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每周三更新
20世紀外國文學-4
關鍵詞:布萊希特
貝爾托·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
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
德國戲劇家與詩人。1898年2月10日,貝爾托·布萊希特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奧格斯堡鎮(zhèn)。年輕時曾任劇院編劇和導演。曾投身工人運動。
1933年后流亡歐洲大陸。
1941年經(jīng)蘇聯(lián)去美國,但戰(zhàn)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歐洲。
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
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
1955年獲列寧和平獎金。
1956年8月14日布萊希特逝世于柏林。
理論與著作有《戲劇小工具篇》《戲劇小工具篇補遺》《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梅辛考夫》《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圓頭黨和尖頭黨》《第三帝國的恐怖與災難》《卡拉爾大娘的槍》《潘蒂拉老爺和他的男仆馬狄》以及改編的舞臺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帥克》《高加索灰闌記》等。他還以演說、論文、劇本的注釋形式,闡述史詩戲劇的理論原則和演劇方法,其中較重要的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間離方法》《論實驗戲劇》《買黃銅》《表演藝術新技巧》等。1948年后,劇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
布萊希特是現(xiàn)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的啟蒙人物。布氏的劇作及戲劇理論對當代戲劇界產(chǎn)生過巨大的震動,并由此成為各國戲劇家的主要研究對象。其實,布萊希特還是一位天才的電影導演,只不過中國觀眾一直無緣于他的膠片作品。
布氏學派
布萊希特戲劇是20世紀德國戲劇的一個重要學派,他對世界戲劇發(fā)生著很大影響。他對中國戲曲藝術給予很高評價。布萊希特也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持肯定態(tài)度,曾多次談論這個體系對現(xiàn)實主義表演藝術所做的貢獻。支持布氏學派的著名理論,就是布萊希特本人提出的“間離方法”。
間離方法
布萊希特演劇方法推崇“間離方法”,又稱“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個新的美學概念,又是一種新的演劇理論和方法。它的基本含義是利用藝術方法把平常的事物變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關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質,使人們認識改變現(xiàn)實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間離方法”要求演員與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把二者融合為一,演員要高于角色、駕馭角色、表演角色。
布萊希特提出的“陌生化”的理論,在于“把一個事件或人物陌生化,首先意味著簡單的剝?nèi)ミ@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當然的,眾所周知的和顯而易見的東西,從而制造出對它的驚愕和新奇感?!边@一理論的源頭,我們可以在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中找到:熟知的東西往往由于熟知而沒有被真正理解。布萊希特在戲劇中將這些“理所當然的”“ 眾所周知的”“ 顯而易見的”成分從事件和人物身上剝離,去除了這種“熟知性”,建立了一種間隔。為的是提供一種認識,這種認識的內(nèi)容用布萊希特的后來進行解釋,即:“不僅能表現(xiàn)在人類關系的具體歷史的條件下——行動就發(fā)生在這種條件下——所允許的感受,見解和沖動,而且還運用和制造在變革這種條件時發(fā)生作用的思想和感情?!彼J為這一過程是一個“累積不可理解的東西,直到理解出現(xiàn)的過程?!?/p>
《四川好人》
德國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創(chuàng)作的寓意戲劇作品。該戲劇采用“神仙下凡”的中國神話故事模式,將故事背景設置于中國的“四川省城”,基本劇情是神仙為反駁“當今好人活不成”的謬論而降臨凡界尋覓好人。好不容易遇見了“好人”、妓女沈黛,但她行善卻不得好報,最終不得不“以惡抗惡”。《四川好人》戲劇,體現(xiàn)了莊子的這樣一種思想,即人或物只有不為世所用,才能終其天年,否則難逃厄運?!端拇ê萌恕分械纳蝼祀m是個煙花女子,卻生就一副菩薩心腸,樂于向窮人們施舍,結果卻處處碰壁,最后不得不賣掉煙店,并失去了愛情。這一“下場”正合了《莊子》中關于有用之材、受累于世的寓言。布萊希特并運用正反同體、一人二身的手法描寫沈黛,通過一善一惡兩個形象的不同遭遇,揭示了社會中好人往往難見容于世,而壞人反而容易左右逢源的道理。
