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滅亡最可惜,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漢、唐、宋、元、明、清這幾個長壽王朝,他們的滅亡是到該滅亡的時候,后期社會已徹底爛了,君不明、臣不清,社會民眾醉生夢死,各種利益集團把持國家利益,國家已到了不可扭轉(zhuǎn)的地步。
秦、隨兩個短命王朝滅亡也不可惜,一個是刑法太殘酷,對民眾壓制盤剝的太狠。一個是太能折騰,把民眾折騰的吊蛋精光,因此滅亡不足惜。剩下就是兩個亂世的朝代,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沒一個可惜的,都是腐朽透頂。五代十國時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四個也是死不足惜。后梁亂遭遭的,朱溫父子淫亂殘暴。后唐前清后庸,前期十分興旺,后期糊里糊涂。后晉是兒皇帝,后漢太短命,唯有后周值得一提。
為什么會是后周呢?因為周世宗柴榮。柴榮是個很有作為皇帝,在位五年,決戰(zhàn)高平,勵精圖治,三征南唐,西敗后蜀,北伐幽燕,最后壯志未酬身先死。
柴榮剛一登基,盤踞在太原的北漢皇帝劉崇便聯(lián)合遼國率軍攻周。柴榮接到戰(zhàn)報后決定御駕親征,在山高平與后漢軍隊相撞,開始漢軍勢大周軍前線崩潰,將領(lǐng)都臨陣脫逃。柴榮立即親自率軍沖鋒陷陣,這時別的將領(lǐng)都不敢前,趙匡胤率隊立即沖鋒護救柴榮,后來大敗北漢軍隊。此戰(zhàn)鞏固柴榮的帝位,穩(wěn)定了后周的局勢。
恐固帝位后柴榮開始勵精圖治,首先整頓吏治,選賢納諫,接著開展滅佛運動,鼓勵農(nóng)桑,最后整頓禁軍,修飾邊防。完成這一切后柴榮便立下“三個十年”計劃,即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在位期間三征南唐,收復長江至淮河之間的地區(qū)。西敗后蜀,收復秦、鳳、成、階四州。北伐幽燕,收復瀛三關(guān)三州,正當柴榮準備收復幽州時突發(fā)疾病,不得不從雄州撤軍,回到開封后不到一個月便死亡。
因此來說柴榮死時的后周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若不柴榮死了,以柴榮的才干定能收復燕云十六州,再次統(tǒng)一全國。柴榮不會重取重文輕武的政策,會尋機打擊遼國,而且能成功。西夏也獨立不了,后周不會趙宋的道路,也不會三番兩次的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滅國。
無奈柴榮一死,趙匡胤便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后周天下。若是趙匡胤等一班文武大臣能全力輔佐柴榮的兒子柴世訓,統(tǒng)一天下定能成功,所以說后周滅亡最可惜。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38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