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喬 隗宸昕
《楚辭集注》匯集名家對屈原《楚辭》的注譯讀解,原為山東聊城海源閣藏書,后為劉少山收藏并捐贈給國家,影印出版。毛主席經(jīng)常翻閱,愛不釋手。一套書,一個人,一片瓦,一個悠長的故事。
毛主席向田中角榮首相贈送《楚辭集注》
青島半城紅瓦是誰燒制的
劉少山是誰?劉半城又是誰?在上海華容路的宛南華僑新村, 筆者采訪了《楚辭集注》捐贈人劉少山之子劉植,他年過八旬,精神矍鑠,學者風度,曾經(jīng)擔任過上海電力學院副院長。劉植拿出一塊瓦棱清晰的紅瓦片說:“這片瓦片,上面的德文寫的是青島劉子山監(jiān)制。祖父劉子山的事業(yè)發(fā)展起點可以說從這片瓦片開始?!?/p>
1877年,劉子山出生在山東掖縣(萊州)灣頭村,家里兄弟姐妹八個,只有五間破房七畝地。他是老二,屬牛,14歲就進城做童工,在青島德國神父家里做仆役。他天性好學,干活時死記硬背德語單詞,漸漸會講德語了。而后,湖廣總督張之洞要在湖北大冶開發(fā)鐵礦,聘請德國人勘探礦產(chǎn),有人就推薦劉子山到洋務系統(tǒng)工作,給張之洞做德語翻譯。那時華人地位低,德國人上街坐大轎,他在后面跟著跑;德國人在屋內(nèi)坐高椅,他只能坐低凳。洋人經(jīng)常羞辱華人,劉子山由此立下了不甘于洋人之下的志向。
劉子山
劉子山有了一定的積蓄后,回到青島,做的第一筆生意,進口美國大來公司木材,做紅松木生意,賺了第一桶金。此時的青島正在大興土木,迫切需要建筑材料。他又買下德國人辦的紅石崖窯廠,擴建成一個磚瓦廠,專門燒制洋式紅色磚瓦,獲利頗豐。他還收買過一家德國兵工廠,改造成一個船修廠,北方的大船都在那里修。他開辦永利汽車行,經(jīng)銷美國產(chǎn)別克牌汽車。他投資50萬兩白銀,修煙臺到濰縣的公路。青島人把他叫作劉半城,就是因為昔日百分之四十的青島居民,都住他蓋的房子。
劉子山從打工仔變成華北首富。他又在金融業(yè)發(fā)展,辦了東萊銀行和安平保險公司,發(fā)行過鈔票,在上海、天津等地也有大量地產(chǎn)。他作為主要出資人,捐資創(chuàng)辦了私立青島大學、私立青島中學、青島女中等學校。民族危亡時刻,他保持著愛國的氣節(jié)??箲?zhàn)時期,上海、天津淪陷以后,劉子山對東萊銀行職工講:“絕對不要同日本人做生意,情愿不賺錢,我來養(yǎng)活大家?!?/p>
宋元善本藏到了盛錫福帽莊
清末民初,全國有四大藏書樓閣:江蘇常熟鐵琴銅劍樓,山東聊城海源閣,浙江湖州陸氏皕宋樓,浙江杭州丁氏嘉惠堂八千卷樓。江南占了三家,此外只有山東一家。但是,海源閣傳到第四代楊敬夫時,每況愈下。
海源閣受過幾次火災,還遇上土匪搶劫。20世紀20年代,楊敬夫舉家搬遷到天津,把書也搬到天津去。當時,楊家家境拮據(jù),就把一批書抵押給天津鹽業(yè)銀行。楊敬夫手里僅剩二十種宋元善本,他想把這些書賣掉,換點錢,再做生意。
宋版書籍價值連城,曾有“一頁書一兩黃金”之說。有個在青島報社工作的朋友,把海源閣賣書的消息告訴了富甲一方的劉子山之子劉少山。那時,劉少山已經(jīng)子承父業(yè),擔當大任。
劉少山
嗜書如命的劉少山很想把這二十種書都買回來,但買書費用不菲,劉少山需要稟報父親才行。起初劉子山認為:“這些書不應該個人保管,都是國家的無價之寶,私人保管不大恰當?!睏罹捶蚧卦捳f:“我這些書,日本人早就看中了,我不想讓這些書流落到日本去。”劉子山甚為感動,答應劉少山花重金把這些書買下來。
劉少山買書的事情極為秘密,只有父親劉子山、劉少山太太苗惠芳知道,瞞著家里其他人。書買來后,劉少山經(jīng)常變換藏書的地方,儲藏室、庫房等處都放置過古籍,旁邊還堆上許多雜物掩蓋,遮人眼目。
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的劉少山,給自家兒子起名也選了《三國演義》里面的人名。劉植,出自七步成詩的曹植。劉植三哥叫劉權,借用吳國霸主孫權之名。小時候的劉植,并不知道父親劉少山收藏了一批宋元善本古書,其中的《百川學?!肥侵袊钤缈逃〉膮矔?,專門寫古代文人軼事和野史,價值連城。宋朝以前,印刷術的字都是凹版,往下刻的陰字,印起來,墨一刷上去,就像拓石碑一樣,字是白的,紙是黑的。宋朝時變刻凸版,挺出的陽字,油墨用得少,印出來的書,紙是白的,字是黑的。宋元善本就是以這種方式刻印出來的。
劉植兄弟幼時合影
