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天突穴的穴位配伍和針刺方法(天突穴的具體位置在哪)

    蘋果養(yǎng)生 2023-06-01 01:05:34

    天突穴的穴位配伍和針刺方法

    不同的穴位保健功效和作用是不同的,很多的穴位對于我們?nèi)梭w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說了

    ,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
    ,另外
    ,有些重要的穴位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
    ,還能夠起到很不錯的保健功效的
    ,尤其是天突穴這個穴位
    ,那么大家對于天突穴的穴位配伍和針刺方法了解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天突穴穴位配伍

    天突穴配膻中穴

    、列缺穴治外感咳嗽;天突穴配廉泉穴、涌泉穴治暴喑;天突穴配內(nèi)關(guān)穴
    、中脘穴治呃逆;天突穴配少商穴、天容穴治咽喉腫痛;天突穴配氣舍穴
    、合谷穴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天突穴配豐隆穴治梅核氣,當然
    ,天突穴還能和定喘穴
    、魚際穴等這些穴位搭配起來施診的
    ,這些穴位和天突穴搭配起來
    ,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緩解和預防哮喘、咳嗽等這些癥狀

    天突穴針刺方法

    天突穴針刺不能過深

    ,也不宜向左右刺
    ,以防刺傷鎖骨下動脈及肺尖
    。如刺中氣管壁,針下有硬而輕度彈性的感覺
    ,病人出現(xiàn)喉癢欲咳等現(xiàn)象;若刺破氣管壁,可引起劇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現(xiàn)象
    。如刺中無名靜脈或主動脈弓時,針下可有柔軟而有彈力的阻力
    ,或者是感受到了一定的疼痛的時候
    ,那么我們應(yīng)該感覺把針退出來
    ,不然會影響我們血液的正常的循環(huán)的
    ,有時候還會引發(fā)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針刺天突穴的時候一定要細心

    大家對于天突穴的穴位配伍和針刺方法了解多少?上面我們已經(jīng)詳細的了解了天突穴的穴位配伍了,我們可以知道

    ,可以和天突穴搭配的穴位也是非常多的,并且不同的穴位和天突穴搭配起來
    ,保健功效和作用也是大不相同的,另外
    ,我們也了解了天突穴的針刺方法
    ,所以大家以后就可以為親人針刺天突穴

    天突穴的具體位置在哪

    你好

    ,天突穴在胸骨上窩的中央,也就是你的喉結(jié)頂點直下
    ,胸骨之上的中間
    。天突穴的主治病癥為:打嗝
    、咳嗽
    、嘔吐
    、神經(jīng)性嘔吐
    、咽喉炎
    、扁桃體炎
    、喉嚨的疾病。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本站有關(guān)此穴的治病療法有:利用穴道指壓法止咳。

    常見不適癥狀的穴位療法

    1

    、 頭冷痛,天熱也得戴帽子
    ,患者頭部特別怕冷
    ,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
    。病因為虛癥
    ,炙百會穴上星穴


      2
    、 頭冷痛,前額痛
    ,受寒時疼痛加重,頭部畏風怕冷
    ,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
    ,可分辯氣味
    ,天熱時癥狀消失
    ,病因為氣虛血瘀
    ,炙百會穴,上星穴
    ,撥揉風府風池穴。

      3
    、 頭目昏沉
    ,精神不振,全身無力
    ,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休息不到位
    ,點揉后溪穴3分鐘
    ,后溪為督脈之會穴
    ,上通頭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 偏頭痛,為少陽膽經(jīng)循環(huán)不良
    ,取小腿外側(cè),陽陵泉穴至光明穴
    ,刮痧法或撥法,(瀉法)

      5
    、 酒后頭痛
    ,點搡率谷穴
    ,盧息穴
    ,百會穴,撥揉后頭斜方肌起止點心
    ,淺拿肩井穴。

      6
    、 視物不清,好象被云霧庶住
    ,病因為肝虛引起的癥狀
    ,點揉太沖穴300次


      7
    、 聲音嘶啞,病因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
    ,捉拿法,強刺激大椎穴,定喘穴
    ,天突穴用捏揉法
    。手三里用擦法


      8
    、 落枕
    ,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風府穴強刺激

      9、 背痛
    ,直取大椎穴旁開5分處
    ,后溪穴,外關(guān)穴強刺激
    。病因為寒凝后背。

      10
    、 急性腰扭傷,直取承山穴雙側(cè)上臂扭傷穴,太沖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1
    、腰痛環(huán)腰一周
    ,帶脈痛
    ,直取膽經(jīng)足臨泣穴
    ,外關(guān)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2、腰脹
    ,眼脹
    ,口苦
    ,不想飲食
    ,睡眠不好
    ,病為帶脈病
    ,合并肝膽癥狀,直取足臨泣穴強刺激


