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情重義為人耿直,本無心參與政治斗爭,之所以涉足“九子奪嫡”完全是出于情感上的本性使然,此人便是(康熙帝)清康熙圣祖仁皇帝之三皇子——誠隱郡王愛新覺羅?胤祉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最后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九子奪嫡”這段歷史廣為人知,也常常被歷史愛好者們津津樂道,整個事件充分反映出中國封建會社時期權(quán)力斗爭之殘酷,勾心斗角、冷酷無情,為了獲取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完全置親情于不顧。然而本文主角卻是這場事件的“另類”人物,他重情重義為人耿直,本無心參與政治斗爭,之所以涉足“九子奪嫡”完全是出于情感上的本性使然,此人便是(康熙帝)清康熙圣祖仁皇帝之三皇子——誠隱郡王愛新覺羅?胤祉。
愛新覺羅?胤祉(后因雍正皇帝即位,為避諱而更名為愛新覺羅?允祉,本文以未更名為準,其兄弟名同用未更名)生母是榮妃馬佳氏。榮妃應(yīng)該是康熙比較寵愛的一名妃子,也是生育最多的妃子,其中康熙前十位皇子有五位都是馬佳氏所生,其地位可見一斑,只可惜活至成年的只有一女一子,胤祉就是其唯一成年的兒子同時也是她最小的孩子,經(jīng)歷了多重喪子之痛后的榮妃看透宮禁事變,在后宮中過著平逸的生活。
也許胤祉受到其母親的影響,對政治似乎并不熱衷,但是胤祉在文學(xué)和書法,以及騎射方面都極為出色,在眾皇子中絕對算得上是佼佼者,其主持編纂的兩部大書《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影響深遠,是當(dāng)時的自然科學(xué)寶庫和百科全書,清史大咖閻崇年先生曾評價: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個科學(xué)家。然而就這樣一位無心爭奪皇儲,置身研究科學(xué)學(xué)問的皇子,為何一生幾次受到皇帝處罰,最終落了個囚禁而終的下場呢?除封建專制社會政治斗爭這一客觀原因外,筆者認為,也和其特立獨行的個性和方嚴剛峻的性格有很大關(guān)系。
1、放松自我約束釀成大錯
▲1699年康熙皇帝讀書像,時年45歲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分封皇子,這一年胤祉被晉封為誠郡王,同時被晉封為王爺?shù)幕首又挥写蟀⒏缲范A為直郡王(皇四子胤禛,五子允祺,七子允佑,八子胤禩僅封貝勒),由此可見此時康熙皇帝對于自己三兒子的表現(xiàn)還是很滿意的。然而翌年九月,他因在敏妃喪百日內(nèi)剃頭,受到康熙皇帝的責(zé)罰,被降爵為貝勒,王府里自長史以下都被不同程度的懲處(這里簡單說一下,這位敏妃就是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的生母)。
大清王朝有明確規(guī)定,皇家喪禮大臣百姓百日內(nèi)不可以剃頭,剃頭就是犯罪。雖然敏妃生前沒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冊封,但去世僅七日便追封為貴妃(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閏七月初二被追封為敏妃),可見敏妃在康熙皇帝的心里是有一席之位的,你胤祉居然百日內(nèi)公然剃頭,顯然是大不敬,因而遭到處罰。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胤祉為人行事很不謹慎,自我約束比較放松,對一些“小來小去”的錯誤行為很不在乎而釀成大禍。
2、晉封親王到達人生頂峰
雖被降爵處罰,但是胤祉并沒有就此消沉,他本就對政治不感興趣,對皇儲之爭也不大熱心。他有他喜歡的事情,那就是文學(xué)、書法和科學(xué),在這段時間他組織自己的那些布衣門客們(如陳夢雷、楊文言、周昌言等)編纂書籍,那部較有影響的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就在這段時間完成(成書于康熙四十五年),在這其間,康熙皇帝知道他這個三兒子在科學(xué)知識方面較有造詣,于康熙四十三年命胤祉勘察皇宮三門的底柱,胤祉很好的完成了任務(wù),而這部著作也著實讓喜愛科學(xué)的康熙皇帝為之大贊。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
自康熙四十六年之后,康熙皇帝每年都會到胤祉府邸舉行家宴成為慣例,這對于胤祉來說是極大的榮恩,側(cè)面也反映出康熙皇帝對三兒子的喜愛??滴跛氖四辏滴趸实鄣诙畏址饣首?,胤祉被晉封為誠親王,這次晉封除了復(fù)立太子有功(下文詳述此事件)外,其文學(xué)、科學(xué)成就絕對是主要因素。
