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先生講唐詩時,每每講到動情處總會提到“感發(fā)”二字,她所說的“感發(fā)”,便是一首詩或一句詩是否讓你有所感動,是否激起你內(nèi)心的情感、引發(fā)你的共鳴。
“是不是果然‘情動于中’,這是判斷一首詩歌的最重要的標準”,
然而什么能使人“情動于中”呢?就是外在的物象。
比如,屈原在《離騷》說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陳子昂在《感遇》說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這都是在秋天草木搖落的時候,自然感受到的生命落空無成的悲哀。
“秋”是古往今來詩人們吟詠不絕的主題,但是 不同的詩人目之所見,心之所思不同,對于秋日的感發(fā)也不盡相同。
今天,我們匯集了 葉嘉瑩先生在 《給孩子的古詩詞》中所選錄的古代詩人們書寫秋天的詩詞,看看面對蕭瑟的秋景,他們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哪些動人的“感發(fā)”。
本文摘選自葉嘉瑩《給孩子的古詩詞》,活字文化策劃出品
圖:水墨畫家一青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王勃(約650—約676),字子安,唐代詩人、散文家。這是一首律體的五言絕句四句,要講求平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世稱王右丞,唐代詩人、畫家。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獨”是入聲字,但它是第一個字,平仄不重要,中國詩節(jié)奏的重點在第二、第四、第六個字,所以按普通話把它念成dú也可以。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節(jié)”、“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插”都是入聲字,就一定要按仄聲念。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唐代詩人。
杜甫有許多非常好的、有名的、有分量的詩。
杜甫在詩歌的才華、功力上是了不起的大家,同時,在中國的詩人里,杜甫是感情最正常的,而且是最合乎倫理道德的一個人,他對于他的妻子、兒女、兄弟、朋友都有一份很深厚的情感。這是在戰(zhàn)亂之中懷念他弟弟的一首詩。
“露從今夜白”的“白”、“寄書長不達”的“達”是入聲字。
圖:晏明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
張繼成為眾人皆知的詩人,只是因為他寫了《楓橋夜泊》這一首詩,人以詩傳。張繼的生平在歷史上并沒有詳細的記載。
楓橋在蘇州城外的西郊,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橋,就在上塘河上面。
“月落烏啼霜滿天”,夜晚,泊船在楓橋的旁邊,月亮已經(jīng)都西斜快落下去了,這時聽到了夜晚啼叫的烏鴉——“烏夜啼”也是一個詞牌名。秋天,結(jié)霜了,其實霜不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霜是附著在植物上的水分遇到冷空氣凝成的,說“霜滿天”,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冷,已經(jīng)到處都凝了寒霜了。
“江楓漁火對愁眠”,秋天,江邊的楓葉都紅了,夜晚的時候,河上有幾家漁船點著燈火。一個坐船漂泊、旅行在外的人,面對著這樣凄涼的秋天的景色,滿懷鄉(xiāng)愁。
“姑蘇城外寒山寺”,在姑蘇城外有個寒山寺。寒山與拾得是兩位著名的唐朝僧人。這個寺廟寒山曾經(jīng)住過,便稱為“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廟中暮鼓晨鐘,晚上敲鼓,早上敲鐘。僧人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起床敲鐘了。
圖:亞明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約720—約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唐代詩人。
司空曙是唐朝代宗時“大歷十才子”之一。
這首詩寫眼前的景色,很生動。有一個人釣魚回來,本來應該用船纜將船系在岸上的船樁上,但鄉(xiāng)村的人家很安靜、平和,不會有人把船劃走,今晚也沒有什么風浪,船也不會漂走,因此就不系了。
是月落夜深的時候,正好可以去安睡了。就算晚上起風,吹走了船,這么小的河流,船也不會被吹得很遠,明天早上來找,在茂密的蘆花叢中,淺淺的水邊就可以找到。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張籍(約766—約830),字文昌,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唐代詩人。
張籍曾經(jīng)做過水部員外郎,因此人稱張水部,他是韓愈的朋友。
“復恐匆匆說不盡”的“說”、“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發(fā)”是入聲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約766—?),字仲初,世稱王司馬,唐代詩人。
詩人在一個圓月的十五夜晚,望月寫詩寄情給他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姓杜,做郎中。院子里的月光一片白色,樹上很多烏鴉已經(jīng)飛回巢中,寒冷的露水滴在桂花上,今天晚上這么明亮的月亮,大家都會看月亮,哪個人家看到的月亮,有更豐富的情意呢?
