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能夠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除了得益于大臣對他的鼎立相助以外
,還有呂雉保住了他后方穩(wěn)定,劉邦娶呂雉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里長
,一番混混模樣
,而呂雉在父親的安排下
,自從嫁給劉邦以后,親自打理劉邦的各種生活
,而且還撫養(yǎng)了劉邦之前的一個私生子,因此劉邦對呂雉很是感激
。
本來呂雉家里還算是富裕
,自從嫁給劉邦以后,這日子是過的一天不如一天
,劉邦在前方打仗
,呂雉不僅要照顧家中的老父母親,還要撫養(yǎng)孩子
,劉邦雖然是一個地痞流氓出身
,但是他也知道呂雉對他的好,后來楚漢相爭時
,項羽曾用呂雉的父母威脅劉邦
,說要烹飪他們,劉邦卻說
,等煮好了分他一塊肉吃
,自呂雉知道后,心里也不舒服
,劉邦敢這樣說
,就是覺得項羽一定不敢殺呂雉的父母,雖然最后確實如此
,但是劉邦也自知他自己的做法確實讓呂雉傷心了
。

,痛罵道:你不是人.png" />
劉邦登基以后
,知道呂雉為他付出的一切,因此對于呂雉的家族很是看重
,一時間
,呂氏一族成為朝廷中最大的外戚,呂雉總共為劉邦生下了2個孩子
,一個是漢惠帝劉盈
,一個是魯元公主。
我們都知道
,劉邦在晚年時期最寵愛的一人便是戚夫人
,甚至當時為了戚夫人,想要將呂雉的兒子劉盈太子給廢掉
,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后來呂雉在張良的妙計下,安然讓兒子渡過了此劫,劉邦去世后
,劉盈順利即位為皇帝
,當時他16歲,這樣的局面我們都明白
,所有的朝政都是在呂雉的執(zhí)掌下
。
呂雉大權(quán)在握,在戚夫人很是痛恨
,將她給軟禁了起來
,沒想到,這戚夫人自己找死
,在囚禁期間還寫出了一首歌“兒子為王
,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
,常與死亡相伴
!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
?”呂雉本來不想殺她
,這歌一出,激怒來了呂后
,她一怒之下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并且殘殺了她的兒子劉如意。
劉盈雖然為呂后的兒子
,但是他對母親的殘忍一直非常抵制
,后來當他看到了呂后殘害戚夫人的模樣時,再也受不住痛苦起來
,后來他給呂后寫了一封信“此非人所為
。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根本不是人能做出來的事情。
自從見到戚夫人的慘樣以后
,劉盈對母親的殘忍認識的更是深刻
,從此也落了郁郁寡歡的性格,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
,沒過多久劉盈就去世了
,郁郁而終,終年24歲
。
有關(guān)呂后的一些評論
1.平凡的呂后:
呂雉(音:zhì
,ㄓˋ)(前241年-前180年)
,漢高祖劉邦皇后。單父(今山東省單縣)人
。又稱為漢高后
,呂后,呂太后
。
早年其父為避仇遷居沛縣
,將其嫁與劉邦。劉邦稱帝后
,被封為皇后。生子劉盈
、女魯元公主
。劉邦駕崩后,立劉盈為帝
。把持朝政
。她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中第一個把持朝政的女性,也開了外戚專權(quán)的先河
。
呂雉位居皇后后
,積極幫助劉邦鏟除異己,殺掉韓信等朝中重臣
。
劉邦死后
,她積極扶植呂氏力量,打擊劉姓皇族及勢力