      13 腎虛性腰痛
    ,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
    ,共同點揉。

      14
    、 岔氣,直取肝經(jīng)的太沖穴
    ,患者張口
    ,強刺激呼出聲來。

      15
    、 臀部疼痛
    ,直取脾經(jīng)的五俞穴,病因為脾經(jīng)所主之癥


      16 小腿脹痛
    ,直取合谷穴,病因為六腑之癥
    ,寒瘀大腸。

      17
    、 雙腿無力
    ,腿足發(fā)麻
    ,無力
    ,不能正常行走
    ,取三陰交穴后1寸(奇穴)

      18
    、大腿股四頭肌麻木,炙太淵穴
    ,病因為肺所主之癥。配放血法


      19 小腿轉(zhuǎn)筋,取膀胱經(jīng)委中穴
    ,承山穴
    ,刮痧法
    ,病因為寒瘀腓腸肌療

      20
    、足根痛
    ,走路足根不能著地
    ,病因為生殖系統(tǒng)寒癥
    ,內(nèi)外踝關(guān)節(jié)下面揉法拍法。

      21、感冒初期
    ,流鼻涕
    ,全頭刮痧
    ,點揉合谷穴
    ,風府風池穴。

      22
    、 腹瀉,病因為受寒引起腹瀉
    ,大便如水,一天幾次
    ,體溫正常
    ,隔鹽炙
    ,神闕穴
    ,神效。

      23
    、 腹瀉,食物中毒
    ,足部反射療法
    。腎
    、腎上腺
    、腹腔神經(jīng)叢
    ,脾胃
    ,結(jié)腸
    ,肝膽反射區(qū)
    ,加補糖水鹽水



      24
    、 夜尿多
    ,腎虛,刮捏手小指
    ,炙或點揉夜尿點。(小指末節(jié)中間)

      25
    、 痛經(jīng),點揉昆侖穴
    ,太溪穴
    ,撥揉踝后大筋
    ,病因寒瘀肝脾
    、任沖脈。

      26
    、手指麻木,病為風寒瘀阻手指經(jīng)絡(luò)
    ,炙少商穴外關(guān)穴


      27
    、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
    ,病因為風寒如表絡(luò),炙太淵穴
    ,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28
    、肩周炎
    ,手臂不能上抬,取條口穴
    ,承山穴
    ,強刺激,病因為寒入陽蹺脈


      29、肩周炎
    ,人老體衰,筋脈失養(yǎng)
    ,致使肩關(guān)節(jié)運動障礙
    ,刮痧活血肩周,點揉強刺激天宗穴3分鐘


      30
    、打嗝,因暴飲暴食造成隔肌驚攣
    ,取足反射區(qū)腦垂體
    ,胃食道
    ,胸膈反射區(qū) 
      31
    、打嗝
    ,病因為交感神經(jīng)興奮,造成食道收縮性反應(yīng)
    ,點揉足大趾腹中間腦垂體反應(yīng)區(qū),強刺激


      32
    、肝瘀氣滯
    ,癥狀胸肋脹
    ,食不下
    ,取脾經(jīng)絡(luò)穴大包穴
    ,胃經(jīng)的不容穴期門穴,章門穴拿揉手法
    ,消食化氣。

      33
    、胃痛
    ,直取胃經(jīng)的沖陽穴,歷兌穴
    ,強刺激
    ,足部胃反射區(qū)
    ,腹腔神經(jīng)叢用補法


      34
    、腸鳴腹脹
    ,炙內(nèi)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區(qū)腹腔神經(jīng)叢
    ,脾、腎
    、肝
    、膽
    、結(jié)腸反射區(qū)


      35
    、胸痛
    ,呼氣吸氣都痛,病因為生氣所發(fā)
    ,氣會膻中
    ,患者腹臥強口撥揉法強刺激承山穴至昆侖至太溪穴,患者痛時喊出聲音來


      36、少兒突發(fā)性腹脹
    、腹痛
    ,病因為脾胃不合,拇指指甲旁1分處放血一滴
    。(少商穴相對,指甲外側(cè))

      37
    、小兒發(fā)熱
    ,足部反射區(qū)療法,腎上腺
    ,腹腔神經(jīng)叢,結(jié)腸區(qū)揉法
    ,全足搓捏
    ,以雙足雙手出汗為度
    。多喝溫開水.

