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渡蘭君來源:渡蘭(ID: dulantea)寡言養(yǎng)氣,寡慮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性。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國學文化主播朗讀音頻
生活中,幸福的配料,不需要太多。
想讓生命過得更好,不是畫蛇添足,而是刪繁就簡;
不是要擁有越來越多,而是留下來的,都恰如其分。
01
少慮
曾讀過一句話:“所有的不堪和煩惱,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戀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擔心和疑慮,全是自己的原因?!?/p>
多思者必累,多想者必苦。
想太多是對生命的煎熬和折磨,更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災難。
契訶夫的小說里寫過一個小公務員的故事。
這位小公務員在劇院里不慎將唾沫濺到了前排的將軍身上,而將軍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小公務員心里害怕,總擔心對方覺得自己是在故意冒犯,誠惶誠恐,不能安心,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
結果惹得本毫不在意的將軍大發(fā)雷霆,小公務員也因此嚇得一命嗚呼。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想得太多,會把簡單的事搞復雜。
過度的思慮,只會讓人焦慮不安,既耗廢了精力,還拖垮了身體。
無端的猜想,往往是自尋煩惱。
一個人最大的內耗,就是跟自己過不去,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復琢磨。
勤思固然能讓人自省,讓人明理,但過度考慮,只會讓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淵。
卸下那些不必要的負擔和糾纏,掙脫心靈的羈絆,才能以灑脫的心態(tài),向前奔赴。
02
少欲
《道德經》說:“少取方可獲得,貪多則會迷惑。”
追求少,方可獲得,追求太多,反而會被紛繁的選擇迷了雙眼。
最難感知快樂的人,不是一無所有的人,而是永遠感到“缺乏”的人。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蝜蝂》。
蝜蝂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無論遇到什么,就拿過來放在背上,漸漸地東西越來越重,但筋疲力竭也不肯停下,直到跌倒摔死。
理應讓你開心的東西,反而讓你倍感壓抑。
人如果長期在負重前行,怎會不垮呢?
欲壑難填。
人想要的越多,越難得到滿足,快樂便越來越少。
生活不妨活得簡單一些,一味求多,不一定真的快樂。
節(jié)制欲望,不走上一條貪圖享樂的道路,才使人更明白,人的幸福來自內在,并非向外索求。
心中真正的安寧,來自于簡單的生活和豐盈的頭腦,而非外在的奢靡與浮華。
03
少言
“百病從口入,百禍從口出?!睈巯ё约海托韫茏∽约旱淖彀?。
言多必有失,語多必傷人。
“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需要說的話,謹慎言說。
賈詡在曹操手下做謀臣,他深知自己并非曹操親信舊臣,對于生性多疑的曹操來說,無疑是一個潛在威脅,他便用“少言”的方式進行自保。
在當時復雜的政治背景中,為求漢魏嬗代順利完成,年邁的曹操一定要選一位符合他心意的君主替他完成心愿。
于是,他找到了賈詡。
賈詡不想卷入這場紛爭,索性來了個“閉口不言”。
不管是對曹操,還是繼任的曹丕,賈詡始終寡言相對。
曹丕即位后,賈詡被封為太尉,死后更配享太廟。
易中天說:“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活得最久,還保全了家人。這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p>
寡言有福。人前不說好壞,人后不論是非。話不言盡,看破不說破,給人留薄面,給己留后路。
聰明的人,從不在言語上與人爭,適時的沉默,是一種智慧,也是一個人最大的自覺。
一個人懂得沉默的智慧,那么人生的路自然會少許多挫折,過得平順安寧。
正所謂:“寡言養(yǎng)氣,寡慮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性。”
夫少者,多之所貴也。
凡事以少為貴,方能得到更多。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舍的過程,與其貪多,不如求少。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7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日運勢解讀:12月16日·癸卯日
下一篇: 動態(tài)之景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