可是錯了
,五代十國那時候沒有南明
,南明是在明朝崇禎皇帝死了之后才誕生的。
小時候看《鹿鼎記》的時候有一段很犯迷糊
,就是陳近南的天地會支持的是唐王
,而沐王府,韋小寶的老婆之一方怡和老婆之一(好羨慕這個之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你鍎ζ林С值氖枪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也不知道為了什么這倆拔人還看彼此不順眼。為了方便大家回憶
,我引用下原文:
高彥超道:“沐王府是桂王手下
,咱們天地會是當(dāng)年唐王天子手下。徐大哥定是跟他們爭名份,以致言語失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表f小寶還是不懂,問道:“什么桂王手下
,唐王手下
?”高彥超道:“那桂王不是真命天子,咱們唐王才是真命天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毙懙廊嗣靼醉f小寶的底細(xì),知他肚中的料子有限
,插口道:“韋香主
,當(dāng)年李闖攻入北京,逼死了崇禎天子
。吳三桂帶領(lǐng)清兵入關(guān)
,占我花花江山。各地的忠臣義士
,紛紛推戴太祖皇帝的子孫為王
。先是福王在南京做天子。后來福王給韃子害了
,咱們唐王在福建做天子
,那是國姓爺鄭家一伙人擁戴的,自然是真命天子
。哪知道另一批人在廣西
、云南推戴桂王做天子,又有一批人在浙江推戴魯王做天子
,那都是假的真命天子
。”
,怎么就卻生生打成一副爛牌了呢.png" />
韋小寶點頭道:“天無二日
,民無二主。既有唐王做了天子
,桂王
、魯王就不能做天子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备邚┏溃骸笆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韋香主說得對極!”
玄貞道人道:“可是廣西
、浙江那些人為了貪圖富貴,爭著說道,他們擁立的才是真命天子
,大家自伙里爭得很厲害
。”嘆了口氣
,續(xù)道:“后來唐王
、魯王、桂王
,先后都遭了難
。這些年來,江湖上的豪杰不忘明室
,分別找了三王的后人
,奉以為主,干反清復(fù)明的大業(yè)
。桂王的手下?lián)泶鞴鹜醯淖訉O
,魯王的手下?lián)泶黥斖醯淖訉O,那是桂派和魯派
,他們又稱咱們天地會為唐派
。唐、桂
、魯三派
,都是反清復(fù)明的。不過只有咱們天地會才是正統(tǒng)
,桂派
、魯派卻是篡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表f小寶點頭道:“我明白了
。沐王府那些人是桂派,是不是
?”玄貞道人道:“正是
。這三派人十幾年來相爭不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韋小寶一樣
,一臉懵逼的在心里問:這唐王、桂王是什么鬼
?為什么他們說得每一個字我都懂
,但等他們說完了,我就頭暈了呢
。
其實我也一樣
,讀《鹿鼎記》的時候
,我還是個初中生,只知道“唐宋元明清”
,崇禎帝死了之后
,就應(yīng)該是清朝了,怎么還蹦跶出來唐王
、桂王
,還打來打去的。真的是不明覺厲啊
。
為了彌補這個缺憾
,那么今天我就來說說南明。
要說到南明
,我們就應(yīng)該先說說崇禎帝了
。崇禎帝是明朝少有的好皇帝了,你看中國歷史上
,很多末代的帝皇后世總不給予什么好評
,也就是口碑不咋滴,甚至很糟糕
,比如什么周幽王
、秦二世、隋煬帝
,什么蜀漢的劉禪
、后蜀的孟昶、南漢的劉?
