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時期的土府
、州明代土府、州
、縣等級建置和設官制度類似于中原府、州、縣,只是知府、知州、知縣及其佐貳官均由不同等級的民族首領(lǐng)充任,宣慰、宣撫、安撫、招討、長官諸司為統(tǒng)轄各少數(shù)民族的專門機構(gòu)。按《明史·地理志》記載,歷明一代,有土府19個、土州47個、土縣6個,宣慰司11個、宣撫司10個、安撫司22個、招討司1個、長官司169個、蠻夷長官司5個。主要分布于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等邊遠省區(qū)。明朝政府除給予土府
、州、縣等各級土官以各種特權(quán)之外,為實行有效的控制,還采取了“流官輔佐”的辦法,收到一定效果。但土官承襲糾紛、爭地仇殺、不服朝命明朝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建置土府、州
、縣的同時,于東北、西北等地建置了羈縻都司、衛(wèi)、所,以當?shù)厣贁?shù)民族首領(lǐng)、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zhèn)撫等官,而由朝廷賜予敕書、印信,使各統(tǒng)部民,因俗而治。在東北黑龍江流域女真居地
,永樂時建置了奴爾干都司及130多個衛(wèi)所。至正統(tǒng)后,在奴爾干都司屬地置衛(wèi)達384個,所四個在西北嘉峪關(guān)以西畏兀兒居地
在川西和青藏地區(qū)的藏族居地,明初先后設置了烏思藏(今西藏大部)
元明清京杭運河
這些羈縻都司
、衛(wèi)、所的建立明顯地加強了各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各民族與明朝政府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聯(lián)系,為中華一統(tǒng)帝國的最終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4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唐代的道
下一篇:
遼代北遷的中原地名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當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