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傷食型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癥狀,治宜去積消食,主要采用消導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時應節(jié)制乳食,常用方劑為保和丸加減。
2、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fā)熱、鼻塞流涕等癥狀,治宜祛寒化濕,主要采用芳香化濕藥品,以疏風散寒化濕,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3、濕熱型
常見癥狀有瀉下稀薄,水分較多,或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粘液,腹部時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惡,肢倦怠,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治宜清熱利濕,常用加味葛根芩連湯。
4、脾虛型
大便稀溏,多見食后作泄,色淡不臭,時輕時重,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常反復發(fā)作。治宜健脾止瀉,主要采用健脾益氣止瀉藥品,以健脾理氣化濕,常用加味參苓白術散。
你遇到過經(jīng)期腹瀉的尷尬嗎?
一般來說,月經(jīng)一來就拉肚子,多是跟經(jīng)期盆腔充血及分泌的前列腺素影響有關。
在月經(jīng)來臨之前,體內(nèi)會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來促使子宮平滑肌在月經(jīng)期能起到收縮止血的效果,而子宮在收縮過程中,也可能會刺激到其附近的直腸而引起腹瀉,同時,體內(nèi)分泌的這些前列腺素也可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使其蠕動加快而出現(xiàn)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
而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月經(jīng)一來就腹瀉,多與脾虛腎弱的體質(zhì)有關,脾虛時,可因脾的運化水濕功能失常而出現(xiàn)泄瀉,腎虛時,也可因不能溫煦脾陽而導致泄瀉。
說起腹瀉,估計有些親身經(jīng)歷過的會頗有一番感受。尤其是在旅途中,坐著長途車而短時間沒法靠站,或者在旅行途中短時間找不到衛(wèi)生間,而這個時候又腹瀉,便意頻頻,內(nèi)急難忍, 那種 感覺真的是叫人既尷尬,又難受。當然這樣的場景,要是沒有親身體驗過,也只能腦補一下畫面了。
一般來說,短期腹瀉,其實倒還好,吃點藥,打點針,估計也就好了。但如果是長期腹瀉,這就要引起重視了。 對于長期腹瀉,中醫(yī)是這么認為的,反復發(fā)作、久瀉不愈的泄瀉,稱之為久瀉 。對于久瀉的原因,早在明代著名醫(yī)學家龔廷賢的《壽世保元·泄瀉》中有過明確記載:“大抵久瀉,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劑,損其真陰,元氣不能自持,遂成久瀉?!?/p>
對于久瀉,在臨床調(diào)理中,也是需要進行辨證施治的。久瀉雖然也是泄瀉的一種,但是在臨床中也是有它的細微之處,需要進行仔細分辨,然后根據(jù)每種證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一般來說,根據(jù)久瀉的病因病機,將久瀉分為 肝氣乘脾、脾虛泄瀉、腎虛泄瀉、水飲留腸、瘀阻腸絡 等證型。
這種證型導致的久瀉,平素多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等癥,每因情緒緊張或憂思惱怒,就會發(fā)生腹痛泄瀉,舌脈方面主要以舌質(zhì)淡紅、苔薄、脈弦為主。一般調(diào)理選擇 抑肝扶脾 的原則,可以用 痛瀉要方 。
一般來講,主要有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等癥為主,舌脈上主要以舌淡苔白、脈細弱為主。一般調(diào)理選擇 健脾益氣 ,可以用參苓白術散。
脾虛久瀉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證型,在這個證型中又分為三個類型,上述所說的是脾虛常規(guī)證型的證治方藥。而如果是脾陽虛衰,陰寒內(nèi)盛,除了腹瀉之外,還會導致 腹中冷痛,手足不溫 ,這個時候就要用 溫中散寒 的方法來調(diào)理,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加減調(diào)理。
