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血虛:
面色不華或萎黃,頭暈眼花,爪甲色淡,舌質淡、脈細無力。
心血虛:
在一般血虛見癥的基礎上,又兼見心悸、怔忡、健忘多夢、失眠等癥。
肝血虛:
在一般血虛見癥的基礎上,又兼見眩暈、眼花、手足發(fā)麻、肢體拘攣、爪甲干枯、睡眠不安、月經不調、或經量明顯減少等癥。
心脾兩虛:
在心血虛的見癥基礎上,又兼見食欲減退、神疲乏力、月經不調、崩漏失血等癥。
可見,不同血虛癥狀不同,病因不同,人們補血時一定要辨證,以對證施藥。
“血虛”是中醫(yī)學中的證名,中醫(yī)中沒有貧血一說?!柏氀笔俏麽t(yī)中的病名,西醫(yī)中也沒有血虛的說法。兩個概念范疇不同,有著不同的含義。
中醫(yī)學中所言的血虛,主要是通過臨床表現(xiàn)來診斷,有著不同的含義,是對頭暈眼花、手足發(fā)麻、面色蒼白和萎黃、婦女月經量少、心悸失眠、閉經等一系列癥狀的總概括,但未必有血象的異常。
西醫(yī)所說的貧血,是指人體循環(huán)血液中單位容積內血紅蛋白、紅細胞數(shù)和紅細胞壓積低干正常值的病理狀態(tài)。種類較多,如缺鐵性負血、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而以缺鐵性貧血較為常見。貧血一般有面色蒼白或萎黃、唇甲眼瞼淡白等“貧血貌”,還可有頭暈眼花、心慌心悸等癥狀。
所以可以說血虛與貧血有相同之處,但也不盡相同,不能劃為等號。中醫(yī)的血虛證,絕對不等于西醫(yī)的貧血癥;但西醫(yī)診斷的貧血癥一般都屬于中醫(yī)“血虛”的范疇。也就是說,有血虛的病人不一定有貧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41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老年人跳什么舞比較適合?
下一篇: 濕熱體質癥狀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