戰(zhàn)亂年代,樹大招風。劉子山平時喜歡坐在客廳沙發(fā)上,撥弄一架外國短波收音機,聽時局新聞。有人舉報他收聽抗日消息,日本人跑來抄家,抄走了收音機,還抓走他的兒子劉少山,打得鼻青眼腫后放回。一抄家,劉家就害怕了,劉少山最擔心這批藏書受到損壞或被日本人搶走,就把其中最珍貴的《楚辭集注》《百川學?!返裙偶髁宿D(zhuǎn)移。
劉少山太太苗惠芳化裝成小媳婦,攜帶包袱,把書送到了天津本家的盛錫福帽莊。說來也巧,盛錫福帽莊的老板劉錫三,是劉家的一個遠房親戚,當過沿街叫賣的貨郎,投奔二叔劉子山,在東萊貿(mào)易行做伙計。后劉子山看劉錫三勤快,給了他3萬銀元,扶助他創(chuàng)業(yè),從編草帽起,繼而開辦了盛錫福帽莊,制作銷售氈帽、呢帽、緞帽、便帽、皮帽、通帽、草帽七類產(chǎn)品,生意越做越興隆,遂成了帽子大王。
抗戰(zhàn)勝利后,苗惠芳到盛錫福帽莊去把書要回來。結(jié)果,從床下拉出來的書的包裹把她給嚇壞了,上面沾滿灰塵,還有斑斑水跡。拿回家打開一看,幸好,古書沒有大的損壞。
1948年,劉家從天津搬到上海,這些古籍也要南運,生怕途中出事,就分了兩批運。劉家想辦法借軍用運輸機托運了一半書,混在皮貨等細軟中,運抵上海龍華機場。另一批古籍走海上船運,放在一個樟木箱中,由東萊銀行屬下太平船務貿(mào)易公司太吳號貨輪,運到上海吳淞碼頭。古籍安全運到后,存放于上海東萊銀行二樓一間密室,防人覬覦。
劉少山攝于東萊大樓
上海東萊銀行舊址在如今的天津路河南路路口。天津路拓寬時銀行被拆除。如今能留下“東萊”印記的是熱鬧的南京西路電視臺旁邊的東萊大樓。這幢建于1927年的東萊大樓,現(xiàn)已是上海不可移動的文物。樓上原來是酒店式公寓,臨街有出挑的歐式陽臺。旁邊弄堂里有劉子山花園住宅,歐風城堡狀洋房別墅,和青島劉家巴洛克建筑相似。
《楚辭集注》捐贈來龍去脈
劉少山出巨資收藏一批宋元善本,全家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著文化瑰寶。到了和平年代,劉少山準備將珍藏捐獻國家。
劉少山夫婦和子女
1952年春節(jié),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yè)管理局局長鄭振鐸獲悉后,就把劉少山叫到北京敘談。鄭振鐸見面第一句話:“你書全捐嗎?你還有兩套海內(nèi)外孤本,也捐嗎?”其實,收藏大師鄭振鐸對劉少山手里的寶貝了如指掌。劉少山說:“都捐了?!编嵳耔I又問:“那你要什么報酬嗎?”劉少山當即表態(tài):“第一不登報,第二不要報酬,第三不要政治待遇。”
劉少山把宋元善本捐獻給北京圖書館,捐獻古書和古籍共計26種、427冊,其中《楚辭集注》《百川學?!穬刹渴呛?nèi)外孤本。文化部對此評價非常高:“我國人民是最早發(fā)明印刷術的。自隋唐以來,以木板及活字印刷之書籍,最多而質(zhì)精。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來,國內(nèi)各藏書家相繼捐獻宋元以來善本圖書:常熟翟氏、江安傅氏、南海潘氏和劉少山、翁之熹、吳青南、邢詹亭、周叔弢、趙元方、丁惠康諸先生所捐獻者尤為重要。”
宋版楚辭集注及文化部信函
鄭振鐸親筆寫了邀請信:“少山先生:前來承捐珍貴圖書多種,至為欽佩!現(xiàn)北京圖書館擬于9月20日舉辦《中國印刷發(fā)展史展覽》,希望先生能夠到京參加預展。專此,即頌。鄭振鐸”
195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宋善本《楚辭集注》?!爸祆溥@部書是今存的最早的最完備的刊本,而且也是最后的一個定本?!编嵳耔I欣然為影印本寫跋:“這部僅存于世的朱鑒刻本,為山東聊城海源閣舊藏,為后來東萊劉氏所得。去年,因劉少山先生捐獻給中央人民政府,現(xiàn)藏北京圖書館。今年是屈原逝世的二千二百三十年。我們籍此機會,把這部最古的最完備的《楚辭集注》定本,影印出來,作為對于屈原這位古代偉大的愛祖國愛人民的詩人的一個紀念?!?/p>
毛主席比較推崇愛國詩人屈原,早年抄錄過屈原的《離騷》《九歌》。毛主席經(jīng)常在書房閱讀《楚辭集注》,當作至寶,還寫過《七絕·屈原》。20世紀70年代,田中首相得到毛主席送的國禮《楚辭集注》之后,日本興起了一股《楚辭》熱,讀賣新聞社影印出版了1000套《楚辭集注》。
劉植的大哥劉燊在美國看到這個消息,寫信給讀賣新聞社,說我是捐書者的兒子,我想買一套。讀賣新聞社收到信后回復,你就不要買了,送你一套。后來,劉燊代表劉家決定把那套日本讀賣新聞社影印出版的《楚辭集注》,轉(zhuǎn)送給重修后的山東聊城海源閣,也算是一種物歸原主。
