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吾之地兮
先輩住口子,家居大街前
睢汴潤稼禾,三面有高山
口子有數(shù)名,與君查其源
為何謂口子?史書有明言
遠在戰(zhàn)國時
北有古汴河,南有睢水船
中間連白溝
白溝南注睢
汴水從北來,由此入睢川
兩水能匯一
汴水入睢處
兩水交匯時,水大常泛濫
口子西北角
項羽破劉邦
殺聲千年后,夜聞猶覺寒
何謂徐口子
徐口即徐渡
漕糧至渡口,全靠擺渡船
船家為徐姓
金元以降時
白溝水湮沒
乾隆挖溪溝
又稱睢溪口,一直名喧喧
口子何時建?應在明末年
集名徐溪口,相鄉(xiāng)八集間
順治三年時,冶所在相山
宿北第一鎮(zhèn)
后設鳳穎府
史稱二府門
知州張云吉
沿水筑土墻,小鎮(zhèn)漸成焉
吾生也晚矣,睢汴不得見
唯有濉河水,綠波流緩緩
民國睢改濉,口子集升縣
憑吊古遺址,早已淚泫然
注釋:
① 口子為濉溪鎮(zhèn)古名
② 遠在戰(zhàn)國時期,北有獲水
③ 酈道元《水經注》云:睢水又東經彭城群之靈壁,古靈璧在今濉溪縣城西北
,相山西南處。④《史記.項羽本紀》:春
,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⑤ 隋朝大業(yè)年間,曾在睢水之白溝水口設一漕運渡口
,因一徐姓者在此擺渡,故地名徐渡口,又稱徐口子,后又改稱徐溪口。⑥ 至金、元時期
,黃河奪汴(即獲水)時,古白溝因此而淤沒。⑦ 乾隆11年,開挖溪溝
,即溪河。此河至口子北關東頭入老睢河,故,口子又稱睢溪口⑧ 至明代
⑨ 清順治三年,相治所移駐口子
,口子集發(fā)展甚快,下轄43個小集鎮(zhèn),為宿州西北第一大集。⑩ 清光緒《宿州志》載:同治四年,知州張云吉稟準
,將鳳穎同知移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946年7月國民黨占領口子建立政權,將口子改為濉溪鎮(zhèn)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0年建立濉溪縣,口子成為縣政府所在地,并沿用至今。耿漢東先生
【作者簡介】耿漢東
,安徽省淮北市人,詩人,文學評論家,地方文化學者。先后供職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報社。喜歡讀書責任編輯:孫克攀
文章來源于網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3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當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