王建寫過幾首《從軍行》,寫去從軍的感情,也寫得不錯。
“中庭地白樹棲鴉”的“白”是入聲字。
“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思”念sì,作名詞。作動詞時念sī。
圖:水墨畫家一青
過三閭大夫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
蕭蕭楓樹林。
戴叔倫(約732—約789),字幼公,一作次公,唐代詩人。
唐朝有兩個有名的古文家,一個叫蕭穎士,一個叫李華。戴叔倫是蕭穎士的弟子。他的詩很有情味。
這首詩是悼念屈原的。屈、景、昭是楚國王族三個有名的姓氏,稱為“三閭”,三閭大夫是屈原被貶后的官職,負責主持宗廟祭祀,兼管王族三大姓子弟教育。戴叔倫經(jīng)過三閭大夫廟,感慨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對楚國那么忠心耿耿,卻不被楚王信任,湖南的沅水、湘水一直向東流去,而屈子的哀怨就像這沅湘之水,東流不盡。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
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應未眠。
韋應物(約737—約792),世稱韋蘇州,唐代詩人。
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和柳宗元并稱“王孟韋柳”,都是唐朝以寫山水著稱的詩人,并且寫的都是很清幽的景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屬”,正當?shù)囊馑肌?/p>
每當秋天的晚上,我就特別懷念你,因為覺得在這樣的情景下,應該有你這樣的朋友。我一邊散步,口中吟誦著寫秋天涼夜的詩歌。古人常常一邊散步,口中一邊念念有詞,有時是背誦古人的詩,有時是醞釀一首自己的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山里寂靜無人,可以聽到松子“啪”的落在地上的聲音。這是寫夜中的寂靜。我想你在這樣的秋夜,也一定有很多詩情的感動吧。這是詩人在一個秋天的夜晚遙想他的朋友。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
悲秋是中國的傳統(tǒng),宋玉《九辯》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钡珓⒂礤a覺得秋天比春天還好,他說秋天的時候一片晴空,白色的鶴飛到萬里的藍天上,引起了很多的詩情。
圖:水墨畫家一青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772 — 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世稱白傅、白文公,唐代詩人。
這首詩講的也不是宏大的主題,而是眼前的景物,但能把它寫出來,就是很好的詩。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是碧綠的顏色。
歐陽炯有一首詞《南鄉(xiāng)子》:“耳墜金環(huán)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頭招遠客?!薄吧北緛硎且环N藍綠色的珠玉。所以詩人說,當日暮黃昏的時候,晚霞不在的這一邊水是清冷的,是碧藍的顏色,而晚霞照上去,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憐”是可愛的意思,古人的“憐”就是“愛”,元稹《遣悲懷》說“謝公最小偏憐女”,指的便是謝公偏愛的女兒。這里詩人說最可愛、美好的時節(jié)是九月初。九月初三的晚上,樹葉、草葉上開始有小小的露珠了,剛剛開始凝露,還沒有變成嚴霜,而初三的月亮是一彎新月。這些眼前的景物,也不必有什么大的悲哀、感慨寄托其中,詩人也要有排遣和欣賞的心境。
渡桑干
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劉皂(約785—約805),唐代詩人。
劉皂沒有很多首詩傳下來,《全唐詩》里只有他五首詩,但這首《渡桑干》很有名。桑干在河北,是永定河的上游。詩人說“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這是一生在外、四方行旅的人,真是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感覺。
“客舍并州已十霜”的“并”在這里念平聲,bīng,“舍”“十”兩字是入聲字。
圖:水墨畫家一青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803—約853),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散文家。
杜牧在晚唐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他的詩很有情韻,很風流倜儻。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押麻韻,念xiá。
“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車”這里押魚韻,念jū,它的另一個正規(guī)讀音押麻韻,念chā。chē是俗音。
“白云深處有人家”的“深”,也有版本作“生”。我個人覺得是“白云深處有人家”,與“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同樣的意思;當然,也可以認為云是從山上流出來的,“白云生處有人家”,那便和“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陶淵明《歸去來辭·并序》)是同樣的意思。這兩個版本都可以,都在流傳。
登樂游原
杜牧
長空澹澹孤鳥沒,
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yè),
五陵無樹起秋風。
杜牧(803—約853),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散文家。
杜牧在晚唐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他的詩很有情韻,很風流倜儻。
樂游原是長安城外不遠的一個高原,登上這個高原,可以看到長安城。杜牧寫《登樂游原》,其實是比較傷感的,雖然也是眼前景物,可是里面有很深的感慨?!伴L空澹澹孤鳥沒”,一只鳥,飛向遠天看不見了。
“萬古銷沉向此中”,人間的歷史興衰也如同這只鳥一般,如此消失了。
“看取漢家何事業(yè)”,漢朝曾是盛世,而現(xiàn)在漢朝又留下了什么?
