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
散步對中老年人最易掌握,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鍛煉的活動。選擇空氣清新,林木幽靜環(huán)境,輕松舒展,不緊不慢地信步而來,一定會感到心曠神怡,周身舒爽。
參加約會和社會活動,如果路程不遠,時間充裕,那末以步當車,及時到達目的地,也是鍛煉機體耐力的良好機會。步行欲達到健身的目的,行走要有一定速度(每分鐘達80~90步為中速,100步以上為快速),路程要有一定距離(一般每天6000步左右,體力強的可達1萬步)。
每天走路1小時左右,一次完成或上下午分次完成。做到自我感覺良好,沒有心悸氣促,全身溫暖舒適或微微有汗。利用“計步器”測定運動量則是更為可靠的科學方法。
2、健身跑
健身跑(即慢跑)的運動量比散步走路大,受到許多中老年人的喜愛,是風靡國內外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健身跑在開始時應舒展活動一下肢體,放松肌肉,作好準備活動。
然后展開雙臂前后擺動,協調而又節(jié)奏,深而均勻地呼吸。鍛煉應從慢至快,時間從短而長,開始初練時慢跑5~10分鐘而不覺胸悶氣短,然后每天逐漸增加至15~20分鐘,每天或隔天一次,最后甚至可增到30~40分鐘。
慢慢結束后,應緩慢步行或原地踏步,不要馬上停下,做好放松整理活動,漸漸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
3、騎自行車
是我國大多數人的主要出行方法,也是一項鍛煉肌肉(特別是腿部肌肉和關節(jié))的全身性運動。很多中老年人仍將騎自行車作為交通和鍛煉身體的兩重功能。
騎車的速度、距離和次數可根據各人體力酌情而定。但老年人究竟年事逐漸增高,應盡量不在刮風、下雨、嚴寒或酷暑時鍛煉。在交通擁擠地區(qū)更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和意外。
1.急性發(fā)作腦血管病變。對于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fā)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中醫(yī)養(yǎng)生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2.伴腰腿疼腰椎管狹窄。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后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y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3.踩棉花感頸椎脊髓病變。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y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fā)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4.笨拙僵硬帕金森病。帕金森病還可能表現為行動遲緩,患者也會感覺走路沒勁,其實是邁不開步。這其實是由于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病情初發(fā)時,患者會感覺邁不開步子而且腿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邁開。金森患者走路時會有笨拙、發(fā)僵感,出門時也容易摔跟頭,家屬要做好看護,以免摔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14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身體虛寒怎么調理 飲食調理有療效
下一篇: ?冬季老人泡溫泉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