如果脾虛到了一定程度,從而中氣下陷,久瀉不止,甚至脫肛的,那就要采用 補中益氣 的方法了。對于補益中氣的方子,比較經(jīng)典的就是金元四大家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并重用黃芪、黨參來 益氣升清、健脾止瀉 。
這種泄瀉,又被稱之為 五更瀉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泄瀉多在黎明之前,便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而且在舌脈上,也會以舌淡苔白、脈沉細為主。這種情況,一般需要 溫腎健脾、固腸止瀉 ,可以選用四神丸加熟附子、炮姜炭以增強其溫腎暖脾之力。
對于腎虛泄瀉,還有一種老年久瀉的,這個也需要另外對待。如果年老體衰,久瀉不止,這種除了腎虛之外,可能還有中氣下陷的病機在里面,屬于 脾腎陽虛證 型,所以可以用桃花湯加減。
這種情況,一般會有形體消瘦,腸鳴轆轆有聲,便瀉清水,大便呈泡沫樣,泛吐清水,腹脹尿少等癥狀,在舌脈上,多以脈象濡滑、舌質(zhì)淡、苔白滑為主。在調(diào)理上,可以選擇 健脾利濕、前后分消 的方法。在方劑使用上,可以用苓桂術甘湯合己椒藶黃丸。
瘀阻腸絡導致的久瀉,一般會有泄瀉日久,瀉后有不盡之感,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面色晦滯,口干不欲多飲等癥狀,在舌脈上,主要以舌邊有瘀斑,或舌質(zhì)暗紅,脈弦小澀為主。這種情況,在調(diào)理上多以 化瘀通絡、和營止痛 為主,在選方的時候,可以選用少腹逐瘀湯加減。
分類:健康/養(yǎng)生 >> 保健常識
解析:
脾胃虛弱,經(jīng)常腹瀉的人吃以下水果較好:
1.蘋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氣不足,腹瀉,便秘等。
2.荔枝:味甘微酸,性溫。有補脾益肝,養(yǎng)血安神之效。用于脾虛久瀉,胃疼腹痛,呃逆等。
3.石榴:味甘、微酸、澀,性溫。能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甜石榴用于胃陰不足,口渴咽干,小兒疳積;酸石榴可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石榴皮殺蟲、驅(qū)蟲,治蟲積腹痛。
其中蘋果是雙向的,腹瀉,便秘都可調(diào)節(jié)。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fā)生痙攣性收縮,胃病高發(fā)是規(guī)律。還有一部分人沒有胃病,但天氣一冷,特別容易出現(xiàn)反胃、腹瀉、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況,仿佛胃也受涼了,該怎么辦呢?
脾胃陽虛,受冷易腹瀉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保健科主任陳瑞芳介紹,脾胃陽虛的人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所謂“脾胃陽虛”,在中醫(yī)的描述為:“腹脹滿冷痛,喜熱飲,喜暖喜按,嘔吐清水,食少便溏,氣短無力,舌淡,苔白滑,脈沉細”。通俗地講,就是吃東西比較容易腹瀉,腹?jié)q,尤其吃冷東西時,有時還會回清水,反胃作嘔。特別在冬季,這種身體現(xiàn)象會非常明顯。
對付“胃寒”:胡椒入菜
對這種體質(zhì)的人,有個很簡單的方法。陳瑞芳建議他們做菜,煮湯煮粥時,加入少量胡椒、干姜、陳皮。這幾樣食物性平辛溫,正能怯寒邪,保胃氣。這個方法不止適用于冬季,對于脾胃陽虛的人,一年四季的飲食都可以堅持。
且涼是他們的大忌。吃冷食,身體受寒都特別容易引發(fā)腹瀉。
對付反胃:口含生姜
中醫(yī)有云:“生姜為嘔家圣藥”。陳瑞芳介紹,生姜是對付反胃、嘔吐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你反胃想嘔吐,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入口中,唾液把辛辣的姜汁吞入胃中,就能緩解嘔吐癥狀。
冬季多喝熱粥
冬季的養(yǎng)生方法是喝熱粥。
粥的主要原料多為粳米、小米或糯米,它們不但含有豐富養(yǎng)分。且分析食物特性:大米、小米、薏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氣、補脾虛的功效,因而,冬日食大米粥非常有益。
在熬制的過程中,可以在粥中配以各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輔料,如蓮子、淮山、枸杞、紅棗、芡實等,對抗胃寒的作用也更加顯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71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婦吃什么食物健脾胃?
下一篇: 脾虛怎么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