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體特征: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濕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2、型體特征:形體偏胖或消瘦。
3、面部,發(fā)黃發(fā)暗,面部油膩。
4、唇紅齒黃、牙齒黃、牙齦紅、口唇紅。
5、皮膚易生痤瘡,發(fā)紅、膿皰。
6、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體味大。
7、大便燥結或粘滯不爽,異味特別大,臭穢難聞。小便黃赤、顏色很深。
8、男性多有陰囊潮濕;女性常有白帶多,色黃,外陰經常瘙癢。
9、舌像:舌紅苔黃。舌質紅,舌苔黃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發(fā)怒。
11、發(fā)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石淋、熱淋等病。
12、適應能力:不能耐受濕熱環(huán)境;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huán)境較難適應。
13、濕熱體質容易生病。脂溢性脫發(fā)、痤瘡、體味、淋證;泌尿道感染,帶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皮膚特別容易生膿腫瘡瘍、容易得癬癥:皮癬、腳癬、體癬、黃疸。還有對肝膽的感染性疾患。這種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出現(xiàn)筋骨肌肉的疲勞,易腰酸背痛、渾身疼的難受。
1、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
2、滋補不當: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這樣的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促生或者加重這種體質。
3、肝炎病毒攜帶:肝膽是薄弱環(huán)節(jié),肝膽疏泄不好,很多發(fā)現(xiàn)肝經膽腑等的癥狀。
4、先天稟賦。
5、長期生活在濕熱環(huán)境下,比如廣東、海南。亞健康狀態(tài)特別多見于濕熱體質。
6、嗜煙酒的,經常熬夜的,這種人外形不好看:牙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下體異味很大,白帶多黃。如果你抽煙喝酒又熬夜,那你注定是個濕熱體質。注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煙熏火燎的面容,說話像唐老鴨一樣,口唇烏,一開口,牙齒是黑的,舌苔黃膩;滿嘴的口氣,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濕熱體質人群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面垢油光,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脾氣比較急躁,女性易帶下增多、月經不調等癥狀;易患痤瘡、瘡癤、胃腸炎、黃疸、膽囊結石等疾病。
不良的飲食結構及習慣是形成濕熱體質的重要因素。氣機運行失常,痞塞經絡,再加之時感六淫,助生痰濕,痰濕郁而化熱,久而久之不得矯正,則形成濕熱體質。濕熱體質人群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食膳調攝:
養(yǎng)成按時進食排便的習慣
卯時也就是早晨5點到7點,是大腸經值經之時,此時大腸蠕動是一天中最強的時間,所以正常情況下,這個時間應該去解大便,這樣大便就不會太干燥,容易形成香蕉式的黃軟便。對于便秘的人群,此時即使沒有便意,也應該定點去廁所蹲上1分鐘左右,因為蹲便本身也可以促進大腸蠕動,以便養(yǎng)成卯時定點解大便的習慣。
辰時、巳時分別為胃經和脾經值經之時,也就是早晨7點到11點,是脾胃血液循環(huán)最佳之時,此時大腸已經排空,胃酸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均有所增加,胃腸的蠕動功能也是一天之中最強的時候,故應做到早飯吃好;而到了晚上,人體活動減少,整體血液循環(huán)有所下降,胃腸蠕動減弱,各種消化液分泌也相應減少,所以應做到晚飯吃少。
改善飲食結構
以“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為飲食原則。五谷在古代指的是粳米、麻,大豆、麥、黃黍,實際上是泛指各種谷物。五谷為養(yǎng)是講谷物是最 養(yǎng)生 的,濕熱體質人群一定要注重對五谷雜糧的攝入。
濕熱體質的人要想改變濕熱內蘊的體質狀態(tài),宜食用清涼瀉火、化濕利水的食品,如薏米、帶心蓮子、紅小豆、蠶豆、綠豆、綠豆芽、鯽魚、鯉魚、海帶、紫菜、田螺、牡蠣、海蜇、蝦、冬瓜、絲瓜、苦瓜、黃瓜、綠葉蔬菜、野菜、蓮藕、瘦豬肉等。
忌食辛辣油膩、溫燥滋補、肥甘厚膩的食物。辣椒、大蒜、荔枝、芒果等溫熱果蔬應當少吃,白酒、奶油、動物內臟、狗肉、鹿肉、牛肉、羊肉均應忌食。
推薦藥膳
1、涼拌三皮
原料:西瓜皮、黃瓜皮、冬瓜皮各200克,鹽適量。
制法:西瓜皮刮去外皮,冬瓜皮刮去絨毛外皮,均洗凈,與黃瓜皮一起,在沸水鍋焯一下,晾涼,切成條,盛入盤中,加少許鹽拌勻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減肥。
2、腐竹炒莧菜
原料:水發(fā)腐竹100克,莧菜200克,植物油、蔥絲、鹽、味精、白糖、水淀粉各適量。
制法:炒鍋中加入油燒熱,放入蔥絲,炒出香味,下腐竹段燒至七成熟,再加入莧菜段翻炒,加入鹽、白糖、味精炒熟,用水淀粉勾芡收湯即可。
功效:養(yǎng)胃祛痰,清肝通竅。
3、薏米銀菊飲
原料: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9克,薏米60克。
制法:薏米洗凈,用清水泡透,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20分鐘,放入甘草、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煮1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4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脾胃虛弱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驅蟲劑的基本配伍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