2008年,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由國務院批準公布,其中劉少山收藏捐贈的《楚辭集注》《百川學?!泛杖辉诹?。
筆者把劉家捐書的故事告訴了鄭振鐸孫子鄭源和孫媳婦王菁,他倆很興奮,說祖父鄭振鐸收藏文物甚多,全部重要文物也都捐贈給了國家。還說,他們的兒子正巧在國家圖書館工作,看得到《楚辭集注》,文脈傳承。筆者說:“找機會,我來安排劉家與鄭家后代的見面會。”他們連說:“太好了!非常敬佩劉家。”
歷經(jīng)滄桑的一片紅瓦
1953年,私營東萊銀行參加第一批公私合營,劉少山出任公私合營銀行董事,每月只領80元車馬費。大家庭住房也從幾千平方米的花園住宅,逐漸縮小到東萊大樓的四間房。不久,劉少山把自住陋室也加入公私合營改造,每月向房管部門交房租。
慷慨的劉少山捐宋元善本,為保護國家文物作出貢獻,但他非常低調(diào),從不向外人張揚。女兒劉玳參軍后探親回家,發(fā)現(xiàn)她身著戎裝的照片掛在客廳里。劉少山對女兒說:“我是光榮之家,我愿意讓別人知道我女兒是解放軍,所以我把照片掛在客廳里。我給國家捐書,做了應該做的事情,用不著炫耀。所以,文化部獎狀只可掛在我的臥室里?!?/p>
有一年,劉家后人從海內(nèi)外集結(jié),重返青島尋舊。劉子山造的精致房子,在青島鱗次櫛比,到處皆是,有的還成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劉家在青島已經(jīng)沒有一間房子,沒有片瓦。
青島湖南路39號別墅,是當年劉子山用來避暑的洋樓,也做過東萊銀行的辦公樓。劉植依稀記得:“爺爺曾經(jīng)在濟南興辦了一所做慈善的厚德平民工場,吸收無業(yè)者編織地毯,專門為青島湖南路39號客廳編織了一條碩大地毯。后來,這條地毯運到天津,生怕弄臟,平常不鋪,只有過春節(jié)時才會鋪在中式客廳,鋪放時我們孩子總是非常興奮,因為即將要過年了。”
劉植看到青島湖南路洋房在修繕,就向工程隊要了一片紅瓦。瓦片上德文刻的字清晰可見:青島劉子山監(jiān)制。
刻著德文的一片瓦
歲月滄桑,劉植在上海家里拿著祖父留下的這一片紅瓦對我說:“這片瓦片意味著這一百年的變遷。他(祖父)有這么多的房產(chǎn),當時他是華北的首富。但他對我們的要求,要自食其力。我祖父,我父親,到我們這一代,完完全全跟上社會潮流的發(fā)展。我們家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本來私有的變成公家的。我父親劉少山?jīng)]有一句怨言,而且都是積極支持。我們沒有靠家庭財富傳承,而是靠自己奮發(fā)圖強。現(xiàn)在先輩留給我們的,也就是這一片瓦?!?/p>
這片瓦片,劉家無價之寶。
劉少山把珍藏的宋元善本捐獻給國家?!鞍俅▽W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而不至于山?!倍庞柛裱砸恢泵銊钪鴦⒓业暮笕饲趭^前進。
(刊于2020年10月15日解放日報朝花周刊)
這是“朝花時文”第2447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fā)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hw038@jfdaily.com。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干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xiàn)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chuàng)作傾向趨勢者;請?zhí)貏e注意: 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里見到有你自己出現(xiàn)的一期,特優(yōu)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注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0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代漆器的歷史:中華藝苑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