《四川好人》在初創(chuàng)時期并不叫《四川好人》,它是作者1939年重新拾起這個題材,第三次創(chuàng)作時的命名。1939年初,布萊希特準備離開丹麥,繼續(xù)流亡瑞典,收拾行李時,發(fā)現(xiàn)了舊日構思的《四川好人》手稿。布萊希特是個在任何動蕩不定的條件下,都能靜下心來寫作的人,于是便伏在已經(jīng)捆好的箱子上工作起來。他在1939年3月15日的《工作日記》中記載說,幾天前他翻出了《四川好人》的手稿(始于柏林,名為《商品與愛情》),現(xiàn)存五場戲,其中四場可用。寫該作品跟打啞謎一樣,因為其中有換行頭、重新化妝的場面。不過他可以在該戲里發(fā)揮史詩劇的技巧,最終重新回到規(guī)范上來。在這段記載里,第一次出現(xiàn)了“四川好人”的命名,同時也交代了一個事實:該戲最初創(chuàng)作于作者流亡之前,即生活在柏林時期。那時布萊希特稱它為《商品與愛情》,尚不稱它為《四川好人》。《商品與愛情》是作者于1930年在柏林就這個題材進行寫作時的命名,事實上布萊希特早在1927年,就草擬了一個關于該戲的故事大綱,那時它既不稱《商品與愛情》, 也不稱《四川好人》,而是稱《范尼·克雷思或妓女的唯一朋友》。
布萊希特自幼因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善體育活動,常以讀書為樂。書名中的中國“四川”地名,大概是來自作者早年的讀書經(jīng)歷。早在17世紀的德國巴洛克小說中,就有關于中國“四川”的描述。17世紀中葉,一些歐洲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撰寫了大量關于中國情況的報道,一時之間,這類文章和書籍,成了歐洲知識分子炙手可熱的讀物。曾經(jīng)來華傳教的意大利耶穌會士馬丁·馬蒂尼于1654年在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地用拉丁文出版了他記述中國明末清初戰(zhàn)事的《韃靼戰(zhàn)記》。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哈格冬的小說家借鑒該書的素材,在想象、虛構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一部長篇小說《埃關》,又名《偉大的蒙古人》。書中有一位“四川女王”,名叫彭塔利塞亞,又稱中國的“亞馬宗女王”。該“四川女王”身上,有古希臘傳說中亞馬宗女戰(zhàn)士“彭特西勒亞”的影子。從她的性格和經(jīng)歷來看,又很容易聯(lián)想到明末四川女將秦良玉,她是四川忠州人?!八拇ā币簿碗S著該“ 四川女王”最初進入德國知識分子的意識中。
與哈格冬同時代,還有一位名叫埃伯哈特·哈佩爾的小說家,他也借鑒《偉大的蒙古人》這本書的材料,創(chuàng)作了一部長篇小說《亞洲的俄諾干布》。該作品中的“俄諾干布”,指順治皇帝。該書中所寫內(nèi)容,大都與中國歷史事件無關。該作品中,出現(xiàn)了“四川”地名。就這樣,一個令人感到既神秘又模糊的“四川”,隨著,這些希奇古怪的故事,在德國流傳開來。自幼喜歡博覽群書的布萊希特,以他的方式接觸過這些故事。當布萊希特創(chuàng)作以中國為背景的劇本時,信手拈來一個爛熟于心的地名,把它命名為《四川好人》。
《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是一部為反法西斯斗爭服務的作品,創(chuàng)作于1939年底流亡瑞典期間。時代背景是德國三十年戰(zhàn)爭,劇中女主人公名叫安娜·菲爾林,號稱“大膽媽媽”。她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啞女,拉著火車隨軍叫賣,把戰(zhàn)爭視為謀生的途徑,發(fā)財?shù)膩碓础_@個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于戰(zhàn)爭的女人,最終落得家破人亡。這是一個在戰(zhàn)爭中為謀生不怕冒險、不計后果的女人的悲劇。這是一處歷史劇,大膽媽媽的孩子都有映射時代的意義,體現(xiàn)了作者構思的機智。這出戲中所運用的新的表現(xiàn)手法,對于認識布萊希特史詩劇的藝術特點具有重要意義:內(nèi)容簡潔,歌唱性因素,開放形式,共識性場景。
內(nèi)容參考:《外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作品賞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滑明達主編);《文學回憶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木心講述,陳丹青筆錄);《西方美學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朱立元主編);百科詞條等文獻網(wǎng)絡資料;部分內(nèi)容有編輯的理解編撰;圖源cr.網(wǎng)絡公開資料。
底稿整理|王大鵝
內(nèi)容策劃整編|王大喵、李二狗
排版校對|王大喵
欄目|青貓、楊老鴨
576.?布萊希特作品集(套裝共四冊)【二十世紀上半期世界最為著名的戲劇家、詩人,天才導演,當代“教育劇場”的啟蒙人物!“歐洲最后一位知識分子”本雅明、喜劇大師卓別林贊譽!現(xiàn)代戲劇最具影響力的戲劇大師?布萊希特?作品集!豆瓣高分推薦!】.epub
?
鏈接:/s/1w3gUFoEP4G-dHUFQ9BXBbg
?提取碼:PZSE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66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