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實際掌權(quán)時間最長的皇帝,壽命最高的皇帝,乾隆掌權(quán)63年,活了89歲,其子數(shù)量應(yīng)該遠超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似乎成為了毋庸置疑的共識。
可是事實上,宋徽宗在位28年,生了80個子女;唐玄宗在位44年,生了59個子女;康熙帝在位61年,生了55個子女;明太祖在位31年,生了44個子女;唐太宗在位23年,生了35個子女。
而乾隆的最終只有27個子女,估計連帝王生育水平前十都排不進去,在27個子女中,17個是兒子,10個是女兒。
雖然不多,但是也應(yīng)該有一個激烈的奪嫡過程,但是反觀乾隆子嗣傳承,最后能夠競爭的卻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
接下來,就來談?wù)勄〉幕饰粋鞒兄返降子卸嗫部馈?/strong>
乾隆這個人比較特,他看不上祖上那一套野蠻沒文化的繼承方式,比如皇太極和順治帝繼承皇位的時候甚至都進行了“民主”推選。
而到了他父親雍正帝登基之前,更是出現(xiàn)了九子奪嫡,場面也是驚心動魄,這種激烈的競爭雖然保證了清朝前期帝王的執(zhí)政水平,但是過程太過于驚心動魄,因此,乾隆帝年輕的時候是有志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他最欣賞的即位方式就是傳統(tǒng)儒家的嫡長子繼承制(乾隆最崇拜康熙,康熙前期也希望嫡長子能夠繼承皇位)。
因此,在乾隆與正妻富察氏生嫡子永璉后,就打算立其為太子,在1736年乾隆登基的時候,年僅六歲的永璉就被乾隆密定為皇儲,立儲圣旨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后面,顯然,就等乾隆嘎嘣一下過去,皇位就傳給永璉了。
奈何永璉在乾隆三年的時候就夭折了,乾隆受到了巨大的挫折,但是并沒有氣餒,在乾隆十一年的時候,又和富察氏生出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合計都沒有合計,想要立其為太子,結(jié)果這個嫡子在乾隆十二年的時候也病逝了。
兩次把名字寫好,兩次放到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又兩次在兒子死后,從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來,僅僅三十多歲的乾隆是身心俱疲,沒有傳位給嫡長子,是為終生憾事。
乾隆晚年皇子競爭沒有那么激烈,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光是乾隆這個89歲的高齡,大部分生在前面的兒子都熬不過乾隆。
另一方面是富察氏病逝,雖然乾隆再立皇后,但已經(jīng)沒有什么嫡長子而言了,但是乾隆還是比較看重嫡庶,凡是非皇后所生的子嗣,基本在乾隆那里就已經(jīng)被pass了。
先說熬不過乾隆的兒子,其實很多,比如皇長子永璜,在雍正六年時出生,假如不是在乾隆十五年去世,熬到乾隆掛的時候,也得七十一歲,別說是在古代,即使是現(xiàn)在,一個人能活到七十一歲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乾隆的兒子中,夭折的并不在少數(shù),皇二子永鏈八歲去世,皇七子永琮兩歲夭折,皇九子兩歲夭折,皇十子也是兩歲夭折,后來的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是早早夭折。
而躲得過夭折的人里面,也很少能夠躲得過乾隆的刁難,乾隆是一個對兒子要求很嚴格的人,尤其是對非嫡子的孩子,那更是吹毛求疵。
比如富察皇后去世的時候,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為表現(xiàn)的不夠傷感(又不是自己親媽,表現(xiàn)的還能怎么憂傷,乾隆就是病態(tài)人格),被乾隆當(dāng)場拳打腳踢,直接把永璜踢跪地上。
哪有當(dāng)皇帝老子的這樣教訓(xùn)兒子,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當(dāng)時乾隆直接表示他們兩個人直接喪失繼承皇儲的資格,你要不想傳位,你就直說,還整個葬禮不夠憂傷。
永璜在乾隆十五年憂懼而死,永璋也在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年僅二十五歲。
皇四子永珹存在感很低,大概是因為庶出的緣故,在乾隆二十八年的時候奉旨出繼給和碩履懿親王允裪后,降襲履郡王,然而永珹卻是乾隆兒子里面活的比較久的人,一直活了39歲,在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在去世的時候,乾隆還舔著臉說,這是自己兒子中活的最久的人。
皇五子是我們小時候看《還珠格格》里面蘇有朋飾演的永琪,永琪是書中記載的乾隆比較喜歡的兒子,盡管是庶子出身,但是在前面幾個兒子都掛了之后,永琪的地位也直線上升。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乾隆二十八年時,圓明園發(fā)生火災(zāi),把乾隆嚇夠嗆,是永琪背著乾隆帝逃出火災(zāi),在乾隆三十年被封和碩榮親王,以乾隆對兒子嚴格的要求程度,能夠活著的時候把庶子封親王,是很困難的事情了。
