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1936年魯迅深夜去世
      ,留下7條遺言
      ,叮囑子孫不要從事這兩個職業(yè)

      每天讀宋詞 2023-09-21 23:43:55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斞浮豆枢l(xiāng)》

      提到魯迅

      ,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學(xué)家、思想家
      ,但其實魯迅本質(zhì)上是一個戰(zhàn)士
      ,他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戰(zhàn)斗,以筆為刀劍
      ,毫不留情的刺進敵人的胸膛
      。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個敢于開辟的文化領(lǐng)袖,正如偉人所評價的那樣:“魯迅的方向
      ,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留下7條遺言
      ,叮囑子孫不要從事這兩個職業(yè).png" />

      大師的成長也是有一個過程的,魯迅原名周樹人

      ,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紹興
      ,家境十分殷實
      ,魯迅的童年可以說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一直到光緒十九年(1893年)
      ,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
      ,父親身體欠佳常年抱病在床。

      周家的家產(chǎn)開始中落

      ,甚至不得已搬到鄉(xiāng)下避難
      ,父親去世后,悲傷無以言表的魯迅開始在日記里傾述自己的心事
      ,這應(yīng)該是魯迅最早的寫作啟蒙了吧

      1902年3月,從礦路學(xué)堂畢業(yè)后的魯迅赴日留學(xué)

      ,此時的魯迅學(xué)的是醫(yī)學(xué),不過在課余時間尤其喜愛哲學(xué)與文學(xué)書籍
      。在一次課觀看“日俄戰(zhàn)爭教育片”時
      ,魯迅深感醫(yī)術(shù)只能人體病,但這個時代更重要的醫(yī)人心病
      。從此魯迅棄醫(yī)從文
      ,開始了專職寫作的道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S當(dāng)時的魯迅也沒有想過自己的達到如此的高度
      ,他發(fā)表的文章影響了一個時代,他的著作持續(xù)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1936年10月19日

      ,魯迅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引發(fā)了世界文壇的轟動
      ,一代文學(xué)大師隕落了
      ,無數(shù)喜愛魯迅的讀者為之悲痛。

      關(guān)于魯迅的死因

      ,院方說是因為肺病
      。其實也不難理解,魯迅先生有很大的煙癮
      ,幾乎可以說是煙不離手
      ,再加上魯迅的心臟也有問題,晚年的魯迅基本上是在家和醫(yī)院往返
      。如今噩耗傳來
      ,大家實際上也早有了心理準備。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
      ,魯迅依舊病耕不輟
      ,他甚至把自己的遺囑都寫進了文章里
      。在1936年9月5日,也就是魯迅去世前一個月左右
      ,他寫了一篇題為《死》的文章
      ,并刊登在了《中流》第二期雜志上。文章中關(guān)于自己身后之事的安排以及對子孫的告誡
      ,主要分為了七點

      一、不能因為喪事受任何一文錢———但老朋友的

      ,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殮

      、埋掉
      、拉倒。

      、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念的事

      四、忘掉我

      ,管自己的生活———倘不
      ,那就真是糊涂蟲。

      、孩子長大
      ,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
      ,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

      六、別人應(yīng)許給你的事物

      ,不可當(dāng)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

      ,卻反對報復(fù)
      ,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我們可以看到

      ,文中提到的第五點,魯迅叮囑子孫
      ,長大后不要做兩個職業(yè)
      ,一個是“空頭”文學(xué)家,另一個是美術(shù)家
      。這是為何呢
      ?其實我們結(jié)合時代背景就不難猜出
      ,當(dāng)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年代,文學(xué)家和美術(shù)家在亂世是很難立足的
      ,還不如掌握一門小技能
      。對于魯迅的這份遺囑,你怎么看呢

      魯迅的資料

      魯迅(1881-1936)

      ,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
      ,號豫才
      ;“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后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
      ,所以人們習(xí)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
      ,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
      ,勤學(xué)好問
      ,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xué)書籍
      ,對繪畫藝術(shù)產(chǎn)生濃厚興趣
      ,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chǔ)。他不囿于四書五經(jīng)
      ,多方尋求課外讀物
      ,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
      ,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
      ,祖父因科場案下獄
      ,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
      。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
      ,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
      ,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
      ,世態(tài)炎涼
      ,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
      。魯迅母親魯瑞
      ,農(nóng)民的女兒,品格高尚
      ,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xiāng)
      ,滿懷人生新的希望
      ,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xué)堂,翌年
      ,因不滿學(xué)堂的“烏煙瘴氣”
      ,改入江南陸師學(xué)堂附設(shè)的礦務(wù)鐵路學(xué)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xué)和社會科學(xué)
      ,閱《時務(wù)報》
      ,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xué)說的影響
      ,初步形成“將來必勝于過去
      ,青年必勝于老人”的社會發(fā)展觀。