      38
    、大便困難,病因為長期用瀉藥
    ,致使直腸神經(jīng)叢麻痹,啄法使腰骶部發(fā)熱
    ,點揉承山穴
    ,支溝穴
    ,足部直腸
    ,結(jié)腸反射區(qū)及腹腔神經(jīng)叢腦垂體反射區(qū)


      39、便秘
    ,點揉腕后心經(jīng)神門穴至有便意,然后再排便
    ,可減少心腦血管意外
    ,病因為心腎不交,致使腎的司主二陰功能減弱


      40、便秘
    ,病因為老年陰液虧損,體液從表皮膚散失過多
    ,肺所主功能失調(diào)
    ,大腸與肺表里不合
    ,刮痧療法
    ,重點刮手食指雙側(cè)
    ,配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五輸穴



      41
    、旅途便意
    ,點壓手掌中心
    ,胃腸腎反射區(qū)。

      42
    、暈車,強刺激點揉風池穴特效


      43
    、鼻出血
    ,雙手中指相鉤
    ,加壓5秒鐘
    ,兒童多見


      44、眼干
    ,癥狀眼干無淚,強刺激攢竹穴
    ,睛明穴
    ,迎香穴風府穴
    ,流淚為止


      45、氣閉耳聾
    ,病因感冒引起
    ,取撲參穴
    ,強刺激
    ,特效。

      46
    、隆閉,癥狀為小便點滴不暢或不通,取足反射區(qū)下腹部
    ,腹腔神經(jīng)叢,腎及腎上腺
    ,加強前列腺
    ,生殖腺反射區(qū)。

      47
    、老年前列腺病,臍下中極穴
    ,會陰穴,常按摩有特效


      48
    、突發(fā)性疝氣,強刺激足反射區(qū)腹股溝3分鐘
    ,太沖穴1分鐘


      49、心腦循環(huán)不好
    ,子午流注調(diào)理方法,中午11點至1點時點揉通里穴
    ,神門穴,晚7點至9點揉曲澤穴
    ,郗門穴
    ,內(nèi)關(guān)穴,大陵穴
    ,拿揉腋窩淋巴。

      50
    、防中風
    ,全頭刮痧保健,重點刮百會
    、太陽、風府
    、風池穴
    ,加刮手腕至指稍,足踝至趾稍
    ,每天保健15分鐘

      51、頭 痛
      癥狀:頭部某點疼痛
    ,類似脈搏跳動。做事沒精神
    ,思維遲鈍

      方法:偏頭痛
    ,多半有氣郁積在心
    。在同側(cè)找到痛點
    ,用拇指輕揉
    ,疼痛處多有結(jié)節(jié),可揉開
    。也可揉搓外關(guān)穴治療。
      52
    、胃 酸
      癥狀:吃飯不規(guī)律
    ,導致胃不舒服,很餓卻不想吃
    ,胃酸較多

      方法:取坐姿,全掌用力摩擦大腿正上面
    ,由大腿根到膝蓋部位的肌肉
    。反復摩擦3分鐘。以打嗝為佳
    ,這部位許多穴位可調(diào)節(jié)胃的功能

      53
    、乳腺增生
      癥狀:大多年輕白領(lǐng)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方法:可敲打經(jīng)絡(luò)
    ,尤其是“膽經(jīng)”
    。用指節(jié)由大腿外側(cè)腰下方,一直敲打到小腿外腳踝上方
    。每天不定時敲打3分鐘。
      54、便 秘
      癥狀:大便干燥
    ,排便不暢
    ,會造成小腹贅肉、膚色不均

      方法:用“推腹法”可治
    。臨睡前用兩手指肚從心窩推到肚臍,再從兩側(cè)從上往下推
    ,每晚五分鐘。嚴重者可于起床前再推一次

      55
    、時差混亂
      癥狀:白天犯困,效率極低
    ,越晚越精神。晚上無法入睡
    ,熬到凌晨
    ;早上起不來

      方法:“金雞獨立”能靜心
    ,身心俱調(diào)。抬一足直立
    ,站穩(wěn)后閉眼睛。每天堅持練習幾分鐘
    ,一周后,“時差”就倒過來了

      56
    、掉 發(fā)
      癥狀:大把掉發(fā),發(fā)色干枯
    ,毫無光澤。
      方法:用手指肚敲打頭部
    ,又稱“鳴天鼓”
    ,可健腦護發(fā)
    。還可用手指肚梳頭養(yǎng)發(fā),每次只需兩分鐘,一天兩次
    ,堅持兩周,就會有效