其后,康熙皇帝又任命胤祉率領(lǐng)庶吉士何國宗等人編修律呂、算法等書籍。諭曰:“古歷規(guī)模甚好,但其數(shù)目歲久不合。今修歷書,規(guī)模宜存古,數(shù)目宜準今?!保ā肚迨犯?列傳七-諸王六》)??滴跷迨瓿蓵⑦M獻康熙皇帝,康熙帝命他將律呂、歷法、算法三者合為一書,親自命名為《律歷淵源》。至此可以說胤祉其個人的人生成就達到頂峰,文學(xué)以及科學(xué)方面的造詣絕對在眾兄弟之中首屈一指。
康熙五十九年又晉封其子弘晟為世子(封世子就表明其親王爵位可以世襲一代,而并非依照例律降爵承襲),俸祿與貝子相當(dāng),這是康熙皇帝對胤祉成就的又一更高的肯定。胤祉通過其皇子身份的天然優(yōu)勢以及自身文學(xué)、科學(xué)的良好修養(yǎng)為自己人生贏得了較高的成就。然而進入雍正皇帝時期,胤祉的人生便急轉(zhuǎn)而下,削爵禁錮,罷黜世子,其悲慘遭遇都與政治斗爭是不可分開的。
3、削去爵位幽禁抑郁而終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帝組織了全國優(yōu)秀的天文數(shù)學(xué)家,集體編纂了一部我國科技史上具有很高價值的天文數(shù)學(xué)樂理叢書《律歷淵源》
胤祉之所以能參與皇儲奪嫡的政治斗爭,完全是性情使然。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并將其關(guān)押,大阿哥胤禔屢次向康熙皇帝“揭發(fā)”太子惡行,例如說太子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nèi)務(wù)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并不完全屬實),并且暗地里潛蒙古喇嘛巴漢格隆詛咒太子胤礽,這在迷信的封建社會是極其毒辣、陰險的行為。胤礽與眾皇子唯與胤祉關(guān)系要好,這是因為胤礽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在胤礽出生不久便去世了,康熙皇帝就安排胤祉的母親榮妃馬佳氏撫養(yǎng)胤礽,所以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關(guān)系十分要好。
胤祉看不下去大阿哥等人對太子的迫害,于是他決定挺身而出,要知道此時太子已廢,幫助太子就是跟其他阿哥集團對立,將來皇權(quán)落入其他阿哥手中,胤祉極可能會因此遭到迫害,但是他并沒有想那么多,他想到的就是兄弟情誼,舍我其誰?于是胤祉開始暗中調(diào)查大阿哥行跡,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發(fā)現(xiàn)了大阿哥詛咒太子劣行,并找到物證,情況屬實,遂匯報康熙皇帝。
此時康熙皇帝被再議立太子事宜搞得焦頭爛額,無奈之下也有意要復(fù)立太子,剛好這個匯報給了康熙皇帝一個臺階,遂于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以“皇太子劣行乃是被皇長子胤禔私下里陰謀魘鎮(zhèn)”為由,復(fù)立太子并將大阿哥削爵囚禁,同時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胤祉也便就成為了“太子黨人”。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經(jīng)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后來事情的發(fā)展誠如大家所知,胤礽太子位再次被廢,最終皇四子胤禛繼承大統(tǒng),也就是雍正皇帝。對于胤禛的繼位胤祉是不滿的,繼位之初朝中上下一時充滿關(guān)于繼位的流言蜚語,而胤祉就是這些流言的宣傳者之一,這讓雍正皇帝十分惱火,責(zé)令胤祉去看守景陵(康熙皇帝陵寢),此時受到責(zé)罰的胤祉如能收斂一些,過些時日也就平安了事了,但是胤祉對于這個懲罰大發(fā)牢騷,認為作為親王不應(yīng)該看守皇陵,被雍正皇帝得知,因此加罪其世子弘晟,罷黜其世子之位,成為閑散宗室。
雍正皇帝感慨說“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本人認為雍正皇帝這是真心話,如果雍正真想“找茬”的話,根本就不能給胤祉機會,看看胤禩集團那些兄弟們的下場就知道了。
