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字的寫法人人皆知,如果你寫“門”字的最后一筆直接下來,而沒有向上的鉤,往往被認為是錯別字,可是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卻偏偏都沒有鉤,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里隱含著一個因書寫匾額觸怒朱元璋而被殺頭的真實故事。
“門”字的這種末筆不帶鉤的寫法源于宋朝,據(jù)說南宋把首都挪到臨安后,玉牒殿走水失火了,殿門都被燒光了,有的大臣上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后一劃都有鉤,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才能避免火災。從此以后凡宮殿里的匾額書寫帶“門”字的都不能加鉤。
明朝開國的初期,諸處宮殿、官舍、城門逐漸建成。一次,朱元璋命中書詹希原為太學集賢門寫門匾。詹希原是明初著名的書法家,到朝中任職為舍人,常為宮殿和公署題寫匾額,人們以其書法為奇,并且將他的書法珍藏,詹希原因此被稱為“國朝第一”。他在寫匾額的時候,把“門”字的最后一豎向內(nèi)鉤起稍微高了一些。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后,大怒說:“我本來想召集賢士,你卻想閉門堵住賢士的路嗎?”于是下令斬首了詹希原,并且用粉液涂掉了“門”字的那一鉤。此后,明朝的各處宮殿、公署、城門的“門”字都不帶鉤,不僅南京城如此,朱棣營建北京城時也沿襲看這個傳統(tǒng)。
清代紫禁城的建筑大體保持了明朝的原貌,只是各城門和宮門的匾額重新進行了命名和更換,主要是增加了滿語,滿漢并列。然后,“門“字沒有鉤的獨特習俗仍被頑強的保持了下來。
溫馨提示:本號推廣的內(nèi)容如有侵權(quán)請銷
溫馨提示:本號推廣的內(nèi)容如有侵權(quán)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tài)圈,我們崇尚分享。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3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