      57
    、虛 胖
      癥狀:整體不胖,局部臃腫
    ,尤其是大腿
    、臀部和腰部,由于加班
    、疲勞
    、懶惰等原因,無法按時運動

      方法:消除腰部“游泳圈”可于睡前平躺
    ,用空拳敲打腰側(cè)贅肉
    ,每次三百下
    。減腿和臀部贅肉,可跪地板上爬
    ,堅持一月,效果明顯

      58
    、視力下降
      癥狀:由于常盯電腦
    ,看東西模糊
    ,眼睛干澀發(fā)癢,眼里有血絲

      方法:耳垂上戴耳環(huán)的小孔
    ,是“明目穴”,平常多用手指揉捏此穴
    ,每次兩分鐘,揉時要閉眼睛

      59
    、煩 躁
      癥狀:事情多、任務(wù)重時
    ,容易氣血上涌
    ,明明知道此刻需要平心靜氣,卻越想越著急

      方法:宣泄。選擇你愛聽的音樂
    ,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用十個手指肚敲打你的電腦桌
    。敲到手微痛即可
    。十指連心,“十宣”穴位于此處
    ,可宣泄心中郁結(jié)之氣

    附常用的三針

    智三針

    神庭穴為第一針

    ,左右兩本穴神為第二
    、第三針。
    神庭
    ,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本神

    ,在頭部
    ,當前發(fā)際上0.5寸的神庭與頭維穴連線的內(nèi)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的交點處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礙

    舌三針

    以拇指一、二指骨間橫紋平貼于下頜前緣

    ,拇指尖處為第一針,其左右各旁1寸處為第二
    、第三針

    主治:語言障礙、發(fā)音不清

    、啞不能言
    。流涎
    、吞咽障礙

    顳三針
    耳尖直上發(fā)際上二寸為第一針

    ,在第一針水平向前后各旁開一寸為第二
    、第三針。

    主治:腦血管意外后遺癥

    ,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
    、口眼
    、窩斜
    ,腦動脈硬化
    ,耳鳴
    、耳聾,偏頭痛
    ,帕金森氏病、腦萎縮
    ,老年性癡呆

    定神針

    印堂上0.5寸為定神1針

    ,左陽白上0.5寸為定神Ⅱ針
    ,右陽白上0.5寸為定神Ⅲ針。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

    、斜視、前額頭痛
    、眼球震顫
    ,眩暈
    ,視力下降

    針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針時用棉球壓針口
    、以防出血。

    暈痛針

    為四神針 + 印堂

    、太陽

    主治:頭暈頭痛、頭頂痛
    、偏頭痛
    、前額痛。

    針法:直刺0.5至0.8寸

    ,注意針下有硬物感覺時
    ,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將針稍提高0.2寸即可
    ,進針后不提插捻轉(zhuǎn)
    ,可用刮針

    面肌針

    1

    、眼瞼痙攣:四白、下眼瞼阿是穴

    2
    、口肌痙摩:地倉、禾髎
    、迎香。

    針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下眼瞼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倉
    、向頰車平刺0.5—0.8寸
    ;禾髎向下關(guān)平刺0.8寸,進針后用電針連續(xù)波
    、頻率稍密。強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痙攣抽緊為度
    ,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緊而不痛為度
    ,留針30-40分鐘
    。凡用電針必需電后5-10分鐘調(diào)大一些
    ,因通電后不再調(diào)大,此時病者已經(jīng)適應(yīng)而無效了

    叉三針

    為太陽

    、下關(guān)、阿是穴

    針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電針連續(xù)波
    ,留針30—40分鐘

    面癱針

    1

    、額瞼癱:陽白、太陽
    、四白

    2、口面癱:翳風
    、迎香、地倉透刺頰車
    、人中。

    主治:面神經(jīng)癱瘓

    ,中風口眼歪斜

    針法:翳風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

    。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
    。余穴均按各針法針刺,針刺后每5—10分鐘
    ,捻針一次,留針30—40分鐘

    突三針

    水突

    、扶突
    、天突

    主治: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囊腫

    。針法:水突沿皮向氣管斜刺0.5—0.7寸。扶突:沿皮向氣管斜刺0.5—0.7寸
    ;天突:先進刺0.3寸
    ,再將針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
    。諸突進行后不提插
    ,只有捻針、或刮針留針30分鐘

    眼三針
    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眼Ⅲ,目正視
    ,瞳孔直上
    ,當眶上緣與眼球之間