。她將劉邦生前最寵愛的妃子戚氏殺死
,斬去手腳,拋入茅廁
,稱為人彘(zhì
,ㄓˋ),并叫漢惠帝看
。漢惠帝受到驚嚇
,從此不問朝政,不久便死去
。她又先后扶植了兩位漢少帝(劉恭
、劉弘)做傀儡,而將實權(quán)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呂氏專權(quán)的時代
,直到呂雉去世才告結(jié)束。
呂氏外戚專權(quán)
,給西漢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留下了深刻教訓
,以致周勃等誅滅呂氏勢力后
,在劉姓皇族選擇皇位繼承人時,考慮的重中之重就是其母親必不能有一個勢力強大的娘家
。這才引致了漢文帝劉恒的繼位
。
她很堅忍,在劉邦打天下時,與她的兒女和公公顛沛流離,甚至被項羽當作人質(zhì),但一直頑強的活著
,周旋著
,掙扎著;她很成熟
,在劉邦得到天下后
,寵愛戚夫人冷落自己時,沒有自怨自艾
,沒有撒潑吃醋
,她很好地隱藏了妒意,廣交重臣
,維護了自己與兒子的地位和利益
;她很智慧,她設(shè)計為劉邦鏟除了心腹大患
,穩(wěn)定了漢初政權(quán).總之
,她是一位生活的強者,勇敢地面對一切斗爭與波瀾
,從容不迫
,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2崢嶸的呂后
待劉邦平定天下后
,呂后并沒有做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皇后
,她殺功臣,其中有為劉邦打天下的兩大功臣韓信和彭越
,
,那么呂后又為何要殺他們呢?
在劉邦圍殺項羽的時候
,到固陵兩人卻不來增援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采取了張良的一個計策
,就是和那兩人共天下
,兩人才來增援,才有有了大漢王朝
,但是劉邦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把大片的土地分給他們兩人,但是劉邦想殺這兩人卻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正在他巧妙地步步為營地想法設(shè)法殺兩人的時候
,呂后卻殺了他們.
天下平定了
,眼下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立 儲君的問題,當時劉邦當皇帝的時候就已經(jīng)五十五歲了
,他立了嫡長子劉盈為太子
,而與此同時出現(xiàn)了一個女人使劉邦想改立太子,這個女人是
、就是歷史有名的戚夫人
。
戚夫人年輕美貌而又多才多藝,并給劉邦生下一子
,劉邦為其取名為如意
,可見劉邦是多么喜歡這個兒子,劉邦和戚夫人甚好
,除了她年輕美貌外
,更重要的是兩人有共同的愛好,相比呂后來說
,戚夫人更像是劉邦的情人,更適合做妻子
,而呂后更適合做政治伙伴
。
當呂后得知劉邦要廢劉盈,立劉如意之時
,很恐慌
,改立太子意味著她的兒子不能做皇帝而她也不能做皇太后,但是在短暫的恐慌后
,呂后想辦法挽回局面
,她采取兩大行動:一是跪拜周昌說沒有您的話太子這次就要廢掉了,二是請張良出謀劃策請來了商山四皓做劉盈的門客
。
先說周昌是何許人也
,他是西漢大臣,為人耿直
,說話直率
,不阿諛奉承,不過他結(jié)巴
,一次劉邦和幾個大臣商討改立太子的事可問周昌怎么看
?史記中記載: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不可
,陛下雖欲廢太子
,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
,既罷呂后側(cè)耳于東廂聽
,見周昌
