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出版兩年后,馬國川開始寫“續(xù)集”《國家的歧路:日本帝國毀滅之謎》,聚焦從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到1945年日本戰(zhàn)敗這段歷史。他提到,當一個國家走到歷史分叉口時,政府和政治家該選擇什么路至關重要,如果一條路把無數(shù)年輕人當成炮灰,國家肯定會陷入一場巨大的災難。
近代日本“進一步退兩步”
第一財經(jīng):我想起《國家的歧路》前言里的一句話:“日本這個國家,現(xiàn)代化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要立刻再倒退一步,甚至兩步,結果以失敗而告終?!边@句話怎么理解?
馬國川:是的,這是我寫作時感觸很深的地方。明治天皇前期和中期,日本整個國家是種昂揚奮進的姿態(tài),但是到了明治晚期就變得陰沉下來,軍國主義、民族主義、國粹主義等思潮開始泛濫。
明治天皇死后的大正時期,又有點柳暗花明的味道,民主運動波瀾興起,建立議會制、現(xiàn)代政黨制度等,尤其是1926年制定的《普選法》,讓日本投票率從以前的1%左右大幅提升到20%多,極大地擴大了民主自由。平民首相原敬上臺,也打破了原來的藩閥政治。對外,日本積極參加國聯(lián),是國聯(lián)的四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也呼吁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國際爭端??傊?,當時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大正時代的日本都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tài)。
但這個時期的歷史也有B面,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雖然沒有發(fā)展成主流,同樣在平坦的大地上隱藏,一旦時機到來,制度上的約束沒有以后,危險就會出來。果然,30年代以后的日本歷史,大家就都看到了。
一個社會總會有極端思想存在,所以一個國家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這樣極端思想就不會綁架全民、綁架整個體制,這是非常重要的。
明治時期憲法就有大漏洞
第一財經(jīng):當時日本的國家制度存在哪些問題,使其容易被綁架?
馬國川:大正時期日本政治滯后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憲法沒有及時根據(jù)現(xiàn)實政治、社會發(fā)展進行修改。比如說民眾的權利,明治憲法里規(guī)定民眾有部分權利,但仍有很多限制。到了大正時期,日本的民主已經(jīng)有很多進步,這時就應該落實為憲法上的規(guī)定,對憲法進行適度調整。
另外,憲法中不適當?shù)膬热菀矝]有及時修改。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憲法就規(guī)定軍隊不受政府約束,而是直接聽命于天皇。這是一個巨大的漏洞,造成了軍部出現(xiàn),“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政府再也無力轄制軍部,軍部開始凌駕于政府之上,最后控制、綁架了整個國家和社會。
所以,改革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地落實為制度和憲法規(guī)定,再加上社會文化、改革氛圍等不同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讓改革成果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否則很容易被一陣風吹掉。事實也證明,1930年代國際氣候一變,馬上就影響到國內,從此日本成為一輛再也沒有剎車裝置的火車,一頭栽到戰(zhàn)爭災難里去了。
第一財經(jīng):日本是怎樣走到整個國家被極端思想綁架的?
