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歷史,相比大家都不會太陌生。它歷史比較悠久,有很多遺留下來的經典到現在都在影響著我們。在戰(zhàn)國時期,秦當年在其他國家中并不突出,因為地方較為偏遠,還被其他諸侯所排擠。但是,因為成功的變法,還有堅決的執(zhí)行力,讓秦在后面的時間里,一直都是處于比較強大的一面,其他國家不得不小心對待。這個變法,有兩點給后面的國家?guī)砹朔浅4蟮淖兓5谝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把法治地位提高。第二個就是重視農業(yè),讓秦國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在短短的時間內,國力大漲,從此以后,秦的短板已經消失,真正有了逐鹿中原的實力。
秦國后面能夠統(tǒng)一天下,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蜀被秦拿下,變成了秦后方的經濟和糧食的來源。那么有一個疑問就隨之而生了。為什么和蜀國相鄰的楚國,沒有這樣做,反而讓秦獲得這樣難得的地方呢?
從這么幾個地方,進行這樣的分析。第一,就是當時的所在的位置了。之前也說過,因為秦國比較偏遠,在考西和靠北當時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相對于經濟比較繁榮的東南方向來說,直接攻打搶奪比獨自開荒要容易的多。但是東邊是韓魏等國家,熟讀歷史的大家應該比較清楚,之前的大國晉實力非常強大,而韓魏兩國就是晉解體而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作為秦來說,沒有必要的話不會輕易交惡。只有南邊的巴蜀,國家實力不強,但是整體算是富饒之地,容易攻下。
對于楚國來說,發(fā)展的空間就比較廣泛了。北邊是韓魏,硬碰硬比較難之外,面對與它毗鄰的幾個國家都比較弱小,比如宋國和魯國。如果像這些國家進軍,之后還能有更廣闊的擴張方向。但是雖然巴蜀也是和楚國相鄰,但是因為兩國之間有比較多的山脈相隔,楚國發(fā)兵的話,第一會造成行軍緩慢,第二因為行軍緩慢導致出兵巴蜀途中,讓其他強國有可乘之機。
這里的情況可以從后世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描述。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最后成為三足鼎立的情況,其中劉備就是占據了蜀地。劉備伐魏的時候,就要時刻提防吳國的偷襲。當時還讓大將關羽坐鎮(zhèn)荊州以備不測。
但是最后關云長帶兵出征魏國的時候,就被吳國偷襲,最后不幸身亡。所以,對于楚國來說,想要對巴蜀出兵,因為地理情況的原因,就要做好被其他國家偷襲的準備。一旦被偷襲,大軍被陷在群山之中無法及時回援,反而得不償失。
第二個原因就是,楚國的國土其實非常廣,但是人口沒有跟上,所以對于搶奪土地方面的需求并不高。土地遼闊的另一個缺點,就是無法對自身進行有效的軍隊駐防。正因為如此,所以它將目光瞄準了北方。剛才說過,北方有強大的對手。拿下強大的對手,對于自身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制定的計劃一直都是北上擴張,這個符合它的整體需求。這個可以在后續(xù)的遷都上面看出來。雖然后期楚國遷都并不是自愿,但是就算在不情愿的情況下,也是靠北選擇。
因為楚國所在的地方有些偏南,而當時的經濟中心確實集中在靠近黃河一帶,對于它來說正好是北方,所以多年以來,做出的計劃是一直沒有發(fā)生改變的。這個情況不僅在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候有體現,在經歷了戰(zhàn)爭之后,楚國還是向北的舉動中都可以看出。秦國統(tǒng)一之后,楚人向北方遷徙,從荊楚到達了淮楚。之后在秦國覆滅,項羽稱王的時候,任命楚王回到荊楚,但是楚王并不樂意。這里也可以看出,北上不僅是計劃,更是楚人心心念念的夢想,不太愿意回到南方。巴蜀之地雖然富饒,但是其實楚國本身的國力也并不差,再者巴蜀在地理上不屬于北方,對于楚國而言,對于巴蜀之地,興趣不是那么的濃厚,再者因為群山的關系,出兵會有比較大的風險,所以楚國在對于蜀國的處理上,并沒有太多處理,這樣一來,反而便宜了秦國,占領了一塊比較豐饒的地方,為后來秦國做到最終的統(tǒng)一,建立大秦帝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1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