,為跪謝,曰
,微君
,太子幾廢。(注:鄧艾也是結(jié)巴
,周昌期期和鄧艾艾艾
,組成了今天的成語期期艾艾)。
再說商山四皓
,他們是四個年國八十的四個隱居山林的老翁
,他們四個人德高望重,不愿意出來做官
,劉邦多次派人去請都都被拒絕
,而為了劉盈把這四個人請來,并依照張良交代的商朝的時候讓這四個人跟在太子之后
。
劉邦舉行了一次朝宴
,文武白官都參加了,太子也參加了
,當臺子走近來的時候劉邦看到了跟在太子身后的四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
,便問,得知這四個人正是他多次請而被拒絕的商山四皓
,又問為何我多次請不下山而做太子的門客呢
?四翁行禮回答:皇上不喜歡讀書人,張口就罵
,而太子是仁義之人愛惜天下的人才
,所以天下人愿意為太子效力,所以我們四個來輔佐太子
,劉邦就說那就請四位好好輔佐太子吧
,待太子等走后,劉邦告訴戚夫人說那四個老翁正是他多次邀請被拒絕的商山四皓
,并說已經(jīng)大勢已去
,改立太子不可能了。
朝宴過后
,戚夫人失聲大哭
,劉邦請戚夫人起來,唱了一首《鴻鵠歌》
,并讓戚夫人伴舞
,歌詞是這樣的:鴻鵠高飛 / 一舉千里 / 羽翩一就 / 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 / 當可奈何 / 雖有繒繳 / 尚安所施,劉邦在這商山四皓身上看到了一種輿論的力量
,此后劉邦再也沒有提起廢立之事
,可見呂后是個人物
。
惠帝死后,呂后開始選擇立誰為皇帝
,惠帝沒有兒子
,她不愿意立劉邦的其他兒子,那么呂后為何要稱制而不立劉邦的其他兒子為帝:從主觀上來講她的權(quán)利欲很強
;二是她內(nèi)心有深深的恐懼(殘忍地殺戚夫人
,殺劉如意)。
那么她為什么能夠稱制:從客觀上講:她有政治才能:例如在廢立太子之事和與戚夫人的挑戰(zhàn)上
,設(shè)計誘殺韓信和彭越上等都顯示了她的政治才能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政治資源:她作為劉邦的原配妻子,雖然自己的親生兒子已經(jīng)去世
,但劉邦的其他兒子仍然叫她嫡母不敢公然和她對抗沒
,所以和劉姓族的關(guān)系基本上還能維持;再就是作為呂后堅強的后盾和核心力量的呂氏外戚
,這個當然不用多說
,肯定是站在呂后這邊的,最后是呂后和功臣元老的關(guān)系
,雖然呂后力排掌握兵權(quán)的諸將
,但對于某臣很是比較看中,她和朝臣的關(guān)系也還可以
。
呂后還做了一件我們今天看來很荒唐的事,她把自己的親外甥女嫁給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就是漢惠帝
,這也就是說親舅舅娶了自己的外甥女
,這是違背倫理道德的,然而呂后就自己的經(jīng)歷認為嫁給皇帝才是好的
,既然自己的女兒不能嫁給皇帝
,那么就讓外甥女嫁給皇帝,這一荒唐之舉是造成漢回惠帝無子的直接原因
,那么是漢惠帝生育能力的問題嗎
?漢惠帝和宮女生下了六個兒子,而且是專門生兒子
,這樣看來他的生育能力沒問題
,我們可以想一下,魯元公主也就是呂后的女兒
,漢惠帝的姐姐只比漢惠帝大三四歲
,這樣看來漢惠帝的妻子能有多大呢,她怎么生育
?即使在有生育能力之后
,漢惠帝是有感情的人
,還要考慮的情感問題吧?所以說漢惠帝到死也沒有和張皇后生過一個孩子
。
在漢惠帝死后而又無子的情況下
,呂后并沒有讓劉邦其他的五個兒子當皇帝,而是自己稱制
,從漢惠帝和宮女的六個兒子中選出來做傀皇帝
,在選傀儡皇帝之前還做了一件殘忍的事就是殺母存子,她把那六個宮女全部殺害了
,然后把六個孩子交予張皇后教育
。
呂后立的第一個是前少帝,然后自己掌握大權(quán)