“五陵無樹起秋風”,“五陵”是漢朝皇帝的墳墓,墳墓上的樹都叫人砍伐了,原本有樹在秋風之中就已凄涼蕭瑟,何況現(xiàn)在連樹都沒有了。
圖:Koho Shoda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商隱(約813 — 約858),字義山,號玉溪 (谿)生,又號樊南生,唐代詩人、駢文家。
李商隱的詩,總是表面顯得很淺近,里面的悲哀卻很幽深。
“初聞征雁已無蟬”,聽到天上雁叫的時候,說明夏天早已過去。
“百尺樓高水接天”,已經(jīng)降霜的夜晚,天上一輪明月照在高樓之上,百尺的高樓,月光如水,從天上灑下來。
“青女素娥俱耐冷”,霜神是青女,月神是素娥,即嫦娥。既然青女是霜神,當然能夠忍耐寒冷。月亮孤獨地掛在天上,當然也能夠忍耐寒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就是在這樣凄涼、寒冷、降霜的夜晚,她們在寒冷之中保持了她們的美麗。“斗嬋娟”,就是說兩個人都能夠經(jīng)受、承擔這種孤獨和寒冷。
《嫦娥》詩中寫的是“嫦娥應悔偷靈藥”,這首詩寫的是“青女素娥俱耐冷”。前一首詩的重點在神話故事,所以用“嫦娥”,這首詩著重于寒冷的感覺,所以用“素娥”。作詩用字的感覺是很微妙的。
江行無題
錢珝
萬木已清霜,
江邊村事忙。
故溪黃稻熟,
一夜夢中香。
錢珝(生卒年不詳),字瑞文,唐代詩人。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江上行船,天已經(jīng)冷了,“萬木已清霜”,看到江邊農(nóng)村的人家正忙著收割,便想到了自己的老家故溪,這時也是稻子熟的時候,于是,這一夜夢見的都是老家稻田的情景。人對于故鄉(xiāng)總是有很深的記憶。
“故溪黃稻熟”的“熟”是入聲字。
秋思三首【其一】
陸游
烏桕微丹菊漸開,
天高風送雁聲哀。
詩情也似并刀快,
剪得秋光入卷來。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宋代文學家。
陸游是一位愛國的詩人。他是會稽人,在江南出生。他生下來的第二年就是靖康之難,北宋敗亡,所以他正是出生在北宋、南宋大變故的中間。陸游終生想收復北方的失地,可是,連辛棄疾這樣的英雄豪杰都沒有達成自己的愿望,陸游當然也沒有達成自己的愿望。他寫了許多豪放的詩篇。這首詩是其中之一。
這首詩蘊含了詩人平生的志意和感情。他說,秋天時,烏桕樹的葉子一紅,菊花就開了。秋天天高氣爽,天上有鴻雁,北雁南飛,這么明媚的秋光,所以“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
圖:水墨畫家一青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
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
見人驚起入蘆花。
戴復古(1167—1248),字式之,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宋代詩人。
月落夜深的時候,正好可以去安睡了。就算晚上起風,吹走了船,這么小的河流,船也不會被吹得很遠,明天早上來找,在茂密的蘆花叢中,淺淺的水邊就可以找到。
相關圖書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
作者:葉嘉瑩 編著;
叢書:“給孩子”系列( 北島主編)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葉嘉瑩:柳宗元的寂寞山水心
轉(zhuǎn)載:聯(lián)系后臺 | 入微信群請加:missfanyi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56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