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6年
這一年殿試金榜
,誕生了宋末兩位足以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身材偉岸
,大宋王朝十萬人悲壯投海的終結之戰(zhàn).png" />
長成這副禍國殃民的模樣,還是才氣側漏的狀元郎
,無論在哪個時代和文天祥同歲的陸秀夫亦是人中龍鳳
南宋末年戰(zhàn)亂紛爭的半個多世紀
張世杰出生于金境內的范陽(今河北涿州),無地位無財富
1273年
德佑元年(1275)
,蒙古攻破安慶,兵鋒直指建康。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南宋臨安城里,朝野上下亂成一團。面對節(jié)節(jié)推進的蒙古兵,南宋各級官員,紛紛拋下年僅4歲的宋恭帝趙?(xiǎn)棄職逃命。已經66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為此在臨安朝中張榜痛斥公開逃竄的各級官員:我朝三百多年
,對士大夫以禮相待。現在我與新君遭蒙多難,你們這些大小臣子,不見一人出來救國。我們有什么對不起大家?你們內臣叛官離去,地方守令舍印棄城……平日讀圣賢書,所許謂何?乃于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南宋
危難時刻,當各級官員紛紛出逃之時
,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財作為軍費,迅速召集了一支上萬人的部隊積極抗元,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抗元之戰(zhàn),有朋友勸阻他說:元兵三路直逼臨安
,而你卻帶著一萬多人的烏合之眾去以卵擊石,這跟趕著一群羊入虎口有什么區(qū)別? 這位狀元出身的地方官員,回答說,我又何嘗不知,但國家危難,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在蒙古鐵騎如泰山壓頂般南下的時候,文天祥最終沒能力挽狂瀾
。在江蘇虞橋
,他臨時組織的毫無作戰(zhàn)經驗的義軍,被兇悍且久經戰(zhàn)陣的元兵屠戮殆盡,他不得不率領殘兵退保余杭。德佑二年(1276),在危難之中,他被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任命為臨安知府,協(xié)助拱衛(wèi)京師。在當時
,臨安城的陷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身為元軍統(tǒng)帥兼宰相的伯顏志在必得,可他沒想到,那位在南宋危亡之際出任宰相的文天祥,竟然敢跟他抗爭辯論。惱怒之下,伯顏命令將文天祥拘押起來。文天祥公開怒斥伯顏并被拘押的這一天
為了拱衛(wèi)趙宋王朝最后的血脈,協(xié)助名將李庭芝一起抗擊元兵的進士陸秀夫
臨安之降后3個月
,1276年5月,陸秀夫和趕來護駕的張世杰一起,在福州擁立趙昰登基,是為宋端宗。此后,被元軍押解北上的文天祥,也在途中逃脫南下,歷經九死一生輾轉來到福州,并被任命為右丞相知樞密院事。在南宋王朝的末日,仍然有人用卑微卻高貴的生命,誓死捍衛(wèi)著這個他們熱愛的祖國
。與當初在江西贛州組織兵馬勤王一樣
,從元兵手中逃脫的文天祥再次出發(fā),從1276年七月到1278年十一月,他先后組織義兵,一度收復了被元兵占領的江西贛州、吉州等地。然而在永豐,他再次遭遇敗績,妻妾子女都被元兵俘虜。而在進軍廣東潮州過程中,他的軍隊又開始流行瘟疫,并奪走了他剩下的唯一的兒子。文天祥已然一無所有
他率領著最后的殘兵一路轉戰(zhàn)
這是他第一次自殺。
元將張弘范要他跪拜
文天祥畫像。
他寧死不降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惶恐灘頭說惶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王朝即將覆滅 1278年 而此時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降元之將張弘范率元軍攻至崖門 崖門 面對巨大壓力 有學者指出 1279年 不愿屈服投降的陸秀夫 在得知陸秀夫和宋帝昺跳海自盡的消息后,張世杰仰天長嘯 《宋史》記載,數日之后“浮尸出于海十余萬人” 文天祥在元軍船艦上目睹了崖山海戰(zhàn)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說:“宋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然而 元社會中 有人認為 文章來源于網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7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禪真的是一個草包嗎 許多人不知道,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