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大伾山萬仙閣內墻壁上的泥塑神像三兩成行,神態(tài)各異。(王建安 攝影)
萬仙閣為硬山灰板瓦建筑,閣分二層,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王建安 攝影)
各路大神腳踩祥云,三兩成行,作逍遙游。(王建安 攝影)
萬仙閣內的眾仙神采奕奕,呼之欲出。(王建安 攝影)
站在大伾山頂俯瞰??h縣城。(王建安 攝影)
大伾山是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名山之一,歷代稱為“禹貢名山”。它位于河南省鶴壁市??h城內,這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青石山峰,海撥135米,相對高度70米。大伾山現(xiàn)存道觀佛寺古代建筑群7處,名亭8座,石窟6處,各式古建筑138間,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各具特色。
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的萬仙閣,位于大伾山呂祖祠的太極宮后邊。萬仙閣為硬山灰板瓦建筑,閣分二層,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閣內用懸塑、壁塑等手法在墻壁以及檁、椽、梁柱上嵌掛大小塑像9999尊,塑像取材《封神演義》,大者近尺,小者五寸許,飾以捶金,光耀奪目,故名“萬仙閣”。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封神的傳說對后世影響太大了。哪吒鬧海、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個個精彩,姜子牙在此——諸神退位,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等等,這些歇后語大家耳熟能詳?!斗馍裱萘x》中的神魔傳說在浚縣更是有跡可循???h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h的山、河,每處村落,幾乎都有或大或小的來頭,甚至與歷史上某位帝王有著瓜葛。
公元前1046年,世襲爵位的西伯侯地方官姬發(fā)在姜子牙的輔佐下,會同天下諸侯一舉滅商。周武王獲勝之后,開始封神,據(jù)說,封神地點設在??h白祀山(現(xiàn)在??h的白寺鎮(zhèn)白寺村)上。封神大典之時,周人個個穿孝,漫山遍野壓地白色,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自此該山被稱為白祀。
傳說姜子牙封神,奉法旨敕封365路正神,而姜子牙自己為啥沒有成神?據(jù)說,姜子牙在浚縣白祀山封的神仙都是商、周兩個朝代在戰(zhàn)爭中陣亡的將士,為了體現(xiàn)對敵、我雙方將士的公平、公正,姜子牙把神仙的位置都給了其他人,因此到最后他沒有成為神仙。其實,在民間普通百姓心中,姜子牙就是神仙,并且姜子牙還是掌管諸位神仙的神仙,姜子牙在此——諸神退位。
姜子牙分封了360余位神仙,而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大伾山萬仙閣怎么又成了9999位神仙?
什么是神仙?聞一多先生在《神仙考》中說得好:“神仙是隨靈魂不死觀念逐漸具體化而產(chǎn)生的一種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人物。”關于神仙的分類,據(jù)南懷瑾大師研究,在宋、元以后,神仙約分五種:一是大羅金仙(神仙);二是天仙;三是地仙;四是人仙;五是鬼仙。若能修到不受世間生死的拘束,天上人間任意寄居的,就是所謂神仙的極果。
我國民間信仰頗雜,對大自然的崇拜極為廣泛,大自然的所有事物和現(xiàn)象都可成為其頂禮膜拜的對象,如天象崇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再如山石、水火等,以及動物、植物崇拜。此外,還有圣賢崇拜、祖師崇拜,或為歷史名人,或為忠臣良將。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民間尊稱為“岳王爺”。湯陰縣建有岳王廟。漢末醫(yī)學家張仲景,民間尊為“醫(yī)圣”。南陽建有醫(yī)圣祠,人們燒紙焚香供奉。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被民間稱為“孫猴爺”。廟宇里也塑有孫悟空像,以供奉香火,俗稱“圣君”。若遇不順心事,就祈求孫悟空保佑相助。
長生不死的神仙生活,它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欲望。形成于東漢時期的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對中國民間風俗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在道教的形成中,道教神仙信仰廣泛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的神仙信仰和神話傳說,這使它與種種民間觀念、風俗習慣保持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隨著歷史進程的發(fā)展,特別自明、清以來,民間的神仙隊伍在不斷壯大。有研究中國神仙卷的學者稱,如果再加上不同民族的神仙崇拜,我國的神仙隊伍估計已達數(shù)萬之眾。順理成章,姜子牙分封的360余位神仙,在經(jīng)歷了3000余年的時光之后,神仙隊伍不斷增加新成員,達到了9999位。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4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