      1902年
      ,魯迅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
      ,被官派赴日留學(xué)。他先入東京弘文學(xué)院學(xué)習(xí)日語
      ,后入仙臺醫(yī)學(xué)專門學(xué)校習(xí)醫(yī)
      。因深受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
      ,課余“赴會館
      ,跑書店,往集會
      ,聽講演”
      ,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
      ,魯迅在事實面前
      ,有感于國內(nèi)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
      ,便毅然棄醫(yī)從文
      ,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xué)藝術(shù),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武器
      。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
      ,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xué)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
      、《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
      ,中國的嚴重問題在于人
      ,不在于物;在于精神
      ,不在于物質(zhì)
      ;在于個性,不在于“眾人”
      ;要“立國”
      ,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guān)鍵
      ,在于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
      ,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堂執(zhí)教
      ,擔(dān)任化學(xué)、生理學(xué)教員
      ,后又回到故鄉(xiāng)紹興
      ,擔(dān)任紹興府中學(xué)堂監(jiān)學(xué)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xué)堂監(jiān)督(校長)
      。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yǎng)青年
      , 一方面積極投身于辛亥革命
      。 他領(lǐng)導(dǎo)故鄉(xiāng)文學(xué)團體“越社”, 支持創(chuàng)辦《越鐸日報》
      。 1912年初
      , 魯迅應(yīng)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
      ,不久
      ,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同時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學(xué)
      、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xué)校等一些高等院校
      ,擔(dān)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
      ,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
      、陳獨秀等當(dāng)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
      ,寫文章,辦雜志
      ,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
      。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
      、新思想
      、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
      、舊思想
      、舊道德。1918年
      ,他發(fā)表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小說通過象征的藝術(shù)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
      ,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
      。此后,魯迅“一發(fā)而不可收”
      ,以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
      ,創(chuàng)作了《孔乙己》、《藥》
      、《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
      、隨筆、評論
      ,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qū)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
      ,南下廈門
      ,擔(dān)任廈門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xué)院教授
      。1927年初
      ,魯迅又轉(zhuǎn)赴當(dāng)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dān)任了中山大學(xué)中文系主任
      ,同時兼任教務(wù)主任
      ,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一邊投入新的戰(zhàn)斗。同年4月
      ,反革命政變發(fā)生
      ,魯迅經(jīng)受了腥風(fēng)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xué)生無果
      ,憤而辭職
      。在血的教訓(xùn)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fā)展觀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
      ,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
      ,他的思想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20年代中期,參與創(chuàng)辦《莽原》周刊
      、《語絲》周刊和文學(xué)社團末名社
      。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xué)任文學(xué)系主任兼教務(wù)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xué)任教授


      1927年10月
      ,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
      ,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
      。1928年與郁達夫創(chuàng)辦《奔流》雜志。193O年
      ,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
      ,他是發(fā)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lǐng)導(dǎo)人
      ,曾先后主編《萌芽》
      、《前哨》、《十宇街頭》
      、《譯文》等重要文學(xué)期刊
      。他參加和領(lǐng)導(dǎo)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
      。他主編《前哨》、《奔流》
      、《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
      ,團結(jié)和領(lǐng)導(dǎo)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
      ,與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堅持韌性戰(zhàn)斗,撰寫了數(shù)百篇雜文
      。這些雜文
      ,如匕首,似投槍
      ,在反文化“圍剿”中
      ,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與共產(chǎn)黨人交往密切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
      。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
      ,倡導(dǎo)新興木刻運動
      。他關(guān)心青年,培養(yǎng)青年
      ,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
      ,終年55歲


      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
      ,他的《吶喊》、《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
      、俄
      、德、法
      、日
      、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遏斞溉肥撬艚o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
      ,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
      ,新潮社

      《熱風(fēng)》(雜文集)1925
      ,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
      ,北新

      《華蓋集續(xù)編》(雜文集)1927
      ,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
      ,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
      ,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
      ,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
      ,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
      ,1933
      ,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翟秋白編選
      ,1933
      ,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diào)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
      ,合眾書店

      《準風(fēng)月談》(雜文集)1934
      ,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云編,魯迅校訂
      ,1935
      ,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
      ,文生

      《花邊文學(xué)》(雜文集)1936
      ,聯(lián)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
      ,后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
      ,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
      ,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
      ,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
      ,收著作
      、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
      ,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xué)史綱要》(文學(xué)史)1941
      ,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
      ,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
      ,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
      ,上海出版公司
      ;鉛印本,1959
      ,人文

      《魯迅選集》1952
      ,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xù)編》唐韜編
      ,1952
      ,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
      、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
      ,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
      ,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xué)史)1958
      ,三聯(lián)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
      ,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
      ,文物;1981
      ,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
      ,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
      ,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
      ,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
      ,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
      ,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fēng)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xù)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diào)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準風(fēng)月談 花邊文學(xué))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魯迅的文學(xué)成就這么高,那他的四個孫子生活如何呢