雍正六年,胤祉向蘇克濟索要賄賂事發(fā)被人彈劾,胤祉在雍正皇帝前與王公大臣辯駁,態(tài)度很可能比較傲慢,甚至表現(xiàn)出對皇帝的不尊重,雍正皇帝責(zé)備其無視君臣之禮,當(dāng)時大臣商議給胤祉處罰是削奪他的爵位并囚禁在家,但是雍正皇帝說“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允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保ā肚迨犯?列傳七-諸王六》),只降其爵位為郡王,但降罪責(zé)于其子弘晟,弘晟被宗人府囚禁(弘晟沒少跟他阿瑪吃瓜酪)。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
雖然雍正皇帝因?qū)ζ湫值芷群Χ缓笕嗽嵅?,但本人認為,雍正皇帝這兩段對胤祉的評語是真心的,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雍正皇帝十分清楚胤祉的政治資本,也了解胤祉的才能,更清楚胤祉對自己繼承帝位的種種不滿不屑。應(yīng)該說就目前雍正皇帝對胤祉的懲處是留有情面的,有意想通過對其子弘晟的處罰來警示胤祉。我們可以設(shè)想,假如胤祉能夠收斂一些,不參與、不宣傳流言,態(tài)度上稍加謙卑隱忍,我想很有可能胤祉會被雍正皇帝委以重任,只可惜這些都是設(shè)想。
真正讓雍正皇帝對其“忍無可忍”是在雍正八年五月,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去世,本來在雍正八年二月的時候,兄弟二人矛盾緩和,胤祉被復(fù)晉封誠親王(從這點可以反映出雍正皇帝對這位三哥的態(tài)度),但是誰知胤祉在胤祥的葬禮上表現(xiàn)極“不盡如人意”,清史稿上記載短短一句話“怡親王之喪,允祉后至,無戚容”。
假如胤祥僅僅是一位普通的親王,你胤祉作為兄長參加葬禮時這種表現(xiàn)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胤祥可是雍正皇帝最信任最親近的兄弟,是皇帝的“肱骨”是皇帝的“臂膀”啊,可以說胤祥就是國家的“2號首長”,你這種漫不經(jīng)心的表現(xiàn)并不僅僅是對胤祥無禮,簡直就是根本不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
▲愛新覺羅·胤祥(1686.4.16—1730.5.4),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與雍正胤禛關(guān)系最親密
所以隨后莊親王胤祿彈劾胤祉:允祉乖張不孝,昵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zhèn)魘,與阿其那、塞思黑、允娥交相黨附。其子弘晟兇頑狂縱,助父為惡,僅予禁錮,而胤祉銜恨怨懟。怡親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懷嫉忌,并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dāng)削爵(《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胤祉下宗人府議罪。雍正皇帝遂命奪其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弘晟然仍被禁在宗人府。雍正十年,胤祉在禁所中郁郁而終,享年55歲,朝廷還是依照郡王等級將其安葬。乾隆二年,乾隆皇帝追謚其為“隱”。在我們扼腕其悲慘結(jié)局的同時,也不得不嘆息他的“咎由自取”,可憐之人,往往總有可恨之處。
歷史上雍正皇帝確因?qū)ζ湫值艿钠群Χ缓笕嗽嵅?,但就胤祉的人生結(jié)局,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還是源于他的性格缺陷,與雍正皇帝的迫害關(guān)系不大。胤祉重情義不畏強權(quán),但也不注重細節(jié),對自己的行為約束過于放松,甚至藐視皇權(quán),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嗤之以鼻,對領(lǐng)導(dǎo)的批評教誨不以為然,最終得此大禍而郁郁而終。對于我們?nèi)粘9ぷ髦腥绾翁幚眍I(lǐng)導(dǎo)以及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是很值得借鑒的,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這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歷史的真諦!
來源:碎片閱覽室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8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