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
編輯 | 趙英雄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無數(shù)的故事在其中上演,有好的,自然有壞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故事或許已經(jīng)不為人們所知,但是故事背后留給人們的啟示還是流傳了下來,很多成為了名言警句,就比如這句俗語“仗義每多屠狗輩”,就是一個關于古代善惡的故事,現(xiàn)代人們也是經(jīng)常使用,它的后面還有一句,一樣的含義深刻,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句話。
仗義每多屠狗輩
相傳, 在明末的時候,在桂林封地的皇親貴族們憑借著皇家的威嚴到處作祟,好養(yǎng)惡犬娛樂,為了訓練惡犬的野性,這些貴族就放惡犬撕咬路人,有一天,一個秀才正好路過,被惡犬撲倒,眼看就要命喪犬口,一個屠夫仗義出手,手起刀落,將惡犬砍死。貴族們當然不干,就到官府告屠夫殺狗,讓他償命,用它們來進行賭博,而憑借這個,一些皇親家里的那些奴才們也開始變得囂張跋扈,甚至有時候連當?shù)氐墓俑疾环旁谘劾铮谒麄冄壑?,每天用于取樂的方法便是,將這些惡犬們給放出去,撕咬路人。 延伸閱讀:趙氏先祖祖墳五大注意事項,做好才能避免災禍
時任廣西右參議的曹學佺,正好審理此事,便判了貴族賠償秀才醫(yī)藥費,而屠夫也無罪釋放,可是貴族們不甘心,花錢收買了秀才作偽證,咬定自己是在和狗玩耍,可是屠夫卻上來將狗殺死。秀才收了這個錢財,這二次審理的時候誣陷了屠夫,曹學佺對于此事非常生氣,大罵:“屠夫好心救你,你卻反咬一口,天理難容?!庇谑?,重新判定此案,了結(jié)后,他在紙上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本文轉(zhuǎn)載自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作者趙英雄)
這個故事,恰巧包含了屠狗者和讀書人兩方,屠狗輩仗義出手救了讀書人,結(jié)果讀書人貪財好利,反過來誣陷屠狗輩,用“仗義每多屠狗輩”和“負心多是讀書人”來進行強烈的對比,更加讓人義憤填膺。
負心多是讀書人
歷史上關于“負心多是讀書人”的故事都太多了,不管是小說演義,還是歷史記載,好像只要負心人沾染上讀書人這個名號,就會顯得更加引人注目。而古代的作者也更加偏愛這樣的題材,《霍小玉傳》中長安名妓霍小玉結(jié)識了書生李益,兩人情投意合,互許終身,永不背棄,霍小玉將自己的積蓄全部資助李益進京趕考,不料李益得中進士后負心,攀高門另娶盧氏,霍小玉悲憤交加,含怨而亡。《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書生李甲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時候認識了教坊司名妓杜十娘,對其一見傾心,杜十娘也見這個人寬厚老實是個可以托付終生的的人,所以便用自己的積蓄為自己贖身,李甲帶杜十娘回家的途中,受到商人孫富的蠱惑,竟然為了一千兩將杜十娘賣給了孫富,十娘知道后在船頭將自己多年積攢的價值連城及金銀珠寶全部扔入江中,然后投河自盡,李甲愧恨自己失去了那么多錢財,最后郁郁而終。
其實在歷史上負心之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為什么知道寫到書生的負心就更加讓人義憤填膺呢?主要是因為一個對比的作用,正是因為讀書人從小接受文化的熏陶,本應該明白禮義廉恥,知書達理,可是他們卻明知故犯,每一個的負心都是在打從小受到的教育和社會道德的臉。我們現(xiàn)代社會也在說,“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壞人不可怕,怕的是有文化的人變成了壞人,他們學過的知識沒有變成造福人類的東西,卻用這些去想著如何害人,如何讓自己逃避懲罰,那么這樣的行為真的是有辱斯文。
趙氏宗親小編有話說:一個富豪在發(fā)生災難的時候,捐贈了幾十萬的救濟款,大家或許對此不會在意,覺得這是富豪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乞丐卻捐獻了幾百元,相比較符號的幾十萬實在是太渺小了,但是人們還是會對乞丐的行為作出稱贊。所以如果一個人作出了超出你道德要求的事,人們便會贊美他;如果他挑戰(zhàn)了道德的底線,社會輿論也會對地位高的人提出更多的批評。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屠夫都是仗義的人,也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負心人,正是因為身為屠夫,處在社會的下層,面對別人的困境還能仗義出手,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才顯得更加貴重。而讀書人,真是因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更應該嚴以律己,恪守己身,用學過的知識保護自己的同時不去危害別人,才是一個正直的人。
這里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3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