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灶心土。
來源:為久經(jīng)柴草熏燒的灶心土。在拆修柴灶時,取灶心凝結成硬塊者,除去四周燒焦部分,以中心紅黃色者入藥。
產(chǎn)地:全國各地均有生產(chǎn)。
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紅禍色。質堅硬,但較磚為松,指劃易碎,并有粉末掉下。斷面細膩或微有蜂窩小孔。有煙熏氣,味淡,嘗之有泥土感。
以塊大整齊,色紅褐,斷面細膩,質稍軟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二氧化硅、氧化鈣、氯化鎂等。
藥理作用:溫中和胃而鎮(zhèn)嘔,收斂而止瀉、止血。
炮制:剁成小塊或軋成粉末。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溫中和胃,止嘔止血。
主治:嘔吐惡心、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臨床應用:見證虛寒的出血、嘔吐、泄瀉均可應用。
1、用于止血。住址虛寒性胃腸出血,有較好效果,可配肉桂、艾葉溫中、熟地、當歸、阿膠滋陰補血,方入黃土湯加減。此方可治療一般慢性虛寒性出血的代表方,不僅治胃腸出血,也可治虛寒性出血、衄血、尿血、崩漏,用時可隨證加減。
2、用于止嘔。主治妊娠惡阻(妊娠嘔吐),偏于虛寒者,以本品60g,配生姜6g,竹茹9g,陳皮6g,水煎服。
3、用于止瀉。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水瀉下痢,可配白術、黃芪、灸甘草等。
使用注意:熱證的出血,嘔吐不宜用。如無伏龍肝,可用赤石脂代。
用量:30~60g。大劑可用至90~120g。宜先煎水,沉淀后去渣,然后用黃土湯液煎其它藥。
處方舉例:黃土湯加減:灶心黃土45g(先煎去渣代水),熟地15g,當歸9g,肉桂1.5g(焗服),艾葉3g,阿膠6g(溶化),白術9g,生姜3g,炙甘草3g,水煎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989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丁香_丁香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