    主治:視神經(jīng)萎縮

    ,視網(wǎng)膜炎,黃斑變性
    ,弱視等內(nèi)眼疾病。

    針法:凡刺眼三針均囑患者閉目

    ,醫(yī)者以左手輕固定眼球
    ,右手持針,緩慢捻轉(zhuǎn)進針
    。進針后不作捻轉(zhuǎn)
    ,提插
    ,可用拇指甲輕刮針柄
    。出針時用干棉球輕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

    針眼Ⅰ輕推眼球向外側(cè)固定,緩慢垂直進針1—1.2寸

    。針眼Ⅱ輕推眼球向上方固定
    ,緊靠眼眶下緣緩慢直針1—1.2寸
    。針尖可向上斜進
    。針眼Ⅲ,輕推眼球向下固定
    ,緊靠眼眶上緣緩慢直刺1—1.2寸。針尖可先向上微斜進
    ,再向后斜進

    鼻三針

    迎香、鼻通(上迎香)

    、印堂或攢竹

    主治:過敏性鼻炎
    、急性鼻炎
    、鼻竇炎、鼻衄
    、嗅覺障礙。

    針法:迎香

    ,針尖向鼻翼平刺5—8分
    ,鼻通針尖向下平刺5分深
    ,攢行
    、印堂、向下平刺3—5分

    耳三針

    聽宮 聽會 完骨


    主治:耳聾 耳鳴

    針法:聽宮、聽會張口取穴

    、直刺1—1.5寸深。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
    ,耳三針針后均不提插
    ,可用拇指刮針柄法或輕捻轉(zhuǎn)法

    手三針

    合谷

    、曲池、外關(guān)

    主治:上肢癱瘓、麻痹
    、疼痛
    、感覺障礙

    針法:合谷
    、外關(guān)均直針0.8—1.2寸深。曲池直針1—1.2寸深。

    足三針

    足三里 三陰交 太沖


    主治:下肢感覺或運動障礙,下肢癱瘓
    、疼痛

    針法:足三里三陰交直針1—1.5寸
    ,太沖直針5—8分深

    手智針

    內(nèi)關(guān) 神門 勞宮。
    主治:兒童多動癥

    ,動多靜少、癲癇
    、失眠

    針法:三穴均直針0.5—0.8分深

    足智針

    涌泉穴為第一針

    ,趾蹠關(guān)節(jié)橫紋至足跟后緣聯(lián)線中點為第二針(泉中),平第二針向內(nèi)旁開一指為第三針(泉中內(nèi))

    主治:兒童的自閉癥,多靜少動

    ,啞不能言

    針法:均直針:0.5—0.8寸深

    肩三針

    肩髃穴為第一針

    ,同水平前方二寸為第二針,同水平后方二寸為第三針

    主治:肩周炎,肩關(guān)節(jié)炎
    ,上肢癱瘓
    ,肩不能舉

    針法:針尖與穴位成90 角
    、直刺0.8—1寸。注意不要過深以免刺中胸腔

    膝三針

    膝眼

    、梁丘、血海。
    主治:膝關(guān)節(jié)腫痛或無力
    、膝骨質(zhì)增生。
    針法:直刺0.8—1.2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杉与娽樳B續(xù)波
    ,紅外線
    ,多罐法。

    腰三針

    腎俞

    、大腸俞、委中

    主治:腰痛
    、腰椎增生、腰肌勞損
    、性功能障礙
    、遺精、陽痿
    、月經(jīng)不調(diào)

    針法:均直刺1.2—1.5寸深。(余同膝三針)

    頸三針

    天柱

    、百勞
    、大杼

    主治:頸椎病
    、頸項強痛。
    針法:三穴均直針0.8—1寸深
    。不宜過深免傷內(nèi)臟
    。余同膝三針。

    背三針

    大杼

    、風門
    、肺俞。
    主治:支氣管炎
    、哮喘、背痛

    針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傷內(nèi)臟

    踝三針

    解溪

    、太溪、昆侖

    主治:踝關(guān)節(jié)腫痛、活動障礙
    、足跟痛

    針法:均直刺0.8—1寸深

    坐骨針

    坐骨點

    、委中
    、昆侖。
    坐骨點俯臥位
    ,在病者臀溝盡頭部,以2
    、3
    、4、5指拼攏平放
    ,在小指旁與臀溝盡頭平高是穴。

    主治:坐骨神經(jīng)痛


    針法:坐骨點
    ,用挾持進針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長針的針體下段
    ,露出針尖
    ,垂直插入皮膚,過皮后
    ,以左手指挾棉球
    、扶針體,左手捻針柄
    ,邊捻邊進約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傳導時可停止進針
    。委中、昆侖直針0.8—1.2寸
    。用電針接連坐骨點與委中
    ,連續(xù)波,以病者能耐受強度為準
    ,留針30分鐘
    ,每5~10分鐘調(diào)大電針強度一次,可調(diào)2—3次