。但是崇禎留給后世的印象
,不僅不壞,還相當(dāng)?shù)牟诲e咧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沁@有什么用呢,大明皇朝還是由他手里斷送的
。
我們從崇禎的最后一夜說起
,那是1644年在4月24日的晚上,崇禎擺了一桌家宴
,妻兒老小都在
。在當(dāng)時那個環(huán)境中,我不知道他們這一家子吃得怎么樣
,是個什么樣的心情
。可能每個人都會覺得有些悲涼吧
,甚至?xí)行┎缓玫念A(yù)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傊妨侠餂]有,我也不好胡亂說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Y(jié)果就是等大家酒足飯飽后,崇禎掏出一把寶劍
,說事已至此,我們都去死了吧
。一旁的周皇后對崇禎說了一句話
,大致的意思是:“老公啊,你就是不聽我的話
。你咋就忘了南京我們還有一個家呢
,我們應(yīng)該早早的南遷去了,事也不至于如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闭f完,周皇后就回宮自縊了
。
崇禎呢
?一看周皇后走了,兩女兒還在
,總不能等著城破讓女兒被賊人玷污吧
,于是一刀,呃
,應(yīng)該是一劍一個
,另一劍砍斷另外一個女兒的手臂。這就是《鹿鼎記》所說的獨臂神尼的原形——長平公主
。至于崇禎人三個兒子
,易了容被太監(jiān)送出城。之后三人行蹤成迷
,這就是造成南明時期的各種力量爭權(quán)奪勢的要根源
。
我們言歸正傳說南明,要知道南明一開始拿了一手好牌啊
,可以說是好到不可以想像
。周皇后說的南京有另一個家,熟悉明朝的人應(yīng)該知道
,明朝那是一個體系
,兩套班子的。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南京就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行政系統(tǒng)
。如果北京這邊宕機了
,南京那邊立刻就可以上線,一點都不用耽擱
。你看看崇禎剛死
,兩個月后,小福王朱由崧就由馬士英拱著到南京報道了
。然后國家政權(quán)就很快的運作起來了啊
。
我們再看看財政上面的情況,那也是好得不得了啊
。歷年來
,但凡是北方動亂,能逃的基本上都會選擇南方(當(dāng)然也有選擇川蜀的)
。比如西晉時期的永嘉南渡
。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不是也帶著楊玉環(huán)向西跑了嘛。再近一點北宋趙構(gòu)不也跑了
,還建立的南宋
。這一次次的“跑路”,給南方帶去了大量的人力
、財力
、技術(shù)等等。
舉個安史之亂例子來說吧
,安史之亂前
,中國人口的重心一直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人口始終是相對稀少的
。因為地廣人稀
,所以那時代的農(nóng)作很粗放,想要種地了
,先放把火
,把田里的雜草樹木啥的燒掉,再放水進來把燒剩的草木灰啥的漚一陣子
,地里有了基本的肥力
,然后開始種。甚至在江南還用的是輪耕制
,就是土地種一年
,要休耕一年甚至兩年以便恢復(fù)地力。
后來大量人員南遷就變成了地狹人稠
,這些地區(qū)的農(nóng)作不得不變得精耕細(xì)作
,水稻插秧技術(shù)開始獲得應(yīng)用,甚至到了再晚一些的宋朝
,發(fā)展出稻麥輪作制
,一年兩熟
。晚唐時期,大詩人韓愈不是說過:“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嘛
。更不要提那個富得流油
,被共認(rèn)為當(dāng)時世界首富的南宋了。
相比之下北方就不那么樂觀了
。北方連年的戰(zhàn)爭
,農(nóng)民的起義,經(jīng)濟早就不堪入目了
,真是是講一塌糊涂
。單單是一個崇禎時期,北京城就被圍了五次
。這樣一進一出的南北方的財政差距就顯現(xiàn)出來了。
那最后再看看軍事實力
,先看看南明這邊
。光一個左良玉就號稱擁有百萬雄兵,當(dāng)然去除一點水份
,七
、八十萬總有的,所以南明初期
,保守估計軍隊超百萬也是有的
。而且也不缺驍勇善戰(zhàn)的悍將,比如高杰
。文官也有史可法之類的人
。再看看滿清的情況。滿清入關(guān)時
,滿洲八旗不到十萬
,蒙古八旗不到五萬,漢八旗勉強到五萬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偣膊坏蕉f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鋸堻c說
,南明一人一吐一口口水,也能把清兵給淹死
。
左良玉出師圖卷
再說地理上也很有優(yōu)勢啊
,可以說北到黃河,西到荊楚
,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
,東到閩浙
,南邊的廣東、廣西
、云貴
,這都是南明的地盤。而且還有長江天險杵在那啊
,只要是喘息已定
,站住腳跟,即便不談什么收復(fù)北方失地
,隔著長江
,劃江而治,再把王朝延續(xù)個百八十年的總是可以的吧
。你看看東吳從孫權(quán)稱帝開始算
,也有58年,東晉103年
,南宋更是有152年
。可是南明呢
?18年
,如果算上臺灣那旮沓,也就39年
。這是不是也太快了啊
。這中間是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那么好的一手牌
,最后生生的被打爛了呢
?
