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勢奪宕,字形或瘦長
或方扁,或緊結(jié),或離散
變化多端而力避平淡
其豪縱不羈與俊逸飛動,一同于隸
一個多世紀以來,"楊隸"逐漸引起了國內(nèi)外書法家的注視和研究。而“楊隸”的創(chuàng)造者楊峴一生好隸書,對東漢碑碣多有探求。論者說他"于漢碑無所不窺", 可知其在研究漢隸上是下過大工夫的。
咸豐五年,楊峴考取舉人,應會試不中,卻因曾入曾國藩、李鴻章幕中,參佐軍務。50歲以后負責海道漕運事務,官至鹽運使,其間曾任江蘇松江知府,因得罪上僚被劾罷官。此后即寓居蘇州,讀書著述,以賣字為生。
楊峴一生的努力集中在隸書,因此他最擅隸書,楊峴作隸,其橫劃中的長橫,一波三折,節(jié)奏強烈,氣韻生動,其點也極有變化不相雷同,且與其它筆劃非常協(xié)調(diào)。在運筆上多用疾、澀、振抖之法,講究筆運曲直提接、頓挫的細微變化,線條內(nèi)蘊跌宕,富有凝重與拙趣。
"楊隸"用筆方圓兼用,方筆棱削,圓筆輕細,橫劃粗、豎劃細,行筆猛提,留下纖而且長的劃尾,磔劃方棱,帶有較長的捺腳。在撇、捺、橫劃的放縱筆勢中,轉(zhuǎn)折方硬,猶如鋒催劍折,撇劃重筆上挑。
楊峴的隸書特點,結(jié)構(gòu)嚴緊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間架工整,疏密勻稱,其形寬而氣緊。筆劃疏朗,安排錯落,上下呼應,其結(jié)構(gòu)造型,既強調(diào)外形的風采,又力求內(nèi)涵的充實。
他的書法屬于北碑派,曾拜書家臧壽恭為師學習書法,精研隸書,于漢碑無所不窺,名重一時。由于他取法廣泛,臨習勤奮,因而下筆極其熟練,個人風格也十分明顯。其隸書主要致力于《開通褒斜道》、《石門頌》、《禮器碑》,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上,他一反前人學漢碑均取其方整嚴密的習慣,對字形盡量采取上部緊密、下部疏朗的處理方法,尤其是撇、捺及長豎等筆畫,左、右伸展,波挑飛揚, 將漢碑的雍容端莊通過迅速的運筆和熟練的提按動作,形成一種犀利峭拔、活潑飄動、神采煥發(fā)的形象,因而被人稱為是用草法寫隸書。作風瘦勁矯健,疏中求緊密,其用筆明快爽暢,用墨多求變化。常用淡墨和宿墨創(chuàng)作,這在當時的碑學書法家中是少見的。咸豐、同治時期,他的隸書最為突出,影響較大。楊峴書法之余,還攻古詩文辭,著有《庸齋文集》、《遲鴻軒詩鈔》等。
據(jù)載吳昌碩曾隨俞樾(曲園)在姑蘇結(jié)識楊峴,從其學藝,情在亦師亦友之間??芍^同聲相應,同心相知,這在藝術史上不多見。吳昌碩曾將舊藏《彝器款識冊》請楊峴題辭,二人各抒己見,頗有玩味。
值得一提的是,見山的行書也風格鮮明,點畫沉著。體勢奪宕,字形或瘦長,或方扁,或緊結(jié),或離散,變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縱不羈與俊逸飛動,一同于隸。楊峴作品流傳甚多,但隸書風格對晚清書壇影響很大,甚至遠及日本,但其晚年書風流于頹唐,缺乏古意。
攻書莫畏難
|鍇公|
口碑好筆,聚鋒之星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49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