    痿三針

    上肢痿:曲池

    、合谷、尺澤

    下肢痿:足三里、三陰交
    、太溪

    主治:痿癥:(肢體肌肉痿弱,無力
    、活動障礙)


    針法:諸穴均直針0.8—1.2寸,用補法

    ,慢入快出,以針下熱為準
    ,每次留針40分鐘
    ,行補法5次以上,亦可用電針連續(xù)波
    ,頻率細疏,以中等強度病者要用舒適感覺為度
    。30次為一療程

    脂三針

    內(nèi)關(guān)、足三里

    、三陰交

    主治:膽固醇增高,高血脂癥
    、動脈硬化
    、冠心病
    、中風后遺證。
    針法:內(nèi)關(guān)直刺0.5— 0.8寸深
    ,足三里
    ,三陰交均直針1—1.5寸。

    胃三針

    中脘

    、內(nèi)關(guān)
    、足三里。
    主治:胃脘痛
    、胃炎、胃潰瘍
    、消化不良
    針法:中脘
    、內(nèi)關(guān)直針5—8分,足三里直針1—1.5寸

    腸三針

    天樞、關(guān)元

    、上巨墟
    主治:腹痛
    、腸炎
    、痢疾
    、便秘。
    針法:開樞
    、關(guān)元直針0.8—1寸,上巨墟直針1—1.5深

    膽三針

    日月

    、期門、陽陵泉

    主治:膽疾病

    針法:日月、期門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

    ,陽陵泉直刺1—1.5寸深

    尿三針

    關(guān)元

    、中級
    、三陰交
    主治:泌尿疾病,腹痛

    針法:關(guān)元、中極直刺0.7—1.2寸
    ,三陰交直針1—1.5寸

    陽三針

    關(guān)元、氣海

    、腎俞
    主治:陽萎
    、遺精、不育

    針法:關(guān)元、氣海直針0.8—1寸
    。腎俞直針1.2—1.5寸

    陰三針

    關(guān)元、歸來

    、三陰交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癥
    、盆腔炎

    針法:關(guān)元、歸來直針0.8—1.2寸
    ,三陰交直針1—1.5寸

    閉三針

    十宣、涌泉

    、人中
    主冶:中風、昏迷不醒
    ,休克

    針法:十宣進針2分,捻針并放血3滴

    ,涌泉直刺0.8—1寸,強捻針
    。人中直刺 0.5寸

    脫三針

    百會、神闕

    、人中。
    主治:中風脫癥(面色蒼白
    、四肢闕冷
    、大汗如淋
    、脈微細遲)

    針法:以灸為主,回陽復脈

    ,百會、神闕用隔鹽灸
    、或隔姜灸
    、艾炷宜稍大。一次灸10壯
    。人中向上斜刺0.5~0.8寸,留針
    ,捻針
    ,脫三針以脈腹汗止
    ,肢暖
    、清醒為度,如未清醒半小時后可再針灸

    腦呆針

    四神針

    、人中、涌泉
    主治:老年性癡呆

    針法:四神針(見暈痛針),人中

    、涌泉(見閉三針)留針40~50分鐘
    ,每8~10分鐘捻針一次,治療一次捻轉(zhuǎn)手法5~6次
    ,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肥三針

    中脘

    、帶脈、足三里

    主治:肥胖癥、尤以腹部肥大為佳

    針法:足三里直刺1—1.5寸

    ,帶脈針尖向臍
    ,皮下橫刺3—3.5寸
    ,中脘針尖向關(guān)元,沿皮下平刺2—3寸
    ,進針后
    ,每5~8分鐘捻針一次
    ,治療一次捻針5~6次,留針30~40分鐘
    ,每日一次
    ,10次為一療程,亦可用電針

    癇三針

    內(nèi)關(guān)、申脈

    、照海

    主治:癲癇、足內(nèi)翻
    、足外翻。
    針法:申脈
    、照海
    ,直刺0.5—0.8寸

    每天學一點中醫(yī):人體的穴位圖及功能
    ,講解的很細致,收藏吧

    # 健康 科普排位賽#

    1 少商

    1.咽喉腫痛:三棱針點刺放血

    。方法:消毒穴位
    ,醫(yī)者用拇指由患者的大魚際向指端推3~5次,最后一次停在指關(guān)節(jié)處
    ,捏緊拇指
    ,另一手持三棱針對準穴位快速刺入,針孔要大
    ,擠出血10~15滴
    ,使血由暗紅變淡為宜。