關(guān)于這個問題百度下,基本上給出的答案是什么敵人太強
,南明內(nèi)部太亂
,民族抵抗意識被弱化,出現(xiàn)吳三桂之類的帶路黨等等
。這些說法基本不差
。但如果要我做總結(jié)的話,最根本的就是:內(nèi)斗
。什么皇帝和士大夫斗
、士大夫階層斗、皇帝和皇帝斗
。真的是堪稱其樂融融
,不亦說乎。
接下來讓我說說幾個故事吧。
先說皇帝和士大夫吧
,這就要說到南明第一個皇帝弘光帝朱由崧
。朱由崧的父親是朱常洵,就是后來被李自成殺了
,和鹿一起燉了做成福祿宴的老福王
。這朱由崧和崇禎是堂兄弟關(guān)系。為什么堂兄弟可以繼承皇位
?這就要先捋崇禎之前的繼承者名單
。崇禎三個兒子,一時半會找不到
。然后應(yīng)該是崇禎的弟弟
,所謂“兄終弟及”嘛。崇禎也是這么繼承天啟的皇位
。崇禎有這幾個兄弟分別是光宗朱常洛第二子朱由(木學(xué))(四歲殤)
、第三子朱由楫(八歲殤)、第四子朱由模(五歲殤)
,以及兩個弟弟第六子朱由栩和第七子朱由橏
,不過很不幸,這兩個小皇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所以就這么一看,只能在崇禎的堂兄弟里找了
。
為了方便梳理關(guān)系
,簡單的做了一張圖,作者懶
,大家就湊合著看吧
崇禎的堂兄弟也不是只有小福王朱由崧一個
,但是朱由崧離南京近啊,能很快的繼位啊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嘛
。繼位快也是當(dāng)時的一個重要參考條件,不然不是可以慢慢悠悠的找尋崇禎的三個兒子的下落了
。
所以
,很快朱由崧就被馬士英給找到了,接到南京當(dāng)皇帝了
。你看到這里一切正常
,如果這時候上下一心,勵精圖治
,南明說不定可以有所作為
。可是事情那有這么順利
,這時候另一拔人登場了
,就是東林黨人
。對就是那個處處和魏忠賢作對的東林黨人。
這故事就要回到四十多年前萬歷年間
,東林黨人和老福王朱常洵恩怨上去了
。萬歷皇帝有倆兒子,一個是長子朱常洛
,就是明光宗
,天啟和崇禎的爹。還有一個是小兒子朱常洵
。這萬歷皇帝不喜歡長子
,卻喜歡小兒子朱常洵,為啥
?朱常洛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
,而朱常洵的母親是鄭貴妃,萬歷寵得緊
。萬歷喜歡小的
,不喜歡大的,就動起了“廢長立幼”的心思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菛|林黨不干了。東林黨都是些什么人啊
,儒家士大夫好不好
,你要搞什么“廢長立幼”,合不合規(guī)矩
,符不符祖制
?于是費了老大的勁,可謂是拋頭顱
、灑熱血的把朱常洵從繼承者的位子上給拉了下來
,把朱常洛給扶正了。這回東林黨和福王的梁子算是徹底結(jié)下了
。
所以現(xiàn)在小福王繼位
,這東林黨人怎么肯答應(yīng)?你想啊
,一來東林黨人為了把福王這拉下水
,死了好許些人,到頭來這血不就是白流了
?二來東林黨人和魏忠賢斗來斗去的為的是啥
?主題就是這個啊。現(xiàn)在好了,小福王上臺
,會不會替閹黨反案啊
,去迫害下東林黨人啊。所以東林黨是絕對接受不了小福王繼位的
。于是就在后面搞事情
,一會說什么太子找到啦,一會又說現(xiàn)在上臺的小福王不是真的小福王
,再不就是造謠說小福王這不好哪不好的
,什么貪、淫
、酗酒
、不孝、虐下
、干預(yù)有司等等
。總之能抹多黑就抹多黑
,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稅
。
你看這幫文人,不想著擁護皇帝
,不為國家整體利益著想
,整天搞些有的沒的小動作,這像個什么話
,哪里還有點儒家的風(fēng)范
。也難怪崇禎臨死前說“文臣皆可殺”。
好了
,我們接著講第二個故事,也和東林黨有關(guān)
