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東漢兵制

      佚名 2025-03-30 10:31:24

      (1)罷兵政策

      公元25年

      ,劉秀即位
      ,建立東漢王朝
      。劉秀鑒于長期戰(zhàn)亂對社會生產(chǎn)力的巨大破壞,決定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實行罷兵
      。罷兵的重點是郡國兵
      。從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到建武二十三年
      ,五次罷省郡國兵。建武六年,罷郡國都尉
      ,都尉原來執(zhí)掌的權(quán)力并入太守
      ,并且取消郡國兵每年秋后的軍事演習。這一措施使郡守從此掌握了軍政大權(quán)
      。建武七年
      ,“罷天下輕車、騎士
      、材官
      、樓船及軍假吏,盡還民伍
      ,唯更踐如故”(陳傅良《歷代兵制》)。這一改革
      ,把郡國兵基本上取消了
      ,原來在郡縣服兵役一年的制度也從此取消。建武九年(公元33年)
      ,省關(guān)都尉(秦漢時期在險要之處設(shè)關(guān)置兵把守
      ,領(lǐng)兵者稱關(guān)都尉)。關(guān)都尉的省撤
      ,等于把關(guān)的編制縮小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罷左
      、右將軍
      。建武二十三年,罷邊郡的亭侯吏卒
      。罷兵政策的實行在東漢初年對恢復(fù)社會生產(chǎn)起了重要作用
      ,具有積極意義,出現(xiàn)了“兵革即息
      ,天下少事”(《后漢書·光武帝紀》)的局面
      。但是也應(yīng)該看到,由于罷省郡國兵
      ,使東漢的國防力量大為削弱
      ,而且造成整個社會的和平麻痹思想。罷兵的消極后果在短期內(nèi)還表現(xiàn)不出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
      ,消極影響就日益明顯。

      首先

      ,郡國兵罷省過多
      ,一遇邊郡和內(nèi)地郡縣發(fā)生動亂,往往措手不及,事到臨頭才增兵置將
      ,派中央軍前往征戰(zhàn)
      。但由于士兵多是招募而來,未經(jīng)訓練
      ,而且忘戰(zhàn)日久
      ,所以往往失敗。劉秀似乎也對此有所認識
      ,往往過一段時間后
      ,發(fā)現(xiàn)罷省過多,又臨時增補
      。漢明帝時
      ,開始逐漸恢復(fù)州郡兵。章帝時
      ,繼續(xù)加強對州郡兵的訓練
      ,使士兵素質(zhì)有所提高。但罷兵的消極影響并未完全消除
      。相反
      ,由于統(tǒng)治者廢置無常,還導致了兵制的混亂

      其次

      ,罷兵過程中形成的郡守獨掌本郡軍事大權(quán)的情況,助長了郡守的割據(jù)野心
      。劉秀統(tǒng)治時期
      ,郡縣地方兵不多,郡守還無力割據(jù)
      。東漢后期
      ,社會開始動蕩,郡守自行募兵
      ,勢力坐大
      ,終于形成割據(jù)局面。東漢不是亡于農(nóng)民起義
      ,而是亡于軍閥
      。東漢末年興兵作亂、割據(jù)一方的董卓
      、袁紹
      、袁術(shù)、劉表
      、呂布
      、劉焉等人都是由郡守、刺史發(fā)展起來的就是證明。其禍始不能不追溯到劉秀這一政策

      (2)募兵制的全面推行

      劉秀罷兵以后

      ,遇到邊境或內(nèi)地有事,中央兵不足以應(yīng)付
      ,只得臨時征集
      。但由于取消都試,征集來的士兵未經(jīng)訓練
      ,戰(zhàn)斗力很低
      ,所以只好轉(zhuǎn)而依靠募兵。募兵規(guī)模越來越大
      ,中央軍均由招募而成
      ,地方郡縣保留的少數(shù)軍隊也由招募而成。最后
      ,募兵制取代了秦漢以來的征兵制成為東漢最主要的兵役制度

      東漢募兵制的招募對象主要是農(nóng)民、商賈和少數(shù)民族

      。招募的辦法有以下兩種:

      一是募以財物。招募士兵往往是臨時遇到非常軍情

      ,所以必須用錢財加以誘惑
      。劉秀起兵時,任光向他建議募兵
      ,任光說:“人貪財物
      ,則兵可招而致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后漢書·任光傳》)東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招募士兵戍隴右
      ,每人給錢三萬,應(yīng)募者都是沖著財物而來
      。不僅如此
      ,東漢統(tǒng)治者還縱容士兵劫掠財物,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當兵

      二是免除賦役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時,孫策就曾以“樂從軍者
      ,一身行
      ,復(fù)除門戶”(《三國志》卷四《孫策列傳》注引《江表傳》)為條件,募得士兵萬余人

      募兵制的盛行給東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首先,募兵制導致了軍隊戰(zhàn)斗力的衰弱。由于挑選不嚴
      ,應(yīng)募者未經(jīng)軍事訓練
      ,素質(zhì)不高,加上一旦應(yīng)募入伍便終身從軍
      ,成為職業(yè)兵
      ,導致疲老衰弱之兵充斥部隊,使戰(zhàn)斗力下降
      。其次
      ,募兵制給地方豪強和官吏造成武裝割據(jù)局面提供了便利條件。東漢初年
      ,地方郡守和刺史還擁兵不多
      ,后來隨著募兵制的發(fā)展,他們乘機四處募兵
      ,招兵買馬
      ,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裝,很快形成割據(jù)的趨勢
      。特別是東漢末年
      ,政治黑暗,社會混亂
      ,流民遍野
      ,地主豪強紛紛擁兵割據(jù),各州郡長官也極力擴充軍隊
      ,割據(jù)局面由此形成
      ,東漢也因此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5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制度演變竟是一場千年&quot;辦公室政治&quot;

      ?" rel="prev"> 從三公到三省
      相關(guān)文章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shù)
      。不僅如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卻也最先就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div   id=,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
      ,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guān)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