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
(《唐本草》)
【異名】熏渠(《唐本草》)
,魏去疾(侯寧極《藥譜》),阿虞、形虞(《酉陽雜俎》),哈昔泥(《綱目》),五彩魏(《中藥志》),臭阿魏(《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阿魏
、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的樹脂。【植物形態(tài)】①阿魏
多年生草本,具強烈蒜臭
。初生時只確有根生葉,至第5年始抽花莖;花莖粗壯,高達2米,具縱紋。葉近于肉質(zhì),早落生長于多沙地帶。分布蘇聯(lián)中亞細亞地區(qū)及伊朗
②新疆阿魏
多年生草本,高50~200厘米
生于戈壁灘及荒山上。分布新疆
③寬葉阿魏
多年生草本,高達2米
分布新疆
【采集】未開花前采收
【藥材】阿魏商品多數(shù)由球粒凝聚而成大小不等的塊狀。外表暗黃色或黑棕色
新疆阿魏的樹脂為灰白色至淺棕黃色的脂膏狀物
產(chǎn)新疆
【化學成分】阿魏含揮發(fā)油、樹脂及樹膠等
揮發(fā)油中含蒎烯
本品不含游離傘形花內(nèi)酯,但如與鹽酸共煮
【藥理作用】從阿魏根或根莖切開后所得之橡膠樹脂即阿魏
阿魏煎劑在體外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與硫黃
新疆阿魏的水煎劑或水-醇提取液
【炮制】揀去雜質(zhì)
《雷公炮炙論》:"凡使阿魏
,先于凈缽中研如粉了,于熱酒器上燕過,任入藥用。"【性味】苦辛
,溫。①《唐本草》:"味辛
,平,無毒。"②《海藥本草》:"味辛
,溫。"③《日華子本草》:"熱。"
④《本草正》:"味苦辛
,性熱,有毒。"【歸經(jīng)】入肝
、脾、胃經(jīng)。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胃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太陰
、陽明經(jīng)。"⑨《本草新編》:"入脾、胃
、大腸。"④《玉楸藥解》:"入足太陰脾
、足厥陰肝經(jīng)【功用主治】消積,殺蟲
①《唐本草》:"主殺諸小蟲
,去臭氣,破百積,下惡氣。"②《千金翼方》:"主一切疰惡氣。"
③《海藥本草》:"主心腹中冷
。"④《口華子本草》:"治傳尸
,破百癖,冷氣,辟溫,治瘧,兼主霍亂心腹痛,腎氣,溫瘴,御一切蕈菜毒。"⑤朱震亨:"消肉積。"
⑥《本草會編》:"解自死牛
、羊、馬肉諸毒。"⑦《本草通玄》:"截瘧
,止痢,解毒,止臭。"⑧《新疆中草藥手冊》:"治神經(jīng)衰弱,慢性氣管炎
。"【用法與用量】外用:熬制藥膏或研末入膏藥內(nèi)貼
。內(nèi)服:入丸、散【宜忌】脾胃虛弱及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弱之人
②《醫(yī)林纂要》:"多服耗氣昏目
③《本草求真》:"胃虛食少人得之
【選方】①治一切痞塊百瘕
②治痞:阿魏
、乳香③治小兒食積
④治氣積,肉積
⑤治瘧疾:胭脂
【名家論述】《本草匯言》:"阿魏化積、墮胎、殺蟲之藥也
以上為阿魏的所有介紹
,了解更多中藥請關(guān)注中藥大全。阿魏的功效與作用
阿魏價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19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