,但孩子漸漸長大一些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被呂后殺害的
,口出長大要殺呂氏,讓呂后知道后
,就把前少帝想囚禁戚夫人一樣囚禁起來
,向外宣稱前少帝有病不能上朝,然后又讓后少帝做皇帝
。她就這樣稱制八年
。
那么呂后為什么不直接自己稱帝呢?原因有二
,第一是劉邦曾經(jīng)有個白馬盟誓說非劉氏不得稱王
,二是呂后迫于當然朝中還有許多和劉邦打天下的大臣,便不敢自己稱帝
。
雖沒有自己稱帝
,卻放開手腳一下子就封了很多王,封了很多侯
,呂家的人封的差不多了
,只要不是傻子,都封為王
。呂后的分封畢竟和漢初劉邦定的國策是相矛盾的
,也得罪了漢初的一批功臣元老。所以
,在呂后八年的時候
,呂后是稱制八年,呂后八年的時候
,據(jù)說有一次她外出
,忽然看到一條狗,咬了她的腋下一下,咬沒咬
,也不知道
。好像看到一條狗,結(jié)果回來以后
,呂后就說她說一定是劉如意的鬼魂在作祟
。后來呢,呂后就很快也就死了
。她死了以后
,反呂的勢力很快就結(jié)成聯(lián)盟,就把呂氏家族的人都消滅了
,結(jié)束了漢初歷史上具有風云突變的這樣一幕
。
3呂后:功過是非
高祖十二年,劉邦征討黥布時再次受了箭傷
。未回到長安已經(jīng)病勢沉重
,呂后派人找來良醫(yī),打算為劉邦治療箭傷
。醫(yī)生進來后
,劉邦詢問了自己的病情,醫(yī)生說
,可以治療
。劉邦罵道:我以一個布衣百姓之身,手提三尺劍奪取天下
,這就是天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裉旒词棺尡怡o來給我治病
,又有何用
?于是,他拒絕治療
,賞了醫(yī)生一筆錢,打發(fā)醫(yī)生回去了
。
其實
,劉邦已預(yù)感到自己的大限將至。
呂后看到劉邦病成這個樣子
,而且拒絕治療
,這在劉邦一生中是從來沒有過的。于是
,呂后也預(yù)感到劉邦將不久于人世
,她急忙向劉邦詢問: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蕭相國病故,誰可以替代他
?劉邦說:曹參可以
。呂后又問:曹參之后呢?劉邦回答:王陵可以
。但是
,王陵這個人稍有點粗直,認死理
。陳平可以協(xié)助他
。陳平知謀有余,然而難以獨擔大任
。周勃沉著厚道
,不善花言巧語,可以讓他擔任太尉
。呂后再問下面的繼承人
,劉邦說:這以后的事也不用你知道了。呂后有私心
,而且有時私心極重
;但是她沒有篡奪劉姓江山的野心。她關(guān)心并任用劉邦選定的相國人選
,證明她沒有篡奪劉姓江山的野心
。同時,也說明呂后此時關(guān)心政局的穩(wěn)定
。
除了重用劉邦遺言認可的丞相外
,呂后在政治上還有什么作為呢?一個就是廢除苛法
,其次是除妖言令
,這是她對社會的貢獻。但呂后的民間形象如此惡劣
,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牝雞司晨;人性缺失
;談?wù)D戚姬等
。
呂后作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她為鞏固西漢政權(quán)
,發(fā)展?jié)h初經(jīng)濟
,廢除秦朝苛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值得肯定
。但是
,她的兇殘、暴虐
,留下了千古罵名
,也同樣值得人們深思。
4.歷代評論呂后的詩詞或文章
抱歉歷史上直接評論呂后的詩詞鳳毛麟角,只找到幾個側(cè)面描寫呂后的,文章則多為原創(chuàng),就不給你貼了
戚夫人《舂歌》賞析
子為王
, 母為虜
。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
相離三千里
,當誰使告女?
