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搓足
先用左手搓右足底50下,再用右手搓左足底50下。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激化和增強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機能,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并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二、搓手
雙手先對搓手背50下,然后再對搓手掌50下。經(jīng)常搓手可以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樞紐,增加雙手的靈活性、柔韌性和抗寒性,還可以延緩雙手的衰老。
三、搓額
左右輪流上下搓額頭50下,經(jīng)常搓額可以清醒大腦,還可以延緩皺紋的產(chǎn)生。
四、搓鼻
用雙手食指搓鼻梁的兩側(cè)。經(jīng)常搓鼻可以使鼻腔暢通,并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五、搓耳
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并可以增強聽力。
六、搓腹
先左手后右手,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地輪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進消化,防止積食和便秘。
七、搓腰
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
八、搓胸
先左手后右手在兩肋中間“胸腺”穴位輪流各搓50下,經(jīng)常搓胸能起到安撫心臟的作用。
女性常搓這八部位可有效抗衰老,不過要注意的是,搓手、額和耳時的手法不需要太重,而在搓鼻、肋、腹、腰和足時,手法可適當重些。
瘦身是女孩子最求的方向,但是過程艱辛,讓很多人都中途放棄,現(xiàn)在如果告訴你只要用手指輕松一按,就能夠讓你達到瘦身的效果,你信嗎?保健專家說,只要手指穴位按摩方法對,并配合適當?shù)娘嬍晨刂?,就能刺激身體的重要穴位,增強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等,還能抑制食欲改善便秘。
1:首先學習按摩穴位的三種方法(通用方法不特指穴位)
針對不同癥狀,掌握以下3大按摩手法,輕松應(yīng)對各種困擾。
A:緩慢按壓法(可以放松身體,緩解疼痛)
1)默數(shù)5下慢慢用力對準穴位按壓。
2)堅持7秒。
3)默數(shù)5秒慢慢松開。
B:斷續(xù)按壓法(提高肌肉機能)
1)默數(shù)2秒快速對準穴位按壓。
2)堅持2秒。
3)默數(shù)2秒快速松開。
C:自然按壓法(即可放松身體,緩解疼痛也可以提高肌肉機能)
1)默數(shù)3秒對準穴位按壓。
2)堅持7秒。
3)默數(shù)3秒慢慢松開。
2:然后學習按摩時的呼吸方法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可讓按摩效果事半功倍。
1)手指松開穴位時充分吸氣。
2)按壓穴位時吐氣。
3:局部瘦身按摩
手部五指都連通著很多條經(jīng)脈,各指都對應(yīng)身體相應(yīng)部位,只要逐次刺激按壓穴位,就能達到局部瘦身的效果。首先要找準穴位,如圖所示,五指并攏伸直,穴位就位于大拇指根部兩條經(jīng)脈的凹陷處。
1)瘦臉
左手掌心朝上,右手食指及中指將左手大拇指向穴位處按壓,配合好呼吸,早晚左右手各重復10組。
2)瘦手臂
左手掌心朝上,右手食指及中指將左手食指向穴位處按壓,配合好呼吸,早晚左右手各重復10組。
3)瘦腹
左手掌心朝上,右手食指及中指將左手中指向穴位處按壓,配合好呼吸,早晚左右手各重復10組。
4)瘦腰
左手掌心朝上,右手食指及中指將左手無名指向穴位處按壓,配合好呼吸,早晚左右手各重復10組。
5)瘦腿
左手掌心朝上,右手食指及中指將左手小拇指向穴位處按壓,配合好呼吸,早晚左右手各重復10組。
4:改善痤瘡
按摩刺激合谷穴,可以提高肌膚免疫力,改善痤瘡及痘痘。合谷穴位于食指與大拇指骨胳交差處略微考前的部位。右手大拇指從食指根部開始向合谷穴按摩,采用自然按壓法,每天堅持1-3分鐘。
5:治療便秘
按摩刺激左神門穴,可以提高消化系統(tǒng)功能,加速腸胃蠕動從而達到治療便秘的效果。
左神門穴位于左手手腕處對準小拇指的一條粗經(jīng)脈上。每天早晨起床時用右手食指指腹輕輕按摩此穴位7次。
6:改善手腳冰冷
按摩刺激陽池穴,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手腳冰涼的虛弱體質(zhì)。如圖所示,陽池穴位于手腕根部中間的凹陷部位。每天早晚用右手拇指逆時針畫圈按摩此穴位2次。
穴位按摩的幾大技巧和方法都介紹給大家了,如果你想瘦,那么就跟著我們一起努力吧。
穴位,是中醫(yī)學的瑰寶。自古人們就常常通過針灸、推拿、艾灸以及點按等方式刺激經(jīng)絡(luò)的對應(yīng)穴位,以起到治病 養(yǎng)生 的作用。
人體總計穴位有720個,通通記住難度很大,記住這5個重要的 養(yǎng)生 穴位,經(jīng)常進行按摩,對身體特別好。
1、足三里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足三里是最常用的 養(yǎng)生 穴位,長期按摩足三里能夠緩解胃部的不適,當患者出現(xiàn)胃痛、胃脹、胃部消化不良癥狀時,都可以通過按摩足三里緩解患者癥狀。
另外平時按摩足三里,不僅能夠疏通經(jīng)絡(luò),還能夠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對于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按摩足三里還可以清除體內(nèi)的濕氣。
該穴位可以每天進行按壓、拍打,時間在10分鐘左右。
2、人迎穴
