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是民國最主要的軍事政治勢力之一,1912年袁世凱奪取政權(quán)后,建立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袁死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tǒng)領(lǐng)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quán),各領(lǐng)導人以省割據(jù)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quán)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在袁世凱一手打造的“北洋系”中,最出名的當屬 “北洋三杰”,時人冠以龍、虎、狗的稱謂。 當時將善操權(quán)謀于腹中的王士珍稱為“北洋之龍”,將常行兇殘于外形的段祺瑞稱為“北洋之虎”,將忠于北洋且善于打仗的馮國璋稱為“北洋之狗”。此三人中,段祺瑞赴德國學習過炮兵,馮國璋曾赴日本考察近代軍制和日本軍事,王士珍并未出過國。王士珍是“北洋三杰”中年齡最大的,為政常以“名士”自居,瀟灑超脫。在民國政壇上,段祺瑞、馮國璋是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心腹愛將。善于權(quán)謀的袁世凱對他倆人并不完全放心,常常用王士珍予以制衡,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因此,王士珍時隱時現(xiàn),一時出來主持大局,一時又隱沒還鄉(xiāng),悠游山林,極為神秘。譽之為“龍”,取“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意。
馮國璋(1857—1919),字華甫,直隸河間詩經(jīng)村人。1884年到駐守大沽口的淮軍營中當兵,翌年被選入天津武備學堂,畢業(yè)后留堂任教習。1896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被委任為督練營務(wù)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總監(jiān)。1903年清廷在北京設(shè)立練兵處,經(jīng)袁世凱的推薦,任軍令司副使,軍學司正使。
馮國璋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袁世凱向清廷要足了條件,才由河南彰德出山,領(lǐng)兵鎮(zhèn)壓。當時在他手下有兩個重要人物同時得到提拔,一個是統(tǒng)率第一軍的軍咨使馮國璋,一個是統(tǒng)率第二軍的江北提督段祺瑞。袁世凱當上大總統(tǒng)后,馮國璋被委為禁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兼總統(tǒng)府軍事處處長,直隸督軍兼民政長。1913年國民黨發(fā)動討袁戰(zhàn)爭,即所謂的“二次革命”,馮國璋率軍南下,攻克南京,遂被袁任命為江蘇都督,宣武大將軍。
此時恰值袁世凱緊鑼密鼓準備稱帝。馮國璋聞訊后專程由南京到北京,當面問袁世凱,袁故作驚詫,說:“絕無此事,純屬謠言!我的長子袁克定是一殘廢人,二子克文是假文人,都是無用之材。假如我做了皇帝,傳位給他們,不是立即完蛋嗎?我何至于如此愚蠢呢?不要聽信謠言,我絕無作皇帝的打算?!瘪T回到南京后立即向新聞界發(fā)表談話,讓他們辟謠。事隔不久,文書官向馮國璋請示:“北京來的公文說,日期將改為洪憲,我們?nèi)绾位匚??”到這時馮國璋才明白過來,連呼:“我上當了!”從此馮國璋決意與袁分手,到處對人講:“跟老頭子這么多年,犧牲了自己的主張扶保他做了元首,對我們?nèi)圆徽f一句真心話。鬧到結(jié)果,仍是帝制自為,傳子不傳賢。像這樣的曹丕(指袁克定)將來如何伺候得了,徒然叫我們倆面不夠人。”
馮國璋曾孫馮鞏
蔡鍔在云南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后,袁世凱趕緊調(diào)馮進京,委為參謀長兼征滇總司令。馮自知受騙,托病拒絕北上,后來干脆站到了蔡鍔一邊,舉起了反袁的旗幟,遂成為“北洋派中反對洪憲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袁世凱復辟帝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導致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北洋軍閥集團內(nèi)部四分五裂,袁世凱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國人民的聲討聲中,憂懼而死。在此過程中,馮國璋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段祺瑞在北洋政府成立后的歷屆內(nèi)閣中均任陸軍總長,隨著地位的日益鞏固,他辦事為人常我行我素,即便與袁世凱等人商討軍事時,如意見不獲采納,也常露出不悅之色。
段祺瑞在小站練兵時就編著《編練章制》、《戰(zhàn)法操典》等,成為袁世凱的主要智囊人物,一向自命不凡。段祺瑞還先后擔任過北洋新軍第三、四、六鎮(zhèn)統(tǒng)制(師長)等要職。在促成袁世凱再度出山,對清室逼宮,促成南北議和,鎮(zhèn)壓“二次革命”等重大事件中,段祺瑞謀劃方略,調(diào)兵遣將,不遺余力,為袁世凱當上大總統(tǒng)和掃蕩國民黨勢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段祺瑞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后,王士珍功成隱退,馮國璋外調(diào)南京,段祺瑞任陸軍總長,實際主持北洋軍務(wù)。在北洋軍閥集團中,許多新生力量都是由段祺瑞培養(yǎng)起來的,后來形成了某種“只知段總長,不知袁總統(tǒng)”的局面,引起袁世凱的疑忌。所以,在稱帝之前,袁世凱將段祺瑞一腳踢開,命令段祺瑞去西山養(yǎng)病。
在袁世凱稱帝的鬧劇中,段祺瑞進行了消極抵制,沒有參加在中南海居仁堂舉行的百官朝賀。袁世凱死后,段祺瑞實際上控制著北洋政權(quán)。他表面擁護黎元洪繼任大總統(tǒng),實際“挾北洋以令總統(tǒng)”,曾不止一次地說:“我是叫他(黎元洪)來簽字蓋章的,不是叫他壓在我頭上的?!痹谥袊鴧⒓託W戰(zhàn)、裁軍、人事任命等問題上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wù)院同黎元洪的總統(tǒng)府進行了難解難分的爭斗,這就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府院之爭”。爭斗的結(jié)果,終于迫使黎元洪下野,府院之爭以“北洋虎”的勝利告終,使黎元洪充分領(lǐng)教了這只“北洋虎”的厲害。
段祺瑞一生甘于清貧,在其任政府總理時,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人稱“六不總理”。
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譽,即致電逼迫清帝退位、討伐張勛復辟、抵制袁世凱稱帝。他曾多次組閣,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鐵腕人物。
民國13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段祺瑞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執(zhí)政。民國15年縱任軍警屠殺愛國請愿學生上,造成三一八慘案。旋被馮玉祥趕下臺。
三一八慘案發(fā)生后,他隨即趕到現(xiàn)場,向死者長跪不起,并決定終身食素,至死都沒有違背這一決定。
段祺瑞1926年退居天津,潛心于佛學與圍棋。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政府又冀圖控制華北地區(qū),希望段祺瑞能出任傀儡政權(quán)首長,使盡辦法促段出山,均遭段力辭。后段應蔣介石之邀,舉家從天津遷居上海,其后蔣介石對段一直“師事之”(蔣曾畢業(yè)于段所創(chuàng)辦的保定軍校)。
段祺瑞臨終遺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wù)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被稱為北洋三杰之首。
王士珍憑借過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績,得到袁世凱的青睞,歷任軍政要職,直至陸軍部長、總參謀長和政府總理。
王士珍乃北洋第一軍事人才也,王士珍在中國軍隊的近代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主要是他在追隨袁世凱從事小站練兵和創(chuàng)建北洋常備軍時期,對創(chuàng)立和推行近代化的軍制出力頗多。
他的晚年致力于維護京師治安和慈善事業(yè),博得了當時民眾的高度贊譽。
北洋軍閥合照 中間為袁世凱
來源 | 歷史學考選考,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END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0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