    2.外感身疼無汗:用0.5寸針刺該穴

    ,捻轉(zhuǎn)使局部刺痛。

    3.中風急救:配商陽

    、中沖
    、關(guān)沖、少沖、少澤
    ,雙手均刺,強刺激
    ,或點刺放血

    2 合谷

    1.冷嗽:受寒后咳嗽日久不愈

    ,胸悶憋氣,咽喉不爽
    ,針之用補法:即得氣后拇指向前用力
    ,操作5分鐘,可迅速理氣寬胸

    配穴:三陰交用瀉法

    ,效佳。

    2.牙痛:強刺激止痛好

    3.止汗

    ,發(fā)汗:配復溜,汗多可止
    ,無汗可發(fā)
    ,合谷
    、復溜雙側(cè)均針,以出現(xiàn)針感為度

    3 手三里

    消除針刺不當引起的后遺感

    方法:彈撥,如彈撥患者右側(cè)之手三里時

    ,醫(yī)者與患者對面而立,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
    ,使肘屈成90°
    ,用左手的拇指彈撥患者右側(cè)手三里穴處的肱橈肌,同時讓患者活動不適之處
    ,當即緩解或消失

    4 曲池

    1.降血壓(1、2期效果較好):直刺

    ,得氣后提插捻轉(zhuǎn)數(shù)次
    ,患者當即頭腦清爽出針。

    2.上肢要穴

    ,可治半身不遂,肩周炎:直刺
    ,得氣后提插捻轉(zhuǎn)
    、留針30分鐘,每過5分鐘行針1次
    ;或針曲池穴得氣后起針,叫患者活動

    3.丘疹及面部痤瘡:直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

    ,5分鐘行針1次,常配合谷
    ,血海、三陰交
    ,效更佳

    5 內(nèi)迎香

    治紅眼病。取穴:在鼻孔內(nèi)上方的鼻中隔處

    。針法:清潔鼻孔,用三棱針由鼻孔的外下方向內(nèi)上方刺入
    ,有阻力時即出針
    ,血即流出

    6 液門穴

    液門穴是一個消炎的藥庫

    ,如果我們能善用它,很多疾病能當下見效

    液門

    ,顧名思義:液體之門
    ,有降濁升清的作用
    。液體在人身經(jīng)絡(luò)之中循經(jīng)而行
    。有時人體表現(xiàn)的上火
    ,并不完全是人體火多了
    ,或者說水少了,很多時候是液體循行的道路不通暢了
    ,有堵塞了,表現(xiàn)在堵塞的局部有病痛了
    ,這時要想辦法疏通液體循行的道路
    ,液門穴當仁不讓,我們可以用艾灸
    、按壓治療都會有效的
    ,不少上火的癥狀當下能完全消失

    7 照海穴

    咽喉部癢痛,有時還伴有干咳

    、干嘔的癥狀,西醫(yī)上稱為「梅核氣」
    。慢性咽炎的人
    ,消炎藥物無法進入粘膜深層,吃藥無效......空調(diào)吹久了
    ,咽喉腫大
    、發(fā)炎、發(fā)燒......

    這時你可以按摩照海(和天突穴)

    ,可以消炎護嗓
    。每次指尖掐照海穴 3~5 分鐘,天天不拘時候次數(shù)
    。天突穴可用指腹隨時按揉
    ,局部有酸脹感便可。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并閉著嘴不要說話
    。一會兒會感覺嘴里津液
    ,慢慢吞咽下去
    ,這樣幾次后可去除不適

    8 商丘穴

    商丘穴屬脾經(jīng)經(jīng)穴,正好對應(yīng)下身淋巴反射區(qū)

    ,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癥,商丘穴主要消除下身的各種炎癥。因為脾是管運血的
    ,艾灸或者按揉商丘穴
    ,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臟東西被清走后
    ,炎癥自然也就消除了。

    主治:腹脹

    ,腸鳴
    ,腹瀉,便秘
    ,消化不良,足踝痛
    ,神經(jīng)性嘔吐
    ,急慢性胃炎,腸炎
    ,患膀胱炎、尿道炎
    、盆腔炎等
    ,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

    9 丘墟穴

    丘墟穴是膽經(jīng)的原穴,正好位于足底反射區(qū)的上身淋巴反射區(qū)

    ,主要消除上身的各種炎癥

    丘墟穴專門治療各種上火之癥

    ,也就是西醫(yī)所說的發(fā)炎癥狀
    ,比如牙痛發(fā)炎、眼睛紅腫發(fā)炎
    、嗓子發(fā)炎
    、咽喉腫痛
    ,頭痛和乳房痛的炎癥
    ,跟它就更有關(guān)系了。

    現(xiàn)代生活壓力大

    ,人們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
    ,失眠已成為了常態(tài),失眠在中醫(yī)學稱之為“不得臥”或“不寐”是指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疾病

    輕者入眠困難,或入睡后易被驚醒,醒后不能再入睡嚴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常伴有頭痛

    、頭暈、健忘等癥狀
    ,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

    耳穴具有疏通經(jīng)絡(luò)、扶正祛邪

    、調(diào)和臟腑陰陽的作用,這是因為耳廓是諸經(jīng)通過
    、終止、會合的場所
    ,通過刺激耳部穴位以達到調(diào)理身體內(nèi)在生理狀態(tài)的作用。耳穴療法治療失眠癥最主要的作用是疏通經(jīng)絡(luò)

    耳穴神門

    ,具有鎮(zhèn)靜、安神
    、利眠作用。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主
    。當心陽不足,則出現(xiàn)失眠、健忘
    、神疲乏力等表現(xiàn)
    ;心陰不足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興奮為主的失眠,如心悸
    、多汗等,多取”心”穴寧心安神

    【穴位定位】

    神門,對耳輪上

    、下腳分叉處
    ,三角窩的外1/3的上部。

    心穴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使用方法】

    點掐或王不留行籽貼壓神門穴、心穴

    ,或用火柴棒的一端點按
    ,以出現(xiàn)酸脹感或放散感為宜。

    委中穴

    ,有人一輩子都沒用過自己身體上的這個寶貝
    ,卻任由腰痛
    、背痛折磨,這真是太可惜了
    。它是我們身體里面的隱士
    ,我們不妨三顧茅廬,把它請出來
    ,讓它幫我們挺起 健康 的脊梁。

    四總穴歌

    “腰背委中求”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理解是:腰背上的病痛
    ,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

    求什么呢

    我們看一個 健康 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
    ,你讓他趴下來的時候
    ,摸他那個委中的部位,會發(fā)現(xiàn)它是凹陷的
    ,這是正常狀態(tài)。如果這個部位有一個凸起的
    ,或者有條索狀物
    ,或者有一個小包,或者有一處壓痛點
    ,這才是你所要“求”的東西

    委中穴位置: 在我們彎曲腿部時,膝關(guān)節(jié)的背面也就是凹陷處

    ,最里端的正中點

    拍打法: 趴下,直接用拍痧掌拍打委中穴以及周圍

    ,以拍出痧為參考
    ,這樣拍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

    功效: 拍打委中穴有舒筋活絡(luò)

    、理氣和血
    、祛風散寒的功效,它是治療腰背疾患的要穴
    。對于急性腰扭傷
    、風寒濕熱之邪所致腰痛及腎虛腰痛的人都可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129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骨質(zhì)疏松飲食禁忌,這物絕不能吃
    雖說患有骨質(zhì)疏松的話,我們可以通過飲食療法緩解病情
    ,但是骨質(zhì)疏松的患者在飲食方面也是有著很多的禁忌的
    ,尤其要注意,不能吃的太咸能多吃糖
    。 不能吃得過咸:吃鹽過多
    懷孕了還會來月經(jīng)是什么情況
    女性在懷孕后一般情況下其月經(jīng)是會停止的,但有的女性在孕期仍會出現(xiàn)月經(jīng)來臨的情況
    從出汗的部位看身體是否健康
    夏季高溫
    ,在非空調(diào)房間條件下,我們?nèi)梭w都會有出汗的現(xiàn)象
    。部位和汗量都因人而異
    。有人愛出汗,有人不愛出汗
    。不過,出汗過多和過少
    ,其實都不是好現(xiàn)象
    。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出汗的部位,來判斷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
    盤點帶狀皰疹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帶狀皰疹是很常見的,一般是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帶狀皰疹感染后有一定的潛伏性
    ,當患者出現(xiàn)抵抗力差以及疲憊、感冒時
    ,便會迅速生長出來,皮膚出現(xiàn)明顯的炎癥
    。還會出現(xiàn)疼痛感
    嬰兒咳嗽有痰推拿手法
    嬰兒咳嗽有痰推拿手法目錄嬰兒咳嗽有痰推拿手法小兒有痰咳不出來妙招嬰兒咳嗽起初就是干咳
    ,隨著病情的加重慢慢會出現(xiàn)咳嗽帶痰的現(xiàn)象,雖然去醫(yī)院打抗生素能緩解病情
    三伏天養(yǎng)生,七類人決不能錯過