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兩個人搗亂,為什么史書只重點講了安祿山,史思明呢?
提起安史之亂,我們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安祿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名氣上,安祿山比史思明名氣大很多,這并非說史思明不如安祿山,而是安祿山的風(fēng)頭太大。
安祿山長得又肥又胖,經(jīng)歷也很傳奇,從一個偷山羊的小販,經(jīng)過多年努力,化身為大唐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手握重兵,且深受唐玄宗信賴。
史料記載:
“晚年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fēng)焉?!?不可否認(rèn),安祿山是權(quán)力游戲中的佼佼者,滿朝文武,他連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只怕一個李林甫。別看安祿山是個三百多斤的胖人,肚子都能沒過膝蓋,但安祿山跳起胡舞卻能流轉(zhuǎn)如飛。
除此之外,楊貴妃、唐玄宗還曾給安祿山過生日,楊貴妃還給安祿山舉行過三日洗澡的儀式。所以在安史之亂中,安祿山的戲份最重,也最能吸引眼球。史思明同樣老奸巨猾,只是他表現(xiàn)得相對委婉,在安祿山死后,史思明拿來接力棒,開始了下半場。
狡詐多端,假意歸降
史思明是安祿山的發(fā)小,他們曾經(jīng)一起偷過山羊,一起參軍,一同在朝廷身居高位。天寶年間,史思明屢立戰(zhàn)功,任知平盧軍事,唐玄宗曾經(jīng)親自召見史思明,予以重用。天寶十一年,在安祿山的幫助下,史思明升任為平盧節(jié)度都知兵馬使。
唐玄宗待安祿山不薄,對史思明也不錯,但狼就是狼,不論為喂他們多少肉,他們也沒有滿足的那一天。等到羽翼豐盈,安祿山果斷舉起大旗造反,而史思明是其手下頭號悍將。
公元755年,史思明攻克饒陽州郡,公元756年,攻克常山,史思明長于統(tǒng)兵,手下部隊精銳善戰(zhàn),在中原大地上幾乎所向披靡。大致也只有郭子儀、李光弼才能暫時阻止他的前進(jìn)。
公元756年,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即位,著手派兵遣將抵御叛軍。公元757年,安祿山疾病纏身,眼睛也瞎了,被次子安慶緒所殺。此刻,唐軍和叛軍處于膠著狀態(tài),李亨派出郭子儀和李光弼,先后收復(fù)長安和洛陽。
安慶緒接替安祿山成為偽燕的第二位皇帝,叛軍不同于官軍,本身就是叛亂分子,加之安慶緒水平有限,很多將領(lǐng)不服安慶緒的管束。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位,安慶緒見史思明兵力強(qiáng)盛,還不聽調(diào)度,就有意干掉史思明,接管他的軍隊。
阿史那承慶、安守忠奉安慶緒命令,率五千騎兵到達(dá)范陽,準(zhǔn)備廢掉史思明。史思明擺下酒宴款待阿史那承慶、安守忠,而暗地之中,史思明命軍兵解除這五千軍兵的武裝。并給他們穿資路費,打發(fā)這些軍兵回家,如果不想回家,就編入史思明的軍中。
明顯,姜還是老的辣,安慶緒不僅扳不倒史思明,還被其吃掉五千人。阿史那承慶、安守忠還成了史思明投降李唐的投名狀。
史料記載:
“李光弼使衙官敬俛招之。遂令衙官竇子昂奉表,以所管兵眾八萬人,及以偽河?xùn)|節(jié)度高秀巖來降?!?為了暫時的利益,史思明放下身段,投降了唐軍,實際上,這只是史思明的緩兵之計。
風(fēng)云再起,史思明自立為帝
皇帝是為九五至尊,上天的兒子,這至高無上的寶座,在數(shù)千年年間,無數(shù)爭端都因其而起,史思明作為一位梟雄,自然也想嘗嘗做皇帝的滋味。
公元758年,局勢稍有安定,唐肅宗著手想廢掉史思明,因為雙方都很清楚,此時是亂世,先下手為強(qiáng)。只有殺掉史思明唐肅宗才能安心,而史思明也斷然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史思明手下近十萬人馬,兵強(qiáng)馬壯,想要解決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暗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這個任務(wù)交給了一個名為烏承恩的人,因為他原來就是史思明的舊部。
老奸巨猾的史思明,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端倪。烏承恩的小兒子還留在范陽,這天晚間,烏承恩叫來兒子,告訴了其來的真實目的:
“吾受命除此逆,明便授吾節(jié)度矣!” 意思只要殺掉史思明,那么我就是節(jié)度使了。只是他不清楚,床下,還有兩人在偷聽,而這兩人正是史思明安排的。很快,消息傳回史思明耳中,旋即史思明將烏承恩父子抓住,亂棍打死。
史思明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訴天下人,他史思明沒有做錯什么,他再二次背叛是被逼的。史思明的這一招,不僅找到了再次反叛的借口,還將口實踢給了唐肅宗和李光弼。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自立為帝,是為偽燕的第三位皇帝,而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用計將安慶緒干掉。
難兄難弟,同樣被兒子所殺
既然再次造反,那么史思明還是夢想著奪回長安,奈何李光弼還擋在他的面前。河陽之戰(zhàn),在李光弼的英明指揮下,史思明被殺得大敗,損兵折將狼狽不堪。然而,在公元761年,史思明在北邙山大敗李光弼、仆固懷恩,找回了面子,河陽三城也再度被史思明占據(jù)。
一時間,戰(zhàn)爭再次陷入僵持階段,史思明這個人,和安祿山有些類似,殘忍嗜殺且陰險狡詐,他對待手下將領(lǐng)常常是非打即罵。
或許史思明忘記安祿山是怎么死的,沒有安排好他的兒子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況且史思明也算不上智者,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激怒了他的兒子史朝義。
史思明為人殘暴,而史朝義待人溫和,頗受下屬追捧。一次,史思明在陜州戰(zhàn)敗,要求史朝義修筑一座三角城,并限時一天造好,用來儲備糧草。
史朝義不停地趕工,但時間太短了,在史思明視察的時候,還是沒有完成,史思明這家伙對兒子放下一句狠話:
“等攻下陜州,就宰了你這個雜種!” 不論史思明如何不待見史朝義,那畢竟也是親兒子,史朝義聽到父親的話,被嚇得瑟瑟發(fā)抖。據(jù)史朝義對父親的了解,這句話并不是在開玩笑,而是他會真的會這么干。
為了保命,史朝義聯(lián)合手下將領(lǐng),成功抓住了史思明。安祿山和史思明不愧為兄弟,連死法都這么相似,不久史思明就被史朝義派人絞死,結(jié)束了他的一生。史思明的死,讓叛軍失去了頂梁柱,安史之亂不久后被平定,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也就此開始,成為唐朝的噩夢。
之所以,史思明沒有安祿山有名,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這場叛變更正確的講,應(yīng)該是安祿山之亂,史思明只是在安祿山的基礎(chǔ)上延續(xù)了叛亂。
之所以人們對史思明不了解,主要還是因為安祿山是頭,人們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是截止到楊貴妃被弄死為止,后面的歷史大家就不怎么感興趣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8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季漢陣營有哪些人擔(dān)任過尚書令
下一篇: 王爾德的墓碑上為什么都是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