      魯迅先生對中國文化以及對中國人有多大的影響

      ,在這里是不需要再贅述的,因為他這些年已經(jīng)被提起太多次了
      ,我們再講也沒什么意義
      。而今天影子卻是想要講一講身為魯迅先生的后人,在頂著魯迅后輩這個光環(huán)下的他們
      ,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又有沒有讓自己的祖輩蒙羞
      ,或者繼承魯迅先生的遺風(fēng),也走上寫作的道路呢



      其實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魯迅先生在世時就被許多人批判過他親日,說他因為在日本留學(xué)過的原因
      ,之后在國內(nèi)的無數(shù)年里
      ,都多多少少有在幫日本人說話。

      說魯迅先生處處批判的都是國內(nèi)的思想和民眾如何腐朽

      ,而只字不提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迫害
      。這些事情我們不知真假,也不做任何評判
      。我們只來講一講同魯迅先生一樣
      ,他的后輩們又是如何處理和面對與日本人的關(guān)系的。



      魯迅一生有過兩段婚姻

      ,一段有名無實
      ,一段有實無名。朱安作為名義上的妻子
      ,卻是終其一生都未能與魯迅有肌膚之親
      ,更別說生兒育女了。而許廣平再遇上魯迅時
      ,他也已經(jīng)四十多歲
      ,二人也僅生育一個兒子,便再也沒有子嗣了



      魯迅先生去世時

      ,周海嬰才不過八歲,外人多多少少都會想在父親有著如此成就之后
      ,從小就缺乏父愛的周海嬰
      ,會不會就因此得不到好的教育和引導(dǎo),而令大家失望呢

      其實魯迅先生在周海嬰出生十年前就寫過一本書

      ,叫做《我們怎樣做父親》,里面講了許多他認為的作為一個父親應(yīng)該如何做
      ,和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許多問題
      。而他對周海嬰的教導(dǎo)時間雖然并不久,但他留下的遺言和無數(shù)作品
      ,卻又真實地影響了周海嬰一生



      魯迅先生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一切按孩子的喜好來辦,不要過多干預(yù)和勉強孩子

      ,要讓孩子做一個敢說
      、敢笑
      、敢罵、敢打的真實的人”
      。而且他也希望在自己去世后
      ,“孩子長大,倘無才能
      ,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



      這一切的意思都表明

      ,魯迅先生其真實的想法,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平凡普通一點
      ,可以多一些自由
      ,少一些拘束,多一些真實
      ,少一些背負
      。而周海嬰的確是按照魯迅先生所期望的那樣去生活的。



      與大文豪的父親不同

      ,周海嬰選擇了一條與文學(xué)完全不同的路
      ,他喜歡電氣,喜歡拆裝
      ,所以他就按著自己的喜好
      ,去讀了物理學(xué),并且一生都從事與此相關(guān)的事業(yè)
      。而他一輩子都過得極其平凡普通
      ,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魯迅的兒子而驕傲,也更沒有因為自己是魯迅的兒子就強迫自己去走文學(xué)道路



      不過周海嬰的子女就比魯迅多了一些

      ,他生下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算是非常幸福的了
      。但是這四個孩子的發(fā)展
      ,就有一點讓人捉摸不透了。



      周海嬰的長子周令飛在日本留學(xué)時愛上了臺灣人張純?nèi)A

      ,并且決定與自己的老婆定居臺灣
      。周海嬰雖然不希望兒子這樣做,但是他也尊重兒子的決定
      ,只能表示支持
      。所以周令飛就真的入贅到臺灣去了,這在當(dāng)時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
      ,誰也不能相信魯迅先生的孫子會做這樣的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聦崝[在面前,又由不得人不信



      長子這么做就算了

      ,三兒子周令一就更是厲害,一直在為日本企業(yè)工作
      ,當(dāng)著日本人的攝影師

      小女兒周寧,更絕了

      ,直接嫁給了日本人
      ,成為了日本兒媳,定居日本
      ,幾乎不回中國了

      四個孩子里,也就周海嬰的二兒子生活經(jīng)歷正常普通一點

      ,在國內(nèi)一家普通公司做著普通的職員
      ,另外三個孩子,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
      ,都有那么一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呢



      不過幾個孩子也都過得挺好,并沒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也沒有拿自己是魯迅后人的事來做文章
      ,一直都很低調(diào)。只是不知道魯迅先生泉下有知
      ,會不會滿意自己的后人的這些選擇呢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0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死后卻不得安寧" rel="prev"> 她是清朝最年輕的皇貴妃

      ,生前享受皇后···

      下一篇: ,地主劉德有什么下場" rel="prev"> 朱元璋曾給劉德放牛

      相關(guān)文章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dǎo)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當(dāng)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
      。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dāng)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美國男子邁克爾·泰勒在東京一法庭上表示后悔幫助日產(chǎn)集團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dāng)年盛況,他知道這條路難走
      ,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甚至到了絕路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dāng)?shù)。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
      ,在清末,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
      ,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
      。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
      。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guān)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