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
(《本草拾遺》)
【異名】甕菜(《閩書》),空心菜(《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空筒菜(《貴州省中醫(yī)驗(yàn)方秘方》),藤藤菜、無心菜(《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水蕹菜(《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蕹菜
一年生蔓狀草本,全體無毛。莖中空,匍匐。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矩圓狀卵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截形、心形或戟形,邊緣全緣或波狀。聚傘花序腋生,直立,長3~6厘米,有花一至數(shù)朵;萼綠色,卵形,先端鈍;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闊鐘狀;雄蕊5,不等長;雌蕊1,較長,柱頭淺裂而呈頭狀。蒴果卵形。種子2~4顆。花期夏、秋。
生于濕地或水田中。我國長江流域,南至廣東,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蕹菜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一般多鮮用。
【藥理作用】曾有報(bào)告紫色蕹菜中含胰島素樣成分,可用于糖尿病。
【性味】甘,寒。
①《南方草木狀》:"性冷,味甘。"
②《嘉祐本草》:"甘,平,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甘咸,寒,滑。"
【歸經(jīng)】《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用主治】治鼻衄,便秘,淋濁,便血,痔瘡,癰腫,折傷,蛇蟲咬傷。
①《南方草木狀》:"能解冶葛毒。"
②《醫(yī)林纂要》:"解砒石毒,補(bǔ)心血,行水。"
③《嶺南采藥錄》:"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④《廣州植物志》:"內(nèi)服解飲食中毒,外用治一切胎毒,腫物和撲傷。"
⑤《廣西野生資源植物》:"根莖舂爛煨熟,熨吹乳。"
⑥《陸川本草》:"治腸胃熱,大便結(jié)。"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4兩;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鼻血不止:蕹菜數(shù)根,和糖搗爛,沖入沸水服。(《嶺南采藥錄》)
②治淋濁,小便血,大便血:鮮蕹菜洗凈,搗爛取汁,和蜂蜜酌量服之。(《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翻肛痔:空筒菜二斤,水二斤,煮爛去渣濾過,加白糖四兩,同煎如飴糖狀。每次服三兩,一日服二次,早晚服,未愈再服。(《貴州省中醫(yī)驗(yàn)方秘方》)
④治出斑:蕹菜、野芋、雄黃、朱砂。同搗爛,敷胸前。(《嶺南采藥錄》)
⑤治囊癰:蕹菜隋搗爛,與蜜糖和勻敷患處。(《嶺南采藥錄》)
⑥治皮膚濕癢:鮮蕹菜,水煎數(shù)沸,候微溫洗患部,日洗一次。
⑦治蛇咬傷:蕹菜洗凈搗爛,取汁約半碗和酒服之,渣涂患處。
⑧治蜈蚣咬傷:鮮蕹菜,食鹽少許,共搓?duì)€,擦患處。(⑥方以下出《閩南民間草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73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萬年青根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萵苣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