馬國川:明治維新后期,民族主義實際上已成為很大的社會思潮。當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結合,就會成為軍國主義,這在明治后期的兩場戰(zhàn)爭中尤其明顯。一是甲午戰(zhàn)爭打敗清朝,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爆棚。當時日本社會歡喜之聲、凱歌之聲到處可聞,人人都非常興奮。接著日俄戰(zhàn)爭又勝了,而且是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亞洲國家第一次打敗歐洲國家,那更不得了。這時,明治維新提出來的“富國強兵”口號的負面性就越來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
“富國強兵”也是近代很多后發(fā)國家經(jīng)常提的口號,實際上這些國家一旦現(xiàn)代化富強以后,這種價值觀的負面東西就會凸顯。為什么一定要強兵,而不是以民眾的權利、民眾的個人福祉為更重要的價值追求?總之,在明治后期,日本的民族主義思潮和國家主義開始膨脹后,極端思潮不斷地以各種方式來試圖沖擊原有的社會秩序。
1926年昭和天皇上臺以后,很快青年將校就在私下打出“昭和維新”的口號,希望在昭和時代進行徹底改造,讓日本成為一個公正、公平的國家。這個口號應該說有積極意義,但重要的是,路要怎么走、走到哪去。當時被稱為“日本法西斯主義教祖”的北一輝就提出,首先讓天皇親政,把政治家都拋在一邊,然后由軍人治國,為此不惜發(fā)動軍事政變。這些都是完全打碎原來的政治格局,是非常危險的。
可以說,日本當時這些極端思想、極端主張,已經(jīng)不斷地在滋生了。如果日本能夠加快現(xiàn)代政治文明建設,加快現(xiàn)代政治制度推進,有可能走出一條比較好的道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轉型,遺憾的是沒有。
知識人的轉向
第一財經(jīng):當時日本知識分子也陷入集體狂熱,連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都出來鼓吹極端思想。這段歷史讀起來特別讓人感慨。知識分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馬國川:其實我更喜歡用知識人這個說法。當時日本的知識人分為兩類,有些是像著名詩人與謝野晶子一樣主動為極端勢力搖旗吶喊。更多則被整個時代的極端思想裹挾,出現(xiàn)知識界的大批轉向。
價值觀背叛主要是來自軍國主義的威脅,當時媒體的遭遇最典型,早期不服從、不成為傳話筒,極端勢力就發(fā)動不買報運動。到了中期和后期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的舉國體制,極端勢力接手日本統(tǒng)治經(jīng)濟,把一切生產(chǎn)資料都管制起來,這時報紙要是不聽話,連印報的紙都不給了,用這種暴力加恐嚇的方式,逼迫包括媒體在內的知識人轉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七七事變”和四年后的珍珠港事件,特別是珍珠港事件,對日本知識人的心理沖擊特別特別大。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想的和大眾想的完全不一樣。你認為老百姓不歡迎戰(zhàn)爭,希望和平,但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再到珍珠港事件,老百姓每次都紛紛上街集會慶祝,覺得是好事,甚至飯店還有“勝利菜單”。
知識人總覺得是為民眾代言,所謂“為生民立命”,這時突然往回一看后面沒人了,老百姓都到另外一邊去了,他們覺得自己被民眾拋棄了,就對自己的價值觀懷疑起來,這當然是日本知識人的脆弱性,于是普遍出于一種現(xiàn)實主義考慮,開始背叛原有的價值觀。
大蕭條的沖擊超乎后人想象
第一財經(jīng):你為什么說1929年世界經(jīng)濟危機引起的大蕭條,對整個世界的沖擊超乎后人的理解?
馬國川:1929年大蕭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91年了,可能只有眼前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才能和它比。當時面對全球經(jīng)濟危機,全世界一共拿出三個解決方案,一是美國的羅斯福新政,但起效比較慢,一直到1930年代后期甚至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整個經(jīng)濟才調整過來。二是蘇聯(lián),成效很好,經(jīng)過兩個五年計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去了,大蕭條時還有些美國人移民到蘇聯(lián)。第三個方案就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共同選擇了法西斯主義。當時北一輝等人的極端思想,其實就是日本版的法西斯主義,當國際氣候、國際形勢發(fā)生變化,這些東西就像《一千零一夜》中裝在瓶子里的魔鬼一樣馬上出來,再也收不回去。對于日本來說,轉折點就是“九·一八事變”。從此軍部裹挾政府,政府再也沒有能力來牽制、制約軍部。軍隊控制、綁架了整個國家,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當時的日本雖然陷入民族主義狂熱,但社會問題也很突出,大蕭條對日本經(jīng)濟沖擊非常大,出口被腰斬,城市大量失業(yè)人群,農(nóng)村很多人吃不上飯,尤其是東北地區(qū)、北海道的農(nóng)村,很多人把女兒都賣到城里面去了。這些現(xiàn)實給當時的青年將校、青年軍人以巨大刺激。因為他們有姐妹或者鄰居的姐妹就被賣掉了,于是對體制充滿仇恨,想要重塑社會。
這就是當一個國家走到歷史分叉口時,政府和政治家到底該選擇什么路的問題。一條路把無數(shù)年輕人當成炮灰,國家肯定會陷入一場巨大的災難。而另外一條路,激勵所有人都去創(chuàng)造財富,以制度的方式有序地去解決社會不公的問題。遺憾的是當時日本的政治家也缺乏歷史擔當和政治道德勇氣,最終導致局面徹底失控。
第一財經(jīng)廣告合作, 請點擊這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jīng)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jīng)所有。未經(jīng)第一財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jīng)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jīng)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5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