。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阮大鋮
。一個著名的奸臣。阮大鋮一開始你也不好說他就是一個壞人
,也不能說一個好人
,應(yīng)該說是一個能人,有點像文藝復(fù)興時期的達(dá)·芬奇式的存在
。幾乎通殺當(dāng)時的一切藝術(shù)知識門類
,像什么詩啊、詞啊
、園藝藝術(shù)戲曲等等
,無一不曉,又能無一不精。而且阮大鋮16歲中舉
,29歲就成了進士
,這才能是扛扛的。
故事就要從天啟四年講起
,先簡單交待下歷史背景
。大家都應(yīng)該聽說過魏忠賢,這天啟四年的時候魏忠賢還是個普通的小太監(jiān)
。在朝得勢的是東林黨
,當(dāng)時東林黨的老大是左光斗,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很偉岸
,是一個大英雄
、大忠臣、大君子
。
這一天御史臺突然出了一個缺
,叫吏科都給事中。這里我解釋下
,所謂吏部相當(dāng)于今天的國家人事部或者是中央組織部
。而御史臺呢,有點像是現(xiàn)在的監(jiān)察部和中紀(jì)委
。吏科都給事中呢就是專門監(jiān)察吏部的人有沒有做錯什么事啊
,有沒有給自己搞點小金庫啥的,算是一個很有權(quán)的職位
,現(xiàn)在就這么空缺下來了
。
這說來也巧,排在遞補人員第一位的正好丁憂
,就是家里父母死了
,兒子回去奔喪三年。那第二位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阮大鋮了
。你說好巧不巧的阮大鋮和左光斗居然還是同鄉(xiāng)
。老鄉(xiāng)的關(guān)系在哪個時代都不一般,于是左光斗就寫了份信給阮大鋮
,大致是這么個意思:哎呀
,這里有個缺,你趕緊來北京吧
,速度得快
。
阮大鋮是一接到信就往北京趕啊,我們是可以體會阮大鋮當(dāng)時的心情
,那叫一個爽
,盼星星盼月亮的可總算是盼到了
。可是等阮大鋮到了北京
,這事可就不是這個事了
。這時候左光斗跟阮大鋮說:哎呀,你看
,那個丁憂的人
,家里父母的死訊是來了,可是地方還沒報上來
,這件事官方的流程還沒走
,他還是有資格上任的,所以你還要再等等
。要不還有個方案
,你看這個工科都給事中也缺著,要不你往那走走
?反正都是六部嘛
。這邊一有確信,我就把你給調(diào)過來
。你看怎么樣
?
這事就怪了,不是說好的吏科都給事中
,怎么就變成了工科都給事中呢
?這就要說到阮大鋮在趕往北京的路上,東林黨幾個大佬一合計
,覺得阮大鋮不合適這個職位
,所以決定不給他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钦l知道
,阮大鋮早就知道這些貓膩了,當(dāng)場也不爭辯什么
,就簡簡單單說了一個字“可”
,意思就是行吧,你說啥就是啥吧
。
這左光斗就把工科都給事中給報上去了
,然后左等右等就是批不下來
。這時間等得一長啊
,各種議論就出現(xiàn)了,阮大鋮就應(yīng)該遞補吏科都給事中的輿論就起來了
,壓力一下子壓了過來
。
這時候不用說啊
,在朝廷中混的多敏感啊,左光斗一看就知道壞事了
,沒辦法
,只好又替阮大鋮上報一次,這一次報的是吏科都給事中
,沒想到早上報過去
,晚上就批了下來。這一下東林黨都知道什么事了
。一定有另一種力量在背后搞鬼啊
,能有這么大的力量除了魏忠賢的閹黨,還能有誰
?可是明白歸明白
,大家也都知道阮大鋮投靠了魏忠賢,可是沒有證據(jù)啊
。直到魏忠賢倒臺
,都沒找到片紙只字證明阮大鋮跟魏忠賢混過。
話說這阮大鋮拿到了吏科都給事中后做得第一件事是啥
?嘿嘿
,估計你猜不到。他辭職不干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氐桨不绽霞遥摳陕锔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小詩吟吟
