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的浮力作用
形體大的物體
《墨經(jīng)》的這段文字
浮力原理在我國古代得到廣泛應用,史書中也留下了許多生動的故事
三國時期有個早卒的神童叫曹沖(公元196—208年)
圖2-11曹沖稱象
曹沖的“以舟稱象”法,正是浮力原理的具體運用
除了以舟稱物之外
可能
懷丙是中世紀偉大的工程力學家
中國人在流體力學方面的另一項貢獻是創(chuàng)造了測定液體濃度或比重的方法
予監(jiān)臺州(今浙江臨海等縣)杜瀆鹽場,日以蓮子試鹵
。擇蓮子重者用之。鹵浮三蓮、四蓮,味重,五蓮尤重。蓮子取其浮而直,若二蓮直或一直一橫,即味差薄。若鹵更薄,則蓮沉于底,而煎鹽不成。閩中之法,以雞子(即雞蛋)、桃仁試之,鹵味重則正浮在上;鹵淡相半,則二物俱沉。與此相類。圖2-12懷丙使用的兩種打撈船
蓮子、雞蛋
、桃仁都不是完全的圓球形狀。如果選取五個比重不同的這類物體,或五個雞蛋、或五個蓮子,它們在鹽水中的浮沉狀況就各不相同。當某蓮子的比重與待測液體的比重相當時,它就在液體中呈直立懸浮狀態(tài);當某蓮子的比重小于液體比重、甚至小得很多時,它不僅全浮在液面上,而且因其形狀與重心的關(guān)系,它將在液面上取橫臥形式;當某蓮子的比重大于液體比重時,它就沉沒在容器底。這就是姚寬要求“蓮子取其浮而直”的道理。元代陳椿所記述的方法
,已完全類似于近代浮子式比重計(圖2-13)。他寫道:要知鹵之咸淡
,必要蓮管秤試。如四蓮俱起,其鹵為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圖2-13蓮管
在這里
ρgV是重力不是浮力,因為質(zhì)量m=ρV
當浮力小于重力,物體處于下沉狀態(tài)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3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當庭表示后悔">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