可惜永琪在26歲的時候也掛了,這也是一大憾事,乾隆曾在永琪去世二十多年后對英國使者表示,自己曾經(jīng)要傳位給永琪,可見,永琪的優(yōu)秀,已經(jīng)改變了乾隆對嫡庶的看法。
皇六子永瑢跟皇三子永璋是一個母親,并非嫡出,乾隆二十四年的時候被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在乾隆五十五年以48歲“高齡”去世。
從前面這些兒子可以看出,乾隆的兒子,要么早早夭折,要么二十多歲的時候受不了巨大的壓力,不久病逝,只有出繼在外的兒子活的比較久,但是如果沒有意外,也永遠喪失了皇位的繼承權(quán)。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在這一年,乾隆終于大著膽子又開始秘密立儲,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到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
這個時候,活著的除了出繼的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只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本來皇十二子永璂是出身最高的,是乾隆第二個皇后那拉氏所生,但是我們也知道,乾隆不知道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最后跟那拉氏鬧掰了,基本廢除了那拉氏的皇后地位,最后那拉氏死的時候,還是按照皇貴妃的規(guī)格下葬的。
雖然不知道乾隆為何突然就厭惡起那拉氏,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永璂作為那拉氏的兒子,自然被排除在外,當(dāng)然,即使乾隆想要傳位永璂,他也熬不過乾隆,在乾隆四十一年的時候,二十五歲的他就掛了。
在剩下的皇子中,皇八子永璇年齡最長,但是由于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還有點殘疾,所以并不得乾隆歡心。
乾隆曾經(jīng)對朝鮮使節(jié)說過,皇八子“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zé)o人望”,在乾隆五十四年冊封皇子爵位的時候,乾隆就將永瑆和永璘封為親王,而永璇還是之前的郡王,明顯比人低一個等級。
皇十七子永璘還未成年,在才華上表現(xiàn)也并不出色,自然不在乾隆考慮范圍之內(nèi)。
從種種跡象表明,乾隆在晚年最為欣賞的兒子是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乾隆曾經(jīng)對人評價永瑆“為人愷悌,最著仁孝”。
當(dāng)時對永琰贊譽最多,“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有人說他“勤於學(xué)業(yè),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
那么,對于永瑆和永琰,為何乾隆最終選擇了永琰呢?
永瑆一直被認為是很有才華的皇子,尤其是在書法方面,頗有心得,乾隆一直自詡自己是文化人,一生創(chuàng)作四萬多首詩,以一己之力可以秒殺全唐詩,所以每次到永瑆那里去都十分開心。
在為永瑆選擇親事上,也是選擇了富察氏傅恒的女兒,在乾隆五十四年冊封的時候,永瑆被封為碩成親王,“成”在滿語中是“有才華”的意思,可見,乾隆對永瑆的看好。
但是乾隆最后還是放棄了永瑆,主要原因也是成也書法,敗也書法,由于成天練書法,被乾隆認為不注重騎射,文人習(xí)氣太重,簡直就是一個書呆子,因此比較反感,有時還因此呵斥永瑆。
比較有意思的是,永瑆雖然無緣皇位,卻在書法上有了很大的造詣,與與乾隆朝的名士翁方綱、劉墉、鐵保秉承為書法“乾隆四家”。
最終乾隆還是選擇了皇十五子永琰,相比于永瑆,永琰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的不錯,被乾隆認為是最像自己的兒子,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乾隆召集文武百官,告訴大家當(dāng)年密立的皇太子是永琰,并正式冊立永琰為皇太子,準(zhǔn)備把江山交到永琰的手上。
其實,這里面很多說辭都是乾隆的評價,真正說起來,乾隆還是看重出身,永瑆與永珹、永璇都是淑嘉皇貴妃的孩子,是乾隆中前期喜歡的妃子,但是還沒有喜歡到冊封皇后的地步,相比之下,永琰的母親孝儀純皇后是乾隆后期最喜歡的妃子。
也就是《還珠格格》里面始終跟在乾隆身邊的令妃,當(dāng)時雖然還不是皇后,但是已經(jīng)權(quán)掌后宮,正因為如此,乾隆最后才選擇了永琰繼承皇位,也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
關(guān)于嘉慶執(zhí)政什么水平,簡單來說就是啥也不是!乾隆看人的眼光還是不行!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1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