當劉邦在沛宮擊筑高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時
,就已隱隱透露對漢家天下前途的擔憂
。但他畢竟沒能料到:這隱憂在他駕崩不過數(shù)月就出現(xiàn)了,而且是以駭人聽聞的囚戮戚夫人
、毒殺趙王如意的后宮相殘拉開序幕的.戚夫人的《舂歌》
,正產(chǎn)生于這一非常時期。
“子為王
,母為虜”
。《舂歌》這兩句平平的開頭
,實包含了呂后與戚夫人之間一場驚心動魄的明爭暗斗
。作為劉邦的寵姬,戚夫人也曾有過一段曇花一現(xiàn)式的體面和風光:她在劉邦稱王漢中以后
,常侍左右
、深得“愛幸”,竟使“為人剛毅
,佐高帝定天下”的原配呂后
,也因此日見冷落和疏遠;她的兒子趙王如意
,因為頗有乃父“無賴”之性
,不像呂后之子劉盈(后為惠帝)那般“仁弱”,更被劉邦贊為“類我”
,幾乎取代劉盈立為太子
。因為有這樣一段關(guān)涉帝位的爭斗,呂后早就恨透了戚夫人
。一當劉邦駕崩,呂后立即下令
,將戚夫人囚禁“永巷”(別宮)
,“髡鉗(剃去頭發(fā)、頸戴鐵圈),衣赭衣(罪犯所穿赤褐色衣服)”
,罰她操杵舂作
。戚夫人貴為高帝之妃、趙王之母
,旦暮之間便成了呂后的階下之囚
,反映了漢廷后宮突起的風波何其險惡!《舂歌》開頭兩句
,正以戚夫人母子地位的鮮明對比
,唱出了這位貴夫人身陷“永巷”的怨憤和不平。
“終日舂薄暮
,常與死為伍”則緊承起句
,進一步抒寫戚夫人自朝至暮舂作不息的痛苦境遇。戚夫人當然明白:劉邦一死
,劉盈繼立為帝
,身為“皇太后”的呂雉,是再也不會放過她的了
。囚于“永巷”
,罰以舂作,不過是為了羞辱她罷了
;羞辱過后
,還不要致她死命?她實在就是一位遲早待戮的死囚而已
!“常與死為伍”一句
,酸楚惻怛,使悲憤的唱嘆
,一下化作絕望的呼號
,令人不堪卒聽。
司馬遷說:“人窮則反本
。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但對于絕望中的戚夫人來說
,此刻她最放心不下的
,還是兒子趙王。趙王遠在邯鄲
,距長安不啻數(shù)千里
。而今,他知道自己的母親已身陷囹圄嗎
?他可有辦法挽救苦難中的生身之母
?慘毒的呂雉又將怎樣處置他
?戚夫人身在“永巷”,又能托誰向遠方的愛兒報訊
,讓他預(yù)為防備而遠身避禍
?這正是《舂歌》結(jié)句“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汝)”所蘊含的復(fù)雜情思
。它將戚夫人絕望中對愛兒的牽念和希冀
、焦慮和擔憂,表述得多么深切
!
俗話說:“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遏└琛肥瞧莘蛉瞬勹启┳髦畷r脫口而作的歌
,運用的是三、五言句式的“俚歌俗曲”
。歌辭樸實
,明白如話,卻哀怨感憤
、攝人心魄
。它的動人之處,正在于這是發(fā)自后宮之爭中孤弱無依
、慘遭禍殃的婦人心底的真情
,不假掩飾地唱出了她操杵舂作、思遠念子的酸辛
、悲苦
、絕望和幽怨。因為是弱者遭禍
,故最能贏得人們的同情
;因為不假掩飾,語淺而情長
,故最能牽動讀者的心弦
。
不過,對于戚夫人來說
,《舂歌》所帶給她的
,與其說是幽怨的宣泄,不如說是更加慘酷的橫禍:呂太后聽說她歌中提及了兒子趙王
,竟勃然大怒曰:“乃欲倚女(汝)子邪
!”當即施詭計召趙王進京,利用惠帝晨獵外出之機
,以鴆藥毒殺如意
。接著又“斷戚夫人手足
,去眼,煇耳(以藥熏耳令聾)
、飲瘖藥(使啞),使居廁中
,命曰‘人彘’
。”戚夫人從此身無四肢
、既聾又啞還盲
,再也不能詠唱那悲愴的《舂歌》了。見到如此駭人的景象
,連漢惠帝劉盈也禁不住“大哭”
,直斥呂太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
,終不能治天下
。”最后郁郁而死
,終于讓呂后奪了漢家天下
。這樣看來,戚夫人的《舂歌》
,就不是一首尋常的歌了
,它簡直與劉邦“慷慨傷懷”的《大風歌》相承,成了漢宮驚變
、呂后篡政的第一聲不祥悲鳴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
