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常用中藥。始載《開寶本草》,原名蝎。
別名:全蟲、蝎子。
來源:為紺蝎科節(jié)肢動物問荊蝎的干燥蟲體。野生或養(yǎng)殖。
產地:主產于河南、山東,此外湖北、河北、遼寧等省亦生產。
性狀鑒別:完整的成蟲體長約6厘米,表面呈殼狀。頭胸兩部復于一片甲殼之下與前腹7節(jié)合成主體,主體呈扁平長橢圓形,長約3厘米,厚約5毫米。后腹共6節(jié),細長如尾,前5節(jié)形似麥粒之銜接,第6節(jié)桃形,末端具尖銳彎針狀毒刺,前部前端上顎突出,呈鉗齒狀,前端各具鉤牙1對,下部兩側生有強大的螯肢1對(下顎)胸部有步肢4對。每肢7節(jié),末端有鉤爪兩枚。腹板節(jié)1~2節(jié)窄小不明顯,第一節(jié)上有殖孔,第二節(jié)上有櫛狀器1對,第3~7節(jié)腹板寬大,第3~6節(jié)兩旁有點狀氣孔。主體青褐色或淡綠褐色,尾刺褐色。腹面、螯肢及步肢等部位淡黃綠色或棕黃色。質脆,易碎,前腹內含灰褐色泥土樣物質,后腹中空。氣微味腥臭、咸。 以體形完整,色黃綠,腹中含泥土樣物質少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蝎毒素(為一種毒性蛋白)、蝎酸、卵磷脂、二甲胺、?;撬?、甜菜鹼、膽甾醇等。
藥理作用:驅風鎮(zhèn)痙,其藥理為:
(1)抗驚厥。動物實驗對硝酸馬孫子鹼、純煙鹼、戍四氮引起的驚厥有對抗作用,但其效力不及蜈蚣。
(2)鎮(zhèn)靜。對清醒動物有顯著鎮(zhèn)靜作用。
(3)降壓。能影響血管運動中樞的機能,擴張血管,并能降低腎上腺素的增壓作用,故能降壓。
此外,臨床觀察還認為有一定鎮(zhèn)痛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咸、微辛、平、有毒。
歸經:入肝經。
功能:清熱、散風、鎮(zhèn)痙。
主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等癥。
臨床應用:為驅風止痙的常用藥。
(1)用于止痙,當治療破傷風或小兒高熱抽搐或其他急驚風,在使用一般平肝熄風藥無效時,即應投以全蝎。一般配僵蠶、蟬蛻、天竺黃等,癥狀較重者加配蜈蚣,方如破傷風方、或在玉真散基礎上加全蝎、蜈蚣。
(2)用于驅風,治中風后半身不遂、口眼?斜,適宜于腦血管意外后遺癥,上述癥狀而見證屬實者,常配僵蠶、制白附,方如牽正散,并可加配鉤藤,天麻之類。對較重的風濕痹痛,可在祛風濕方劑內加全蝎數(shù)分,對減輕痹痛有一定幫助。
(3)試用于治療高血壓病。據(jù)初步觀察,有一定效果,舒張壓可有10毫米汞柱左右的下降。
使用注意:
(1)全蝎在常量下服用,雖無明顯副作用和毒性,但仍屬竄散之品,血虛生風忌用,孕婦慎用或忌用,(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蝎酸的鈉鹽對子宮的收縮有促進作用)。
(2)全蝎與蝎尾比較:傳統(tǒng)經驗有認為蝎子的藥力在尾,主張選用蝎尾,尤其治破傷風、急驚風之抽搐、痙攣、用蝎尾較好,治中風后半身不遂用全蝎較好,以上意見可供參考,但不一定拘泥細分,實際上,目前許多地方配方為頭身尾全用。
用量:全蝎一般可用2~7只,或1.2~6g;蝎尾可用3~8只,或1.8~7.5g。大劑量用至9~12g,入藥同煎。但研粉吞服更好,此時用量宜酌減,一般每次1.2~3g。
處方舉例:
破傷風方:全蝎9g,蜈蚣4條,僵蠶6g,天麻12g,川芎9g,當歸18g,木瓜24g,防風12g,法半夏9g,炙甘草6g,水煎,可加豬膽一個另燉和藥服。
加味牽正散:全蝎3g,僵蠶4.5g,制白附6g,鉤藤9g,黃芪9g,天麻9g,當歸9g,水煎服。
注:過去商品分南全蟲和東全蟲。南全蟲主產河南,東全蟲主產山東。南全蟲體形稍小,主體黃綠色,其它部位黃色,腹內含泥土樣物質較少,習慣認為品質較好;東全蟲體形較大,主體青褐色,其它部位黃色或黃棕色,腹內含泥土樣物質較多,習慣認為品質稍差。此外西藏地區(qū)生長的全蟲,體形稍寬,肢特別發(fā)達,前腹黑褐色,其它部位青黃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8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麝香有什么功效和作用_麝香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