,小戲聽聽,日子過得有滋有潤
。然后就要到了崇禎時期了
。崇禎剛上位的時候,阮大鋮替北京的一個朋友寫了倆份奏折
,這倆份都是揣摩皇帝心思的
,一份是扶持東林黨,打擊魏忠賢
。另一份就是揣測皇帝會推翻熹宗(天啟)那七年的事
,叫七年合算之書,其中就包括東林黨
。阮大鋮還特意關(guān)照這朋友
,讓他審時度勢,選擇一份上奏上去
。誰知這朋友也是豬隊友
,他把第二份給了皇帝
,而且還把阮大鋮給賣了,這一個可算是把東林黨給得罪的死死的了
。
你阮大鋮要整我們東林黨是不
?行,讓你看看我們東林黨有沒有那么好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纯凑l先死。
于是這阮大鋮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先是被寫進閹黨逆案的名單里
。導(dǎo)致阮大鋮被開除回家,永不續(xù)用
。連功名也一并革除
。那一年阮大鋮41歲,正值壯年啊
。
不過這阮大鋮回家后到也沒什么
,本來嘛,也沒做過什么官
。反正在家里也是清閑自在
,寫個曲本,聽個戲
,順便還組織了一個文社
,叫“中江社”,有事沒事的找人來寫寫文章寫寫詩
,還熱熱鬧鬧的
。
這下東林黨人就看不下去了,你個閹黨
,怎么可以這么逍遙自在呢
?于是有一個叫“復(fù)社”的組織出來了,這復(fù)社多為年青人文人
,和東林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一個在朝
,一個在野
,同氣連枝。復(fù)社的人跑到阮大鋮的老家安慶
,到處壞阮大鋮的名聲
,結(jié)果就沒人陪阮大鋮玩了。
復(fù)社
后來阮大鋮跑到南京定居
,日子還是過得還是紅紅火火
,復(fù)社的人又來了,在1638年復(fù)社的學(xué)生們就搞了一件事
,貼大字報
,就是指名道姓的罵阮大鋮。當(dāng)時叫作留都防亂街貼
。逼得阮大鋮不敢住南京了
,跑到郊外一個山上躲起來了。
1643年
,南京夫子廟搞祭孔大典
,這阮大鋮居然也去了,誰讓他好熱鬧嘛
。不巧被復(fù)社的人認(rèn)出來了
,結(jié)果就是一統(tǒng)打啊。阮大鋮一個快60的老人了
,還被當(dāng)街羞辱
,換作是你,你的感受是怎么樣的
?再此期間
,阮大鋮是沒有做過修復(fù)和復(fù)社關(guān)系的事,可是別人不愛搭理他
,年青
,熱血,沒轍嘛
。
和復(fù)社的關(guān)系不好修復(fù)
,但不是沒有其他的渠道啊,這個突破口又要回到東林黨身上了
。那么接下來出場的又是一個奸臣周延儒
。周延儒是東林黨人,一開始挺得崇禎賞識的
,做了首輔大學(xué)士
,可是后來落職回家了,他老家就在江蘇
。這阮大鋮一看是個機會
,就跟他談,幫他運作一萬兩銀子
,官復(fù)原職
。周延儒復(fù)官后和東林黨人商量,幫阮大鋮這平反翻案是不可能
。但是周延儒拿了阮大鋮的銀子
,而且這事還做得很利索
,很漂亮,總不能念完經(jīng)打和尚
,多少得辦點事吧
。于是
于網(wǎng)絡(luò)
周延儒跟阮大鋮商量說,要不你推薦一個人
,跟你關(guān)系好的人
,我把他運動成為督撫,然后再讓這個人舉薦你
,你看怎么樣
?
這阮大鋮也沒更好的辦法,于是就推薦了個人
。你們猜猜這個是誰
?對另一個奸臣馬士英,就是后來推朱由崧當(dāng)皇帝的那位
。話說朱由崧這個人不怎么識字
,也沒什么文化,卻特別信任馬士英
,于是阮大鋮就這么又一次入朝為官了
。
這阮大鋮入了朝,那還得了
,他的手腕有多厲害
,有多高明!當(dāng)初閹黨案死子多少人
,他都活得好好的
。沒過多久馬士英就察覺出阮大鋮的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