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本草圖經(jīng)》)
【異名】莨菪子(《本經(jīng)》)
【來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莨菪,又名:橫唐(《本經(jīng)》)
,行唐(《別錄》),閃(《玉篇》),山煙、山大煙、野大煙。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
生于宅邊的荒地上
,或為栽培。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東、江蘇、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本植物的根(莨菪根)亦供藥用
【采集】8~9月
【藥材】干燥的種子,略呈腎形或?qū)捖褕A形
,兩面扁平,直徑約1毫米,表面棕黃色或灰棕色,有細密的網(wǎng)紋,臍點處凸出。氣無,味微辛。以粒大、飽滿、無雜質(zhì)者為佳。主產(chǎn)河南
、河北、遼寧。此外過去尚有一種進口天仙子
【化學(xué)成分】 含莨菪堿(hyoscyamine)
【炮制】《雷公炮炙論》:"修事十兩,以頭醋一鎰
【性味】苦辛
①《本經(jīng)》:"味苦
②《雷公炮炙論》:"大毒。"
③《別錄》:"甘
④《藥性論》:"味苦辛。微熱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心
【功用主治】定癇,止痛
①《本經(jīng)》:"主齒痛出蟲
②《別錄》:"療癲狂風(fēng)癇,顛倒拘攣
③《藥性論》:"生能瀉人
④《本草拾遺》:"主痃癖
⑤《日華子本草》:"燒熏蟲牙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
【宜忌】有大毒
,內(nèi)服宜慎。①《本經(jīng)》:"多食令人狂走。"
②《雷公炮炙論》:"勿誤服
,沖人心,大煩悶,眼生星火。"【選方】①治五癲
,反側(cè)羊嗚,目翻吐沫,不知痛處:豬卵一具(陰干百日)②治風(fēng)痹厥痛:天仙子三錢(炒),大草烏頭
、甘草半兩,五靈脂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湯下。(《圣濟總錄》)③治積冷痃癖
,不思飲食,四肢羸困: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棗四十九枚。上藥,以水三升相和,煮水盡,即取棗去皮核。每于食前吃一枚,粥飲下亦得,覺熱即止。(《圣惠方》)④治年久呷嗽:莨菪子
、木香、熏黃等分。為末,以羊脂涂青紙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燒煙熏吸之。(《崔氏纂要方》)⑤治水瀉日久:青州干棗十個,去核
,入莨菪子填滿,扎定,燒存性。每粟米飲服一錢。(《圣惠方》)⑥治赤白痢,臍腹疼痛
,腸滑后重:大黃半兩,莨菪子一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食前。(《普濟方》妙功散)⑦治石癰堅如石
,不作膿者:醋和莨菪子末,敷頭上。⑧治惡瘡似癩者:燒莨菪子末敷之。
⑨治被打傷破
,腹中有瘀血:末茛菪子敷瘡上。⑩治?犬毒:服莨菪子七枚,日一
。(⑦方以下出《千金方》)天仙子價格
天仙子圖片_天仙子的功效與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19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