,呂后欲召
,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
,詐令人稱陳豨已破
,紿信曰:‘雖病強入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
,實蕭何所薦
,今其死也,又出其謀
,故俚語有‘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之語
。”后以“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于同一個人
成也蕭何敗蕭何
呂雉:論“狠”算她一個,但非她精彩人生的全部
中國古代有十大酷刑,“人彘” 即為其中一種
。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此有過描述:“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
,飲瘖藥,使居廁中
,命曰‘人彘’
。
此處的 太后就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 ,而被她“制成”人彘的則是劉邦的愛妃 戚夫人
。
據(jù)史料記載
,
呂雉還命人將自己的兒子漢惠帝請至現(xiàn)場觀看戚夫人的慘狀 ,惠帝看后痛哭不止
,直指母親的狠毒
,之后就大病一場。
劉邦去世后
,呂雉“臨朝稱制”
,她的此番作為,除泄當年之憤
,還有“殺雞儆猴”的意味
。當時上至皇親國戚、下至朝中文武百官
,人人自危
。
我們還是先來講講劉邦、呂雉及其一大家子的前塵往事
。
從 歷史 的視野來看待,呂雉是如何從一個16歲的天真少女成為中國 歷史 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的 。
劉邦與呂雉
高祖劉邦
,沛縣人(今徐州豐縣人)
,雖農(nóng)家出身,但不善于農(nóng)事
,因而少時沒少為父親所訓斥
。秦建立后,
劉邦出任泗水亭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笆餅橐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十亭為一鄉(xiāng)”,在當時亭長就相對于現(xiàn)在的村長
。
劉邦平日喜歡 喝酒交友
,其間結(jié)識了蕭何、曹參等摯友
,也因為喝酒
,他還認識了開酒館的曹氏,后來兩人生活在一起
,還生了兒子劉肥,但
劉邦并沒有迎娶曹氏,給母子二人以名分
。
劉邦40歲時,遇到了呂公
。呂公是當?shù)氐拇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家中田產(chǎn)眾多。呂公自視會看相
,據(jù)說他一眼就認定劉邦未來必定成事
,因此毅然決然地將自己唯一的女兒呂雉嫁與劉邦。
呂雉當時只有16歲,正值妙齡
,而劉邦40歲,而且還有外室和兒子
。
當時呂雉的心情
,他人不得而知。但據(jù)史料記載
,成婚后
,呂雉還是任勞任怨地操持著家庭。
兩人生有一子一女,即后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
公元前209,即秦二世元年
,劉邦見起義四起
、秦勢已去,便也參加了起義
,因
他從沛縣起兵,故人稱“沛公” 。
一說
,劉邦是在押解犯人去驪山途中
,因貪杯而導致犯人逃跑
,不得已才起義的(按照秦律當斬)。劉邦索性將犯人全部放走
,自己也跑到芒碭山上躲了起來
。
劉邦這一逃,呂雉等家人難免受到牽連
,但她仍心系劉邦
。據(jù)說,
呂雉曾獨自一人上芒碭山給劉邦送銀兩和生活用品,可見當時兩人感情甚篤
。
之后,劉邦在蕭何
、韓信等人的輔佐下
,勢力日漸壯大,成為擁兵數(shù)十萬
、統(tǒng)領(lǐng)巴蜀和漢中的一方反秦
“漢王” ,與起兵于會稽的西楚霸王項羽成楚漢相爭之勢。
公元前2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