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為常用中藥。始載宋《開寶本草》。
別名:公丁香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干燥花蕾。
產(chǎn)地:坦桑尼亞,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性狀鑒別:形如乳缽錘,長1.5~2厘米,上端近圓球形,大如豌豆,系四片花瓣抱攏而成,上有四個三角形花萼。棕黃色或棕色。下部花柄方圓形為全長的3/4,有細皺紋,紫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顯油性。有令人愉快的強烈芳香氣。味麻辣。以花大油足,色紫紅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丁香油,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又含鞣質(zhì)、齊墩果酸等。
藥理作用:1、健胃驅(qū)風(fēng),丁香油能促進胃液分泌;2、抗菌。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jié)核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3、抗病毒。對流感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4、抗真菌。對多種皮膚癬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脾、胃、肺、腎經(jīng)。
功能:溫中壯陽,下氣降逆。
主治:虛寒呃逆,心腹冷痛,嘔噦吐瀉,陽萎陰冷。
臨床應(yīng)用:1、為治療胃寒呃逆的重要藥物。凡屬呃聲低微,并有形寒氣弱、胸悶脈遲者??捎枚∠闩涫恋?、生姜等開郁散痰,有助于止呃逆,方如丁香柿蒂湯,寒重者可再加肉桂。
2、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瀉等,可用丁香配砂仁、白術(shù)、黨參、陳皮、生姜等水煎服,效果較好。
3、外用丁香煎液涂擦患部,治頭癬、體癬、股癬、手癬等,有一定療效,可能減輕癢感,減少落屑。
用量:內(nèi)服1.5~4.5g;外用治癬可用丁香9g加水一碗,煎沸20~30分鐘后用。
處方舉例:丁香柿蒂湯(《證因脈治》):丁香3g,柿蒂3g,黨參12g,生姜6g,水煎服。
注:臨床實驗用丁香液治療頭癬,體癬、手癬療效顯著。
附:母丁香
別名:雞舌香
來源:為丁香近于成熟的果實。
性狀鑒別:長圓形。長2~2.5厘米,直徑5~8毫米,黑棕色,有細皺紋,頂端有四個分裂的花萼向內(nèi)彎曲。果皮與種皮薄殼狀,內(nèi)含種仁倒卵形,由兩片子葉抱合而或。子葉形如雞舌,質(zhì)重堅硬。商品在產(chǎn)地已縱向切開,種仁和果皮大部分已分開,很少有完整者。氣味同公丁香,但較差。
以瓣整齊黑棕色氣香味辛辣者為佳。
炮制:生用。
效用:同公丁香。
核心功效
去除口臭、治療胃寒、抑制真菌。
丁香花的簡介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屬于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xí)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yīng)用。丁香原產(chǎn)于我國東北北部至西南地區(qū),現(xiàn)在仍有許多野生種,如小葉丁香、毛葉丁香、裂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賞的觀賞植物,開時芳菲滿目,清香遠溢。
功效與作用
1、去除口臭:丁香花在古代是除口臭的良藥,丁香之所以能夠除口臭,是因為其芳香可以壓制口中的臭氣,當然這與它能去除胃寒的功效有關(guān),大多數(shù)人的口臭都是與腸胃有關(guān)的。
2、治療胃寒:丁香入脾胃經(jīng),溫中散寒止痛,可以治療胃寒,脘腹冷痛,入腎經(jīng),有溫腎助陽去萎之功,可以治療腎虛之陽痿,宮冷。
3、抑制真菌:丁香花中所含有的丁香油對一些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而且丁香還可以外用,對足癬等皮膚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宜。
禁忌人群
熱病患者、陰虛火旺的病人群體。
不宜同食
無特殊同食禁忌。
丁香花的食用方法
丁香花茶
選取3~5克的丁香花茶,然后放到杯子中加入沸水沖泡,等到茶葉充分溶解到水中,就可以飲用了。除了單獨沖泡之外,也可以搭配紅茶或綠茶,也可以搭配桂花茶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9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砂仁_砂仁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