位置:喉結(jié)旁開1.5寸。
每天用食指的指腹按摩人迎穴100~200次左右,對于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另外一些咽喉炎的患者,也可以通過按摩人迎穴來改善咽喉不適的癥狀。長期按摩人迎穴還能有助于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面癱等疾病。
3、關(guān)元穴
位置:位于臍下三寸處。
關(guān)元穴是女性常用的保健穴位,按摩關(guān)元穴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夠改善患者排尿不暢等問題,對于女性患者來說還可以緩解宮寒痛經(jīng)等婦科疾病。按摩關(guān)元穴不僅適用于女性,男性也可以按摩,能夠緩解腎虛的問題。
4、養(yǎng)老穴
位置:位于人體的前臂伸側(cè),腕后1寸的地方。
經(jīng)常按摩養(yǎng)老穴,不僅能夠起到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還能夠補充人體所需要的各種陽氣,改善心臟供血問題。很多老年人心腦血管不好,容易高發(fā)心肌梗塞,長期按摩養(yǎng)老穴,能夠改善心臟供血不足現(xiàn)象。另外養(yǎng)老穴還能夠幫助半身不遂和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改善生活質(zhì)量。
按摩養(yǎng)老穴時,手微握拳,用拇指的指腹來按揉穴位,按揉時力度要均勻、柔和,力度以局部有明顯的酸痛感為佳。一邊按揉,一邊配合舒緩的呼吸。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 3 分鐘即可,左右手可交替進行按揉。
5、合谷穴
位置:虎口處。
合谷穴在中醫(yī)上有一句話叫做“面口合谷收”,所以,頭面部疾病大部分合谷穴都可治療,比如頭痛、牙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流鼻血、耳聾、口眼歪斜等。
合谷穴還有清熱的作用,對于熱病、無汗癥、多汗癥,合谷穴也有治療作用。合谷穴對婦產(chǎn)科疾病,比如滯產(chǎn)、經(jīng)閉也有治療作用。對于腹痛、便秘、上肢疼痛,合谷穴所在的解剖位置,就是手掌附近的疼痛都有治療作用。
按摩人體穴位,對于不同的疾病要選擇不同的穴位進行按摩,不僅能夠使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還能夠預防各種疾病的發(fā)生。雖然通過按摩穴位能夠有效地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huán),但是在按摩過程中,也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
春氣萌動,萬物破土而出,人體也順應(yīng)天時,開始生發(fā)陽氣。
此時 養(yǎng)生 ,可以通過按摩等方法刺激體表經(jīng)絡(luò)和腧穴。以下介紹幾個穴位 養(yǎng)生 方法,幫助大家在春季疏通經(jīng)絡(luò),調(diào)暢氣血,頤養(yǎng)臟腑。
位于腳底足心前三分之一處,是全身關(guān)鍵穴位之一。
陶憲凝繪
按摩方法
端坐,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右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涌泉穴部位,不計次數(shù),至足心發(fā)熱為止。
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進行類似操作。
在熱水泡腳后做此按摩則效果更佳。
功效
涌泉穴為腎經(jīng)起始穴位,常按摩有滋腎水、疏肝明目、健足的作用。
按摩方法
用大拇指,輕輕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力度以穴位處微有酸脹為度,每次按揉約3~5分鐘,可以起到緩解經(jīng)期小腹疼痛、墜脹等不適癥狀。
三陰交的按摩方法
功效
三陰交穴作為足三陰經(jīng)的交會穴,具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
按摩方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鐘,以穴位處有酸脹、發(fā)熱的感覺為宜。
足三里穴的按摩方法
功效
刺激足三里穴能促進氣血運行,身體強健。
定位
太沖穴是肝經(jīng)的一個穴位,在腳背部,第1、2跖骨結(jié)合部之間的凹陷處,找此穴時,先找到第1、2趾的趾縫,然后以大拇指或其他手指沿趾縫向腳踝方向推,直到推到兩塊骨頭,太沖穴就在這兩塊骨頭前方的凹陷處。
陶憲凝繪
按摩方法
先找到太沖穴所在位置,仔細尋找最痛的點,然后用適當?shù)牧?,向行間穴(在腳背上,大腳趾與第2腳趾縫紋端的凹陷處,距離太沖穴約2寸)的方向推揉3~5分鐘。
功效
太沖穴有腳上的“虎口”之稱,它是肝經(jīng)的第一大要穴,既能消散肝火,又能緩解抑郁情緒。
當怒火沖天的時候,按揉太沖穴還有助于平心靜氣;心煩意亂的時候按揉太沖穴,可以寧心安神;頭昏眼花時按揉,還可以讓人神清氣爽。
按摩方法
按摩陽溪穴:用指腹點揉陽溪穴,力度由輕到重,以能耐受為度,每次15~20分鐘。
按摩陽谷穴:拇指指端放在陽谷穴處按掐,一掐一松,14次為一循環(huán),3循環(huán)為1次治療。
三陽穴的按摩方法
功效
陽溪穴能清肺止咳、利咽明目、行氣止痛。
陽谷穴能清熱瀉火、安神醒腦,經(jīng)常按摩可以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35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胸腹部自我按摩保健法
下一篇: 